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唐麗華回去第二天就開始在宿舍群里喊無聊啊無聊,有些人總是前赴后續地從一種不理想生活逃到另一種不理想生活,熱鬧時覺得喧嘩,安靜時又覺得寂寞。
唐麗華從小到大都過著留守的一種生活,爸媽帶著弟弟在一線城市生活,她和姐姐美華跟著爺爺奶奶在老家。奶奶重男輕女,老是說爸媽只要弟弟不要她們了,不聽話不給飯吃,要賣給村里的傻子做老婆等等。
唐麗華記憶里小時候姐姐夜里總是抱著她哭,膽子極小極小,爸爸打電話回家,姐姐總是推她去聽,她不愿意聽到一些陌生的聲音通過長長的電話線賣力地表演著親情,那些親昵的話語,并不能安撫一個孩子長期被忽視被冷漠的慌亂不安的心。
在姐姐眼里的爸爸媽媽,只是一些無關要緊的人,即使她知道爸爸媽媽是很重要的人——別人總問她爸爸媽媽什么時候回來——然而她們都沒有唐麗華重要。妹妹會為她出頭,會在奶奶罵她們的時候反嘴頂撞;會在她控制不住眼淚的時候抱著她,像個大人一樣輕輕拍著她的背;甚至會在被同學欺負的時候,一身怒氣地沖進她的教室跟她的同學打上一架。
這樣環境長大的唐美華內向自卑,極沒有安全感,沒有什么好朋友,沒有表達自己的欲望,也沒有什么理想,日子在她眼里無限漫長。一直護著姐姐長大的唐麗華剛好相反,在那些與爺爺奶奶斗爭的日子里,她漸漸養出了一些男子氣,愛打抱不平,喜歡與人爭辯到底,爭不過可能還打人,當然,那是還小的時候。大人也更喜歡逗這個倔強的小女孩,父母過年回家的時候對她也更親熱。
這樣的成長過程是有缺陷的,在姐姐身上尤其明顯,然而父母不反省這是自己造成的,有時還抱怨這個女兒過于安靜,沒有禮貌,客人來了也不主動叫。
終于,她們都長大了。姐姐讀完高中沒有再上學,去了打工,父母幫找的工作,23歲的時候,不顧一切反對,嫁給了家在外省的同事。
唐麗華開始以為姐姐只是堵氣,遠離這個沒有給足她愛的家,見到姐夫后,她才發現這才是姐姐堅定和勇氣的來源。姐夫眼里滿是溫柔,姐姐因為姐夫有笑容,笑容里有自信,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姐姐終于找到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的人,唐麗華看得一把老淚縱橫。
姐姐嫁后,唐麗華更加不想回家了。爺爺奶奶像是幡然醒悟,多年被冷漠封印的愛一下如潮水般涌出來,沖得唐麗華七零八散的。唐麗華喜歡睡懶覺,然而爺爺奶奶早上早早做好了豐富的早餐,一遍一遍地喊她起床吃,吃著吃著,突然塞些菜到她碗里,唐麗華心里有氣,一看到他們傻呵呵滿臉滄桑的臉,有話說不出。有時候實在忍不住發一通脾氣,希望爺爺奶奶不要像對小孩子一樣對她,該像小孩子一樣對待的時候怎么沒這覺悟呢?回頭想想又覺得慚愧內疚,他們那么大的年紀了,以往那些尖酸刻薄早已隨時間消散在風里,順一下他們的意又怎么樣呢?
但這補償性的關懷,唐麗華接受得實在艱難。她不再是小孩子,小時候爺爺奶奶罵她們姐妹倆的嘴臉深深地刻在她的腦海里,永遠都不會消除。村里的那個傻子也被連坐,雖然從沒得罪過她,但被她恨得牙癢癢的,因為小時候被恐嚇過,不聽話就得嫁給他。
每到寒暑假,唐麗華都找借口晚點回家。但,家就是家,再無奈,也勝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