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中國有一個詞,叫“忘年交”。我今年已經91歲,而徐靜波先生才邁上50歲,雖然年齡相差近一半,但在許多的問題上,我們的觀點和立場是十分相近的。我想,這源自他對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深刻理解,而這種理解,需要一種公正客觀之心,一般人很難做到,但是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真誠。
六年前,徐靜波先生第一次到我家來采訪我,他拿出一張1997年在我的國會辦公室里與我拍的一張合影,我才知道,我們的友誼其實已經有十幾年了。與其他的外國記者不同,徐靜波先生提的每一個問題都會照顧到我的心境與情緒,因此,我可以敞開胸懷與他談了我為什么當上首相,后來為什么辭職,為什么在阪神大地震發生時一概不知等讓我自豪和心酸的事情。
后來,徐靜波先生多次來我家和我聊天,我對他講了“村山談話”發表的前因后果以及發表這份談話的目的,也講述了自己對于歷史問題和日中關系的看法。甚至在敏感的尖閣列島(中國名:釣魚島)問題上,我也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日中兩國是無法搬家的鄰居,在文化上也是血脈相連,兩國沒有理由不友好相處。但是,友好需要基礎,日本政府需要在歷史問題上承認侵略戰爭的歷史,尊重中國受害者的犧牲,這是最起碼的兩國政治互信的基礎。同時,對于中國的崛起,日本要以平常心對待,并盡可能地提供協助。
日本是一個美麗的國家。我相信經過70年和平環境熏陶的日本人民,與中國人民一樣熱愛和平。兩國人民攜手合作,亞洲乃至世界才會和平繁榮。
徐靜波先生把自己對于日本的理解與觀察,寫成了《靜觀日本》一書,也將我的觀點與立場收錄其中,我非常高興與感動,希望中國朋友能夠理解我對于歷史問題的立場和對于中國的感情。我也希望通過《靜觀日本》這本書,讓中國朋友多了解一些真實的日本。只有相互理解,才能促進友誼。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靜觀日本》這本書的出版,對于改善和發展日中兩國的關系,將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
村山富市
2015年9月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