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 十三維空間
- 枝頭晚星
- 2157字
- 2020-07-02 00:11:57
“今日我謝家天佑吉祥,艾兒虛驚一場,又遇崔公子這位青年才俊,著實是我謝門的一大幸事。大家先一起干一杯,共賀同喜!”
族長開始敬酒。
大家一起干了這一杯后,有“鄉賢”站起來,要行酒令。
這里要先介紹介紹鄉賢:鄉里德行高尚的人。他們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聞名。鄉賢是封建農耕文化的一種產物,鄉賢指民間基層本土、本鄉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而深為當地民眾所尊重的人。
鄉賢作為一個居于鄉村領袖地位和享有特權的社會集團,在維系正常社會秩序的官、紳、民三種力量中,使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也更為多樣。
鄉賢雖說都是道德高尚的人,高尚的程度還不一樣呢!就說對這首桃花詩的評價吧,有的人就會調侃一下,也有的人是真喜歡。
這個鄉賢可能是第一種吧?
“今日我們就以這首人面桃花詩行酒令如何?”這位鄉賢說。
“說出和這首詩相關的詩句、謎語、評價等等都行!”說完他就開始“打樣”。
“我出個謎語,謎面是“丟人”!謎底是要射桃花詩里的一句。”
這個迷不難猜,只是有調侃的成分,但也無傷大雅,要不說文人雅士都有些意思呢!
“這酒如何喝呢?要是猜中了,怎么說?猜不中,怎么說?”有人問。
“要是有人猜中,我喝!要是無人猜中,你們大家喝!”鄉賢說道。
“那我猜:第三句,人面不知何處去!”崔護知道自己的尷尬得自己解,那位鄉賢看崔護這后生如此可愛,心下對崔護就沒了敵意。
“好!好!好!這杯我喝了,下面我們還是以桃花為題做詩吧!做不出來的喝酒,如何?”
眾人皆以為然,接下來大家就邊推杯換盞,邊做桃花詩,好不愜意無比,好不妙趣橫生。
今日有崔護的桃花詩為引子,做出了許多的桃花詩,歷史是交相輝映的,也有許多的巧合,當日許多的詩沒有流傳下來,但是可以從后世的桃花詩中,覓一些蹤跡。
要論排名,崔護的這首人面桃花詩當真是千古第一,這是毫無爭議的。
第二首,唐伯虎的《桃花庵遇仙記》
那時那日此門中,桃花樹下初相逢。
只見仙人種桃樹,未聞仙人看花紅。
朝朝期待仙人顧,日日桃花笑春風。
忽聞仙蹤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紅。
很明顯,唐伯虎是仿照崔護寫的,尤其是第一句和第六句,明顯是套用崔護的那首詩。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因為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生,所以父母給他取名唐寅。后來,唐寅因為這首桃花詩,自號“桃花庵主”。
唐伯虎是一個風流才子,然而老天爺好像嫉妒他的才華,處處與他作對,陰差陽錯,命運多舛。到了人生的晚年,心灰意冷的唐伯虎,想尋找一塊“世外桃源”,跟心愛之人終老一生。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桃花庵遇仙記》。后來又寫了一首《桃花庵歌》,都是那個時期唐寅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第三首,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是李白眾多詩篇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也是唯一一首李白將自己的名字,寫入自己詩詞中的一首詩。有一年,李白游歷來到AH省,在涇縣桃花潭旁,住著一位名士叫汪倫。他久仰李白的大名,想見一見這位“詩仙”,苦于沒有機會。這次聽說李白來到了AH,就想邀請李白暢談一番。他怕李白不肯賞光,知道李白愛喝酒,就給李白寫了一封信:“知道先生喜歡旅游,我這里可是有十里桃花呦!先生不是好喝兩口嗎?我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急急忙忙的來到涇縣,找到汪倫的家。問汪倫桃園和酒店都在哪里。汪倫笑著說:“這里有一潭水,叫桃花潭。有一個酒店,叫萬家酒店。”李白知道汪倫一片誠意,對這個善意的謊言并不介意,兩人還成為至交朋友。李白臨走,汪倫重禮相贈,在桃花潭旁依依惜別。李白為了感謝汪倫的深情厚誼,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桃花詩”。
第四首,元稹的《桃花》詩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詩人元稹眼中的桃花,就像是一位“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絕色美女。也許是女詩人薛濤,也可能是“謝公最小偏憐女”。艷麗的桃花,隔著一條淺淺的小溪,跟詩人當時的生活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自己連做飯的柴草都沒有了,日子是如此的清貧。看著隔岸的桃花,想著心中的愛人,怎能不肝腸寸斷呢?望著春風中飄飄欲墜的桃花,就像暖風吹落美人的一襲白衣一樣,讓我們不禁心痛了一千年。
第五首,袁枚的《題桃樹》
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
這首“桃花詩”,寫的是早春二月,春回大地。春風和煦,細雨如煙。在碧綠的桃樹和嬌艷的桃花前,感嘆似水流年。到了陰歷三月份,雖然樹上還有盛開的桃花,但是詩人的心里,總覺得不如早春時節,樹上初開的那朵鮮艷無比,因為它是第一個報春的使者。
第六首,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農歷四月份,時令已是春末夏初時節。平原上的百花,已經是落英繽紛了。而在深山寺廟中的桃樹,卻剛剛開花。自己經常慨嘆春天歸去,沒處尋找春天的芳蹤了,沒想到春天偷偷跑到這里來了。這首詩,意境深遠,賦予情趣。用桃花代替春光,描繪得形象而美麗,還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桃花寫成一個會走路的調皮的小姑娘,跑到深山古寺,跟人捉迷藏。
就讓這些詩,佐證當時謝家宴會的盛景以及崔護和謝艾這段另人神往的“人面桃花”吧!
這里有沒有你喜歡的桃花詩呢?又或者你認為哪首桃花詩更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