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這本書是我多年來在近東地區近東地區,地理術語,大致包括一個以西亞、土耳其(包括亞洲和歐洲)和埃及(主要在北非)為中心的跨大陸地區。學術界對這個詞的定義各不相同,最早是指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地區各國家。(本書中除原注外,均為譯者注,不再另行說明)旅行和學習的成果。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發生于1913年6月到1913年7月,是保加利亞王國與奧斯曼帝國和其他巴爾干國家因為領土瓜分問題爆發的一場戰爭。最終,保加利亞王國一方戰敗。的爆發中斷了該書的出版。直到戰爭結束后,這本書才完稿。我的初衷是想講述塞爾維亞從19世紀獨立復興時期一直到1912年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發生于1912年10月到1913年5月,指巴爾干聯盟(塞爾維亞王國、希臘王國、黑山王國和保加利亞王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對抗。最終,由巴爾干各國組成的聯合軍隊取勝,奧斯曼帝國幾乎所有剩余的歐洲領土都被盟軍占領并瓜分。爆發前的歷史。這段歷史顯然已經融入了如今的政治。我寫作本書的目的在于說明19世紀大國外交是如何影響塞爾維亞民族的命運的。本書是配套研究中的一項;另外一項研究與18世紀的巴伐利亞王國指存在于1805年到1918年德意志地區的一個王國,第一任國王為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歷史有關,該研究結果已經出版了一本書——《腓特烈大帝與約瑟夫二世》。這兩項研究是想通過英國外交部檔案室指英國公共檔案館,從1838年到2003年為英國檔案管理部門,2003年與歷史手稿委員會合并。中從未公開的外交資料引起歷史學界對這些資料的重視。英國外交部檔案室提供的資料豐富且重要,卻為世人所忽視。

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我覺得該研究顯然絕不能局限于19世紀。外交戰略的本質亙古不變。地理位置對塞爾維亞的外交一直有著重大影響。塞爾維亞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驚人地相似。古往今來,世界大國的企圖對塞爾維亞造成的影響也都沒有變過。本書理所當然要闡述中世紀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或者奧地利帝國等大國的覬覦對塞爾維亞產生的影響。此外,如果不提及塞爾維亞輝煌而悲壯的過去,那么塞爾維亞近代史也將晦澀難懂。英語讀者對塞爾維亞過去的歷史了解得很少。此外,眾多歷史學家各種各樣的撲朔迷離的觀點使塞爾維亞歷史變得更加錯綜復雜。在巴爾干地區撰寫歷史像參加一場無硝煙的戰爭,而每個本土學者都像一位將軍。諸如科索沃、斯特凡·烏羅什四世斯蒂芬·杜尚(Stephen Dushan, 1331—1346),塞爾維亞王國國王,即斯特凡·烏羅什四世,他征服了歐洲東南部的很大一部分,是當時最強大的君主之一。、西美昂大帝西美昂大帝(Simeon I of Bulgaria,864—927),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皇帝,好戰君主,925年到927年在位。和丘斯滕迪爾地名,現為保加利亞西南部的一個省。等名詞總會喚醒塞爾維亞人和保加利亞人的傷感情緒。這種傷感情緒絕不亞于英國及反法盟軍對塞瓦斯托波爾位于南威爾士蒙茅斯郡的邊界內。或滑鐵盧等名字的感傷。奧斯曼帝國在五個世紀前對巴爾干地區各國的侵略依舊影響著如今巴爾干地區的民族政策。對于如此錯綜復雜的歷史,局外人的歷史評判或許比本土歷史學家的更有價值。

通過旅行和親身經歷,我獲得了寫作本書的第一手資料。此外,我最應該感謝的是歷史學家康斯坦丁·約瑟夫·伊雷切克康斯坦丁·約瑟夫·伊雷切克(Konstantin Jire?ek, 1854—1918),捷克歷史學家和大學教授。、約萬·斯維季奇約萬·斯維季奇(Jovan Cvijic, 1865—1927),塞爾維亞地理學家、民族學家、塞爾維亞皇家科學院院長、貝爾格萊德大學校長,被認為是塞爾維亞地理學的創始人。、亨利克·馬克扎利亨利克·馬克扎利(Henrik Marczali, 1824—1889),匈牙利歷史學家。和利奧波德·馮·蘭克利奧波德·馮·蘭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德國歷史學家,現代史料學創始人。,以及20世紀的學者威克姆·斯蒂德威克姆·斯蒂德(Wickham Steed, 1871—1956),英國記者、歷史學家。他從1919年到1922年擔任《泰晤士報》的編輯。、查爾斯·威廉·艾略特查爾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 1834—1926),美國學者,1869年被選為哈佛大學校長。、羅伯特·威廉·塞頓-沃森羅伯特·威廉·塞頓-沃森(Robert William Seton-Watson, 1879—1951),英國政治活動家和歷史學家,他在促使奧匈帝國解體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和威廉·米勒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 1864—1945),英國歷史學家,主攻中世紀史。。我所遵循的目標是平衡地把握歷史學界各種彼此矛盾的觀點。至于這本書的寫作成功與否,他人自會評判。

約萬·斯維季奇

很少有歷史學家會有如此差的運氣——當他寫完一個國家的歷史時,這個國家已經不存在了。然而,如果說塞爾維亞歷史給了我們某種啟迪,那便是塞爾維亞人的精神力量總是比物質力量更加強大。即使珍本古籍遭到焚燒,即使國王斯特凡·米盧廷即斯特凡·烏羅什二世(Stefan Uros II Milutin, 1253—1321), 1282年到1321年任塞爾維亞王國國王,中世紀塞爾維亞最強大的統治者之一。的骨灰散落在風中,這些也都不會對塞爾維亞人產生任何影響,就如同揚·胡斯揚·胡斯(Jan Hus,約1369—1415),捷克宗教教育家、改革家。散落的骨灰也不曾對波希米亞人產生任何影響一樣。災難有時會激起并加劇塞爾維亞人的民族情緒,但只要科索沃的歌聲響起,只要還有一個塞爾維亞人,無論在什么地方,只要他吟唱著科索沃的歌曲,塞爾維亞就都將永遠存在。

 

榮耀屬于塞爾維亞

千古永存,至高無上

歷史屬于塞爾維亞

流傳百世,永久傳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江县| 剑河县| 云霄县| 龙陵县| 呼和浩特市| 柯坪县| 德庆县| 苍南县| 黑水县| 固安县| 济源市| 精河县| 武邑县| 永定县| 洞口县| 滦南县| 保定市| 炉霍县| 金沙县| 东丽区| 尉犁县| 中卫市| 铜山县| 汽车| 屯留县| 洛川县| 邹城市| 喀喇沁旗| 阿克陶县| 久治县| 祥云县| 曲靖市| 南溪县| 建宁县| 屯门区| 肇源县| 周口市| 辽宁省| 凭祥市| 平罗县| 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