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撒大帝:征服高盧、羅馬內戰與帝制時代奠基
- (美)雅各布·阿伯特
- 6292字
- 2020-06-24 13:31:20
精彩看點
歐洲三大古老民族——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力量驚人——凱撒大帝——古羅馬帝國——行省——對外戰爭——常勝將軍——軍事對手——馬略和蘇拉——貴族派和平民派——公民辯論——軍權之爭——蘇拉的暴行——馬略戰敗——馬略潰逃——馬略回歸——馬略進軍羅馬——執行馬略處決令——塔爾皮亞巖——塔爾皮亞巖傳說——地下通道——蘇拉妻子的逃亡——馬略生病——蘇拉有罪——馬略神智錯亂——馬略死亡——蘇拉回歸——馬略之子——剝奪公民權和大屠殺——處決令——蘇拉的放逐——人類本性——農戶——羅馬是如何建成的——列隊的士兵——尤里烏斯·凱撒——蘇拉對凱撒的敵意——凱撒拒絕與妻子離婚——凱撒逃亡——獨裁者蘇拉——辭去權位——人們對馬略和蘇拉的看法
古代歐洲有三大民族:希臘、迦太基和羅馬。他們各有一位自己的英雄。
亞歷山大大帝是希臘人的英雄。他是希臘本土北部馬其頓王國的國王,曾親率民族大軍遠赴亞細亞,為征服和榮譽而戰,建都巴比倫,成為亞洲的霸主,最終卻因過度沉迷無盡成功的誘惑而英年早逝。他的英名在于成功地為自己締造了一個龐大的帝國,更因青年時期就能成就霸業,讓人對他欽慕有加。
迦太基人的英雄是漢尼拔·巴卡。我們把迦太基人歸為古代歐洲民族,因為雖然他們的都城位于非洲地中海沿岸,但這個民族的起源、文明及所有的商業、政治關系都屬于歐洲。漢尼拔·巴卡是迦太基人的偉大英雄,因其充沛的精力和無法消亡的仇恨而聞名于世。他畢生致力于維系一個龐大的帝國,五十年來一直處于焦慮恐懼的狀態。所以漢尼拔·巴卡的偉大和榮耀在于他堅定的意志和持之以恒以及他獲得的成功。他在世時,一直是世界恐懼的源泉。

希臘人的英雄亞歷山大大帝。這幅圖描繪了亞歷山大大帝在阿喀琉斯墳墓的情景

漢尼拔巴卡騎戰象出征
羅馬人的英雄是凱撒大帝。他正好生于公元前100年。他之所以名滿天下,不是像亞歷山大大帝一樣對外征服,也不是像漢尼拔一樣對外敵強悍入侵,而是因為他在與國內各路競爭對手曠日持久的可怕較量中最終大獲全勝。他上臺之時,羅馬共和國幾乎已經囊括所有值得占領的地區,沒有必要再對外征服。在某種程度上,凱撒大帝的確擴大了羅馬共和國的疆域,但當時的主要問題在于,誰來繼承前任征服者們獲取的權力。
當時的羅馬共和國不是讀者想象的中央集權統治下的統一國家,而是一個大型的國家集團。國家之間大不相同,語言各異,風俗和法律也各不相同,但又與中央集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中有些國家屬于行省,由羅馬當局委派總督管轄。除了征稅,在許多重要場合,總督還需主持、指導司法行政工作。在任期之內,總督有大把機會積累財富,征收的錢財遠超上繳中央政府的數額。法庭上,總督收受賄賂、偏袒富人。因此,越是富裕繁華的行省,越會成為羅馬官員競相赴任的地方。重要人物得此委任,在行省待夠滿意的任期,謀取足夠的財富,再回到羅馬,利用錢財耍盡陰謀詭計,升官加爵。

羅馬共和國全盛時期的疆域
每每對外作戰,征討遙遠的國家或者部落,羅馬軍官們總是極度渴望成為指揮官。他們確信自己能克敵制勝。與安守行省的敲詐勒索、索取賄賂相比,戰爭獲勝取得戰利品的方式能更快斂財。此外,戰勝而歸的軍事榮譽更能提升他們在羅馬的影響力和權力。而且他們還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和凱旋儀式,吸引著成群結隊的民眾前來參與、贊美。他們把戰利品放在神殿,舉辦各種賽會和表演供民眾消遣,還舉行角斗士表演及野獸搏斗等娛樂民眾。角斗士和野獸都是對外征戰隨軍帶回的,專供民眾娛樂所用。這樣,在享受凱旋的同時,羅馬軍官們會把政敵籠罩在自己的光芒之下,使他們不再引人注意,除非有人在其他領域獲取同樣的榮譽,適時回歸,宣揚自己的權力和名望。如此一來,羅馬的和平有時會因軍事對手的沖突和爭奪而受到影響,因為他們的權力太大,共和國的任何民眾影響都無法管控他們。
凱撒大帝之前,羅馬曾出現兩位競爭對手——馬略和蘇拉,他們之間的斗爭無所不在。自那以后,這兩個名字也成了世界不同歷史時期敵對與仇恨的代名詞。他們分別代表羅馬的兩大派別。羅馬國家和其他國家一樣,大多數公民都有發言權。公民一直,而且可能永遠會分為上層和下層,當時被稱為貴族和平民。蘇拉是貴族派,受到上流貴族的支持;馬略是平民派,是平民擁護的對象。然而,相互競爭中,他們并不只靠選票影響,更多的是靠軍隊威懾。當時有一場戰爭,要與實力強大的亞細亞君主米特瑞達斯開戰,這是一個名利雙收的大好機會。蘇拉被派去指揮這場戰爭。但蘇拉不在羅馬期間,馬略推翻決議,派兩名保民官到蘇拉軍營通告這一變化。

戰斗過后,兩名正在休息的角斗士

馬略
蘇拉殺了兩位官員,因為他們竟敢帶來這樣的消息。然后,他開始向羅馬進軍。由于保民官被殺,馬略在羅馬城中到處尋仇報復,殺了一些蘇拉的重要朋友。羅馬城中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元老院類似于西方的上議院,主要代表貴族的權力,他們理所當然支持蘇拉。幾里之外,貴族派派人送信,告訴蘇拉不要入城。蘇拉假裝答應,就地扎營,但其實并未真正止步不前。次日清晨,他就攻下了羅馬城。馬略的支持者負隅頑抗,從屋頂投擲石塊,扔向蘇拉軍隊。蘇拉下令,凡見屋頂有人抵抗,直接放火焚燒房屋。于是,曾經繁華富庶的都城因為雙方的交戰而瀕臨絕境。雖然交戰雙方都自稱是百姓的朋友,但人們仍然膽戰心驚、極度惶恐。
最后,馬略戰敗,落荒而逃,滯留下來的朋友大多被殺。蘇拉召開元老會,通過一條法令,判決馬略為“公敵”,懸賞馬略首級。
馬略孤寡無助,只身南逃,四處遭人追殺,到處有人想取其首級領賞。最終數歷險境,九死一生,馬略渡過地中海逃到迦太基廢墟,棲身一間小屋。此時的馬略已年逾古稀。

蘇拉(坐者)與朱古達(戴鐐銬者)
蘇拉認為終于滅掉了強勁對手和敵人,便著手準備亞細亞戰爭。于是,他開始組建軍隊,建造、裝備了一支艦隊,開赴戰場。他剛一離開,城中馬略的支持者便紛紛出來,采取措施重新奪權。馬略也從非洲返回,隨即集結了大軍。他假裝是下層百姓的朋友,收編大量叛奴、不法分子和亡命之徒,直奔羅馬。他從里到外處處偽裝,從著裝到氣度再到隨從的野蠻粗魯。年邁的他歷經劫難,且一心復仇,并為此嚴密計劃,思慮過重,導致面容蒼白憔悴。馬略一路向羅馬城進發,時有羅馬元老院委派代表議和,馬略只聽不從,拒絕任何條件。他一路前行,外表彰顯著與他年齡相符的深思熟慮與鎮定自如,內心卻如兇殘的老虎。
馬略一占領羅馬城,就開始實施摧毀行動。他將一個執政官斬首,懸其首級于城中最顯眼處威懾眾人。然而這只是個開始。后來,蘇拉所有重要的朋友都遭殺害,其中既有高官,也有貴族。一旦發現他們,無需宣判,也無需審訊,沒有任何罪名,僅僅依照軍令,視作敵人,就地處決。對自己特別反感的人,馬略會采用特別處決,將此人從“塔爾皮亞巖”上扔下來。

馬略逃到迦太基廢墟
“塔爾皮亞巖”是一處懸崖,約五十英尺高,如今依然可以在羅馬看到。當時罪大惡極的國家罪犯會被從懸崖上拋下。他們沿著臺階,被帶上崖頂,然后被拋向崖底,痛苦掙扎后慘死。
“塔爾皮亞巖”的名字源于古代塔爾皮亞的故事。傳說塔爾皮亞是一位羅馬姑娘,生活在早期的羅馬。當時羅馬城被鄰國軍隊圍困。據說這些士兵手持盾牌,胳膊上戴著金手鐲,希望塔爾皮亞打開城門讓他們進城。塔爾皮亞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但要求士兵們留下手鐲,因為不知道這些金光閃耀的飾品叫做手鐲,就說“你們胳膊上的那些東西”。士兵們答應了她的條件。她打開城門,士兵們沖入城內,沒有給她手鐲,反而把盾牌砸向她。最終這個可憐的姑娘被盾牌活活壓死。事情發生在這座懸崖附近,于是人們就用她的名字來命名了這座懸崖。現在,人們發現,巖石已被鑿穿,還有許多地下通道,可能是古代采石場的遺跡。有些廊道已經堵塞,有些仍然通暢。據說,直到今天,周邊居民仍然相信,塔爾皮亞獨自一人,坐在洞窟深處,猶如被施了魔法,身上掛滿黃金珠寶。但試圖尋找她的人都注定迷路,有去無回。最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可能與其他故事一樣有待考證。

古羅馬時期的貨幣,上面描繪的是兩個士兵將罪犯從“塔爾皮亞巖”扔下的場景

塔爾皮亞被盾牌活活砸死
馬略繼續屠殺,直到蘇拉的支持者被殺光或者被迫逃亡。馬略不遺余力,想盡一切辦法,搜查蘇拉妻兒的蹤跡,想把他們一起殺掉,只是沒有如愿找到。蘇拉的朋友們同情蘇拉妻兒的無辜無助,把他們藏了起來。最終馬略對他們的殺戮愿望落空。另外,馬略也非常失望,因為想殺之人自殺,使他無法復仇。有一個人關上門窗,燒炭自殺,窒息而亡。還有一個人在公祭壇上割脈,流血而死,以自己的犧牲來祈求上帝的裁決,懲罰殘酷的暴君。
馬略履新良久,地位相當穩固,完全掌控了羅馬局勢。羅馬城也開始復蘇,百姓走出死刑判決的誠惶誠恐與驚慌失措。此時馬略卻病了,患上了嚴重的突發性疾病。這次患病可能是因為流亡期間經歷的極度精神刺激所致,回歸之后命運又完全逆轉,曾經可憐的逃亡者,藏于黑暗、荒涼的廢墟,突然成為世界的主宰。想到蘇拉沒有被抓也沒有被制服,而是在與米特里達特交戰,馬略精神激憤。他逼迫元老院判決蘇拉為國家公敵,同時還苦思冥想,如何才能在遙遠的行省把蘇拉抓獲。只要蘇拉這個強大的對手還活在人世,馬略就覺得自己的凱旋不夠完美。疾病縮短了馬略的這些計劃,更使他原有的躁動不安迅速加劇,演變為惡性暴力。

米特里達特的頭部雕像
臨終的暴君在床上焦躁不安,輾轉反側。顯然,內心貪得無厭的野心和洶涌的仇恨,使他超越了平日的冷靜,讓他再次受到刺激。很快他就精神錯亂,開始胡言亂語,以為自己已經成功取代了蘇拉,正身處亞洲指揮軍隊沖鋒陷陣。執著于這個想法,他瘋狂地盯著四周,時而大喊米特里達特的名字,時而大聲向臆想出來的軍隊下令,時而掙脫侍從的束縛,下床攻擊自己的假想敵。如此持續了數日,精神錯亂引發的暴力耗盡了馬略最后一絲力氣。七十年來,那些揮霍在自私、殘暴和仇恨的力量終于壽終正寢,終歸生命沉淪,再也沒有醒來。
馬略的兒子,小馬略試圖繼承父親的權力。蘇拉結束了同米特里達特的戰爭,正從亞細亞返回羅馬。顯而易見,一場可怕的沖突即將來臨。蘇拉高奏凱歌,穿越全國。小馬略及其同黨集合全城兵力,備戰防御。城內民眾分成兩派,貴族派擁護蘇拉,而民主派支持馬略。政黨興衰,世界大同,猶如潮水,交替起伏。馬略派掌權已久,到了衰退之時。正因如此,蘇拉發現在前行過程中,執政權力的恢復節節順利。蘇拉摧毀了反抗他的軍隊,把小馬略圍困在離羅馬不遠的城市——小馬略努力尋求庇佑的地方,然后繼續前進,占領了羅馬。
在這所城池里,馬略曾犯下的駭人血案和大屠殺再次重演,場面恐怖至極,簡直史無前例。蘇拉把想要消滅的人列出名單,派遣士兵四處圍剿這些不幸的復仇對象,搜遍他們的住處和城里的公共場所,一經發現,就地處決。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如此行事,對從未目睹過內戰屠城恐怖場景的人來說,這種場面簡直難以想象。蘇拉全程參與,極其冷淡,像是履行政府官員的普通職責。一天,他召集元老會,正在講話之時,突然會場的注意力被打亂。原來是因為旁邊街上正在軍事行刑,各種慘叫、尖叫陣陣傳來,驚擾了會場。元老們聽到尖叫,都受到驚嚇。蘇拉卻非常鎮靜,冷漠地提醒全體成員聽他講話,不要受到別處事情的干擾。他說,傳來的聲音只是依照他的命令,糾正亂黨擾亂和平的行為引起的。

小馬略
蘇拉的處決令并不僅限于羅馬城,鄰近的城邑和遠方的行省,到處都遍布著恐懼和痛苦。盡管這種行為看起來如此罪孽深重,但實際上可能并沒有我們所想的那么血腥殘暴。在閱讀羅馬共和國馬略和蘇拉的內戰歷史時,讀者可能會想象這樣的場景:全國人民被組織成兩支相互斗爭的軍隊,互相打斗、屠殺。實際上,事實可能并非如此。顯然,只是一小部分人積極參與了這些暴力血腥行動。因為人的本性并非兇殘如野獸,相反,人類通常熱愛和平寧靜的生活,耕種土地,飼養牲畜,享受上帝賜予的和平與安寧。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時期,只有相當一小部分人的欲望和仇恨會如此強烈,如此喜歡殺戮和戰爭。這一小部分人一旦拿到武器,就會無所顧忌,肆意殘忍地踐踏別人,像是披著人皮的兇殘老虎,手舉長矛或揮舞刺刀,肆意揮向安靜的人群。而這些安靜的人群手中只有牧羊的工具,生平最大的愿望也只是與妻兒過上安靜祥和的生活。

蘇拉的處決令
如此一來,馬略和蘇拉的眾多追隨者,全副武裝、膽大妄為,所到之處讓人心生恐懼、膽戰心驚。羅馬共和國數百萬牧民和農夫,曾經生活安靜祥和、怡然自得,谷物豐收、牧草肥美,在祥和中實現產業的逐步提升。而這些將軍、士兵、執政官、裁判官、執政官代行官、裁判官代行官,依靠征稅和掠奪這些土地的收獲來補給庫存、發放軍餉、支付兵器制造者的薪水。憑著這些“收益”還建造了雄偉壯觀的羅馬城,裝點奢華的宅邸。這些人手握武器、執政掌權,辛苦勞作的平民百姓別無選擇,只能屈服。百姓們繼續勞作,耐心承受各種煎熬。軍隊經過之后,他們繼續耕種土地,平復軍隊暴行帶來的傷痛,彌補擄掠帶來的損失,從不做無用的斥責。他們認為武裝政府是人類生命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災難,就像地震和瘟疫一樣,只能屈服。如今,這些農戶已經能較好的應對,他們擁有自己的權力,非常謹慎地防備這群武裝亡命之徒,防止他們再次把歐洲百姓卷入恐怖的深淵。
蘇拉返回羅馬,執掌最高權力,查閱公眾名冊時,發現了一個不熟悉的名字,起初不知如何是好。這人就是這段歷史的主人公,年輕的尤利烏斯·凱撒。尤利烏斯·凱撒是貴族血統,出身世襲貴族。在他之前,已有多位“凱撒”擔任過政府高官,有些還是歷史名人。因此,毫無懸念,尤利烏斯·凱撒屬于蘇拉派,因為蘇拉是貴族利益的代表,但尤利烏斯·凱撒個人卻傾向于支持馬略。馬略娶了尤利烏斯·凱撒的姑媽,尤利烏斯·凱撒娶了盧修斯·科尼利厄斯·秦納的女兒科涅莉亞·秦納。盧修斯·科尼利厄斯·秦納是馬略最能干的副手,也是馬略最有影響力的朋友。當時尤利烏斯·凱撒還很年輕,性格狂熱魯莽,還未積極參與政事。蘇拉一度忽視了尤利烏斯·凱撒,但最終還是想把他列入危險人物的名單。在貴族派里,蘇拉和尤利烏斯·凱撒的共同朋友為他求情。蘇拉聽從了請求,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暫緩了決定,命令尤利烏斯·凱撒與妻子離婚。尤利烏斯·凱撒斷然拒絕與妻子離婚的要求。這一決定一方面是由于與科涅莉亞·秦納感情深厚,另一方面是他的堅毅、不屈不饒、絕不順從的性格使然。尤利烏斯·凱撒早年養成的這種顯著的性格品質伴隨了他一生,他敢于面對任何危險,不讓自己困于險境。尤利烏斯·凱撒非常清楚,一旦蘇拉得知要求被拒,馬上會下令處死自己。于是,他選擇了逃亡。蘇拉剝奪了尤利烏斯·凱撒的頭銜和官職,沒收了他妻子的財產和他祖上的家業,并把他列入公敵名單。因此,尤利烏斯·凱撒成了流亡者,四處逃亡。流亡途中的冒險經歷將在下章敘述。

尤利烏斯·凱撒的妻子科涅莉亞·秦納
蘇拉現在擁有統治羅馬的絕對權力,成為羅馬的主人,也成了羅馬轄下所有國家的主人。不過,名義上來說他并不是治安官,而是一位從亞洲戰場凱旋的將軍,按照軍法處置擾亂和平的人,確實有些不合常理。有效處置敵人權力之后,表面看來,蘇拉不再武力執政,而是依法行事。形式上,他按照政府決策行事。他被選為獨裁官,擁有絕對的無上權力。在短暫地達到世俗的野心巔峰之后,蘇拉就辭去權位,余生致力于文學的追求與樂趣當中。盡管他對政敵的打擊殘忍至極,但實際上卻是一位有修養的文雅之人,對促進文學和藝術的發展有著濃厚的興趣。

尤利烏斯·凱撒
馬略和蘇拉之間的斗爭是史載最激烈的個人斗爭。源于兩個野心勃勃之人的個人競爭,結果卻牽連了全世界的和平與幸福。在他們不計后果的斗爭中,他們劇烈踐踏一切阻礙之物,輪番無情地摧毀反對之人。人們痛恨他們的罪行,卻一直欽佩他們這種可怕、幾乎超越人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