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術 新業態:進化中的監管科技及其應用
- 度小滿金融
- 1324字
- 2020-06-08 17:40:53
前言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金融監管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國監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發布了一系列監管措施,涵蓋市場、基礎設施、參與主體、微觀和宏觀風險等。以美國為例,目前對應金融行業有15個監管機構。根據類型的不同,金融企業會受到多個監管機構的監管,需要同時滿足不同監管機構的要求,企業需要不斷增加合規人員、增加合規支出來應對監管壓力,合規成本隨之大幅增加。近五年全球金融服務行業每年合規成本超過1000億美元。金融機構需向監管部門提供數據的類型和數量急劇增長。全球大約750個監管機構在2016年總共給出52506次監管警告,平均每天達143次。為提高合規效率、降低合規成本,金融機構將新的技術應用到數據整合和合規程序的優化中,監管科技應運而生。根據聯邦財務分析公司(Federal Financial Analytics,Inc.)預估,全球對監管、合規等領域的金融科技需求將繼續擴大,預計在2020年將超過1 000億美元。
我國的金融監管在政策上也是明顯趨嚴。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出各類罰單41張。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018年在其官網上針對保險業公布了1450張行政處罰決定書,共計罰款2.4億元。銀保監會2018年上半年共處罰銀行業金融機構798家,罰沒14.3億元,限制175人銀行業從業及高管任職資格。據零壹財經旗下的研究服務平臺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2018上半年共有33家支付機構收到38張行政處罰決定書,累計罰款金額超過4500萬元。2018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開具的僅針對被監管機構或個人的行政處罰決定310件,同比增長38.39%,罰沒金額106.41億元,同比增長42.28%,市場禁入50人,同比增長13.64%。
除金融監管形勢趨嚴、監管成本大幅上升外,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及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使用,金融風險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廣泛,金融風險防范和網絡安全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一方面,金融網絡犯罪日益復雜化、多樣化,且呈現高科技化、隱蔽化的特征,應對形勢嚴峻。網絡被有組織、大規模地攻擊時有發生,金融業信息基礎設施的技術能力亟待提高。另一方面,新技術引入的金融創新業態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引發了一些問題,諸如移動支付領域頻頻發生的盜刷、中毒、洗錢交易等。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傳統金融監管通過增加人手能夠有效應對的范疇。對這些新的金融風險,我們需要新的監管制度和新的監管手段。
監管科技應時而生。近年來監管科技領域的投資增長迅速,過去5年監管科技投資變化如圖1所示,從2014年到2018年,全球監管科技的融資額幾乎增長了5倍。融資規模以 48.5%的年復合增長率從 2014年的9.234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44.845億美元。在2018年融資額激增至約45億美元之前,2014年至2017年期間,融資額也達到了翻倍增長。

圖1 過去5年監管科技投資變化
作為與金融行業發展、科技手段進步和金融監管趨勢變化伴隨而生的監管科技,從概念的提出到現在只有不到5年的時間,總體來說還處于起步階段,還在不斷完善技術、不斷探索與金融和監管有效融合的過程中。本書將從監管科技的概念、技術基礎、行業發展和應用等方面展開對監管科技的介紹,具體安排如下:第一章為監管科技概述;第二章介紹國內外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第三章分析發展監管科技的必要性;第四章提出監管科技的技術基礎;第五章介紹監管科技在國際和國內的實踐探索;第六章跟蹤監管科技行業發展狀況;第七章分析監管科技發展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