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對話

  • 道理與雞湯
  • 一只茶貓
  • 1572字
  • 2020-10-12 10:24:10

梅貽琦校長與吳嶺瀾的對話令人印象深刻。

梅校長問:“求學的目的是什么?”

吳嶺瀾說:“我覺得不管學什么,只要在學習,把自己交給書本,心里就是踏實的。”

梅校長問:“什么是真實”

吳嶺瀾不解。

梅校長說:“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無問西東》里說道“什么是真實?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美麗人生》中Guido為兒子營造了一幕美好的“游戲人生”。真實的世界是集中營慘無人道的生活,是冰冷的監獄、冷酷的士兵,是毒氣實驗、人肉苦力。

而這些在兒子眼中卻是一場最棒的旅行、一場最激動人心的探險,是服從命令、“躲貓貓”就能獲得積分而贏得一輛大坦克的游戲。兒子在這場虛幻的游戲中毫無痛苦地成長,而又得以重新“活著”回到真實的世界中。

這幾年,似乎各個領域都能聽到“迷茫的時候,要做真實的自己,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種話,而為了尋求內心的平和,幸福的真意,很多人探尋了各種幸福感排名前列國家的“生活哲學”,作為自己生活的啟示錄。

比如來自丹麥的hygge,瑞典的Lagom,還有日本沖繩的ikigai……當這些理念一波又一波席卷而來,處在這場“風口浪尖”的人兒,已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了一種又一種“該有的樣子”。

真實不是永恒不變的。說到這里大家應該理解,很多人發生誤解的點在于,誤認為真實是靜態不變的,實際上卻是動態變化的。

粗略用三重心智模型來解釋的話,自主心智就是你當下直覺的反應,算法心智是你平靜理性時的模式,反省心智是調度兩者的一個協調器。

就是說當出現不良情緒時,最好可以立馬啟動協調器,于是才能用理性去思考——而不是完全根據直覺去作出反應。真實,其目的是對內的,是為了解決自身情緒問題的安慰劑。

真實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正處在新舊模式交替的過程中。接受過后要反思,并作出下一步行動,才能持續成長。

動態的真實,才是真實。

真實一詞可能會導致你拒絕改變。上述討論的真實主要是在情緒層面覺察到的,那情緒實際可控嗎?可控程度涉及了哪些關鍵變量?控制不了是因為什么?

如果說人生不能控制的三大變量:性別,父母,出生地,決定了50%以上的人生,那想要突破,想有選擇,就要成長,要改變,這個過程必然伴隨痛苦。而且你需要不斷反思,才能發現解決辦法。

不可控的情緒,對內盡管真實,對外還得多理性處事。

理性不代表沒有情緒,比如說別人侵犯了我的底線,憤怒是必然的,因為我需要保護自己。

但如果你明知道某些真實,是會產生不好的影響,你仍然選擇這樣的行為,那就是非理智行為了。

也許在感受上你感覺自己真實了一把,后果卻可能是你無法承擔的。

作為一個足夠成熟的人,需要有足夠的理性去支撐,因此也需要不斷刻意訓練的元認知能力,好讓你在情緒中時,也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真實”行為所會帶來的問題。

如果一個行為,明知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只是為了宣泄的,而且會帶來更多問題,那就要盡量放棄這樣的行為。控制不了不是借口,人總是有選擇的,事情總是有辦法的,不斷成長,不斷升級,不斷推翻自己(如我在這篇文章拒絕真實一詞),才是正確的人生觀。

現實即客觀存在的事物或事實解釋,真實的即時物。

生活中很多方面很多心酸,職場的競爭壓力,家庭責任,學習壓力,就業壓力,婚姻壓力,育兒壓力等等,就連吃飯有時候都有壓力,我們每天都在負重前行,從不敢說生活很殘酷,但我們都在殘酷的路上奮力前行,這就是現實。

現實生活中,感性的人總是嘲笑理性的人“活的太嚴肅”。其實,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又能如何?笑過、哭過、發泄過,生活也不會因此改變。也許真要等臨終一刻才能明白,每天為之煩惱、痛苦、傷心、氣憤、達到忍耐極限的事,是多么可笑和不值一提。

社會很現實,靠人人跑,靠墻墻倒。只有靠自己,才不會被別人拖跑。

丘吉爾曾說,你不面對現實,現實就會面對你。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台中县| 武胜县| 台中县| 安宁市| 唐河县| 乐安县| 洪洞县| 富平县| 菏泽市| 嘉义县| 德州市| 永济市| 开阳县| 苏尼特右旗| 麟游县| 邵武市| 日土县| 九江县| 武穴市| 华坪县| 西城区| 巨野县| 友谊县| 龙江县| 佳木斯市| 金山区| 吴江市| 民权县| 象州县| 宁武县| 蕲春县| 新乡市| 济阳县| 舒城县| 双辽市| 兰西县| 旬邑县| 东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