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沸點(第二卷)
- 趙海峰
- 2008字
- 2020-06-05 11:27:01
五
西陵兵敗讓羊祜徹底清醒,他認識到,吳國國力雖逐漸衰弱,但尚有一定實力,特別是有陸抗這樣優秀的將才,所以平吳之事不能操之過急。
那下一步該怎么辦呢?對于羊祜而言,打仗是他的弱項,但在政治上卻是老手。羊祜決定化干戈為政治,具體的措施就是通過收買人心逐步蠶食吳地,等待著滅吳的最佳時機到來。
攻心為上,是兵法所倡導,但在實際中,只倡導仁義,不訴諸武力,似乎很難解決戰場上的問題。話這樣說,錯也不錯,關鍵是看能否遇到羊祜這樣的高人,在收買人心方面,羊祜自有他的高招,他將多年庫存的招數全部動用。
從此,打仗變得很奇怪。
羊祜派軍與吳軍作戰,每次預先要和對方商定交戰的時間、地點,說好了再打,從來不搞突然襲擊,把打仗搞得像約會一樣。羊祜手下的一些將領對此感到不滿,主張趁吳軍不備突然出擊,羊祜不動聲色,把這些將領請來喝酒,一個個給灌趴下,這些將領也就沉默不語了。
有次晉軍在邊界上抓了兩個孩子,一查原來是吳國兩個將軍的孩子,手下趕忙將孩子送到羊祜處,滿以為羊祜會有獎賞,誰知羊祜對他們予以斥責,并派人將孩子送回去,這兩個孩子的父親感動不已,后來竟率部前來歸降。
對待吳國將領,羊祜表現得仁至義盡,吳將陳尚、潘景兵敗被殺,羊祜讓人厚禮收殮,并通知他們的子弟前來迎喪,羊祜對他們以禮相送。吳將鄧香進犯被生擒,羊祜將其釋放,鄧香感激涕零,索性帶著自己部屬全部投降。
羊祜深知人心向背的作用,所以他要求自己的軍隊要善待當地百姓,必須嚴格貫徹“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他率軍經過吳地,收割田里的稻谷以充軍糧,每次都會根據收割的數量算好價格,用錦帛償還,不收吳人一針一線。打獵的時候,他不許部下越過邊界線,如果獵物是吳人先打到的,一定要還給吳人。
潛移默化中,羊祜的目的接近實現。在吳人看來,晉軍簡直就是一支“正義之師”“文明之師”,而這支隊伍的領頭人羊祜的威望更是與日俱增,吳人甚至不再直呼其名,而是稱其為“羊公”。
這一切陸抗都看在眼里,羊祜的所做所為,使得他對這位最強勁的對手非常敬仰,他很欣賞羊祜的德行,贊譽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兩位英雄惺惺相惜,雖然不可能有歡聚暢談的機會,但此時心里已經把對方當作朋友,而非敵人。
兩國的邊境暫時安定下來,雙方常有使者往來。有一次,羊祜從使者那里聽說陸抗病了,就托使者帶藥回去。陸抗手下擔心羊祜的藥有毒,勸說陸抗不能服用。陸抗說:“羊祜怎么會是下毒害人的人呢”,隨后毫無顧忌地吞服下去,沒過幾日,果然藥到病除。
來而不往非禮也,羊祜送陸抗良藥,陸抗送羊祜的則是美酒,陸抗得知羊祜生平好飲,便馬上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佳釀,讓使者轉贈羊祜,以表敬意。羊祜得到這壇酒后,想都沒想,拔開酒蓋,便一飲而盡。然后,大笑道:“真是好酒啊,劉伶要嫉妒我啦。”
對于邊境上這種曖昧的局勢,兩邊的君主怎么看呢?有人向司馬炎打小報告,說羊祜不積極備戰,而是天天游山玩水,吃喝玩樂,而且還和陸抗不清不楚,對此,司馬炎非但沒有怪罪,而是大加褒獎,充分表達了對羊祜的信任。
江對岸的孫皓,則派人斥責陸抗,要求他主動出擊,陸抗對此回答:“一鄉一鎮之間,不能不講信義,何況一個大國呢?如我不講信義,正是宣揚了羊祜的德威,對他絲毫無損。”這席話說得孫皓也沒有了脾氣。
司馬炎最終能夠滅掉孫皓,從這件事上也能看出些端倪。
惺惺相惜幾年后,公元274年,陸抗病逝,走完了四十九歲的人生。
沒有歷史記載,陸抗死時,羊祜是什么反應。想必是“悲喜交集”,悲的是他與陸抗兩個意氣相投,對峙四年、相交四年,內心早已把對方當作知己好友。蕓蕓眾生,知音難覓。陸抗走了,還有誰能真正理解自己?陸抗的故去,給對岸的羊祜帶來了濃濃的憂傷和寂寞。
喜的是,陸抗之死,也讓羊祜心中的石頭落了地。多年來,羊祜期盼的不正是這一天嗎?只要陸抗尚在,滅吳就只能是紙上談兵。陸抗逝世,眼看夢想將要變成現實,羊祜怎能不喜呢?
擦干眼淚的羊祜,沒有忘記自己使命,立即上書晉武帝司馬炎,請求向吳國發動總攻。
沒想到,他的建議遭到了朝中權臣賈充、荀勖等人強烈反對,他們提出西北地區的鮮卑尚未平定,不能雙線作戰,所以伐吳時機并未成熟。羊祜心有不甘,再次上表,表示東吳平定,胡人自然安定,所以當務之急是消滅東吳。但他的建議再次遭到否決。
這些人反對羊祜的提議,有全局的考慮,但也夾雜了不少私心,這份私心概括起來就是“羨慕嫉妒恨”,按照一般的潛規則,長期領兵在外的將領要努力維護好和朝中權臣的關系,免得讓人說閑話,維護這種關系當然需要“意思意思”。
后來接替羊祜鎮守荊州的杜預,逢年過節總要給洛陽的權貴們送禮物,有人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杜預說:“我只怕被陷害,不是想靠賄賂換取升官發財的機會。”
但羊祜不是這樣的人,況且他也沒有多余的銀子,所以和朝中的這些權臣關系并不融洽,不排除這些人時常會在皇帝面前打小報告,這也是羊祜“只謀其國,不謀其身”帶來的必然結果。
為此,羊祜發出一聲流傳千古的感嘆:“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