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豐不著急答復花太監,反問道:“不知老泰山讀書時,可覺得眼睛酸澀,看不清楚字體,若是將書本拿遠點,便能看清楚了,可那樣又覺得字太小了些,又有些模糊了。”
花太監隨即點頭道:“對,你怎知我有此眼疾?”
蔣豐解釋道:“這眼疾每個人都有,有些人四十歲后會爆發出來,有些人,比如李衙內,年紀輕輕的就會爆發,不過年輕人的眼疾和老人家的不太一樣。”
花太監著急問道:“那可法子根治?”
“眼疾無藥可醫。”
聽蔣豐這么說,花太監頓時滿臉失望:“你竟都沒辦法,那可怎么是好?老夫已經在李知縣面前夸下海口了,若是醫不好衙內眼疾,豈非失信于人。”
蔣豐笑道:“沒藥醫,不代表不能治好啊。”
“此話怎講?”花太監立馬追問道。
蔣豐立馬鉆入了倉庫內,取出了一幅100度的現成老花鏡。
至于近視眼鏡,就不沒現成的了,不過磨邊機啊,上好的鏡片,鏡框倒是一大堆。
就是沒有驗光儀,不過不怕。
蔣豐尋思著古代人沒有手機這些電子產品,眼睛最多就是近視眼,不會有散光,弱視這些復雜眼病,到時候對照著視力表,插片驗光一下就好了。
至于怎么制作近視眼鏡,這個蔣豐倒要研究一下,畢竟磨邊機是個機器,他個外行人要操作起來,還是要摸索一下的。
不過前世自己眼睛近視,配過幾副眼鏡,大致流程還是懂的。
就差熟練一下上手了。
反正有倉庫有大量的鏡片給自己練手,不怕浪費了。
蔣豐拿了老花鏡出來,遞給花太監:“老泰山,你戴上此物看看自己的掌紋,是否清晰許多?”
花太監拿了老花鏡,不會戴,蔣豐無奈給他掰開眼鏡腳,做了個示范。
花太監這才把眼鏡戴好了,然后對著自己雙手手掌看了看,發現真的清楚很多,看東西沒眼睛也沒之前那么累了。
“此物好生神奇,我竟能看清手掌了,此乃何物,竟有如此神奇?”
花太監驚訝極了。
蔣豐介紹道:“你這副叫老花鏡,是專門給你們這些老人家用的,用他可以治愈眼疾,對了,不能戴著走路,容易暈頭。”
花太監試著走了兩步,發現還真的容易暈頭。
“此等神物,可是仙器?”
花太監急忙摘了眼鏡,雙手小心翼翼捧著問道。
蔣豐也懶得解釋,點頭道:“對,這就是仙器,是我師傅傳給我的,老泰山,外面風大,您身子骨還弱,還是早些回府去吧。”
“好,正好回去看看書,有了這仙器,老夫終于可以好好看看書啦,哈哈。”
花太監歡喜的上了嬌子,開心的奔回去看書了。
“呼,總算送走了。”蔣豐長長松了口氣。
要是叫這老色鬼瞧見鄭愛月的花容月貌,指不定又想霸占了。
雖然他干不了什么,但是蔣豐可不希望自己的女人一個接一個被這老混蛋拉去伺候。
阿寶來報:“郎君,老鴇子們想和你商談一下賠償問題,你看這事怎么處置好?”
蔣豐冷哼一聲:“請吧,我倒要看看她們拿什么賠我。”
前院花廳內。
老鴇們一個個呆若木雞的坐著,蔣豐進門來,她們急的連忙起身,一個個跪下來求饒:“蔣郎,還請饒過我等,我們都是討生活的苦命人,若您真要我們賠償百萬兩,我們便都活不成了。”
蔣豐坐下來,招手示意:“都起來吧,百萬兩,我估摸著你們也肯定是拿不出的,也沒真想要你們拿出銀錢來。”
老鴇們一聽這話,個個頓時歡喜的爬起身來。
蔣豐接著說道:“不過我的確是丟了寶貝,這銀錢的損失,還是要算在各位頭上,再說了,衙門都判了,若你們不賠償我損失,豈非是和衙門對著干,這要是傳揚出去,被認為你們不服朝廷,有心造反。”
老鴇們嚇的噗通紛紛再度跪下來,急的磕頭求饒。
“蔣郎饒命啊,我等絕無謀反之心,還望明鑒。”
蔣豐無奈攤手道:“我也是沒辦法,這要不賠錢的話,你們就是有心謀反,可要是賠錢的話,你們又賠償不起,你們說我該怎么辦?”
“這……”
老鴇們哭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都沒了主張。
蔣豐提議道:“要不這樣吧,這名院吧,我看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說白了,就是缺個實際以上的老板,你們不如將這院子的地契交于我,從此以后,你們賺的銀錢,我從中抽取四成,你們留六成咋樣?”
老鴇們急忙問道:“那行首們的賣身契是否也要交給你?”
蔣豐回道:“我不做人口買賣,行首們還是你們的人,是去是留,全由你們決定,但是小廝的賣身契得歸我,說白了,就是這院子我是東家,你們都是我底下租院子賺錢的,這些小廝以后我出錢養著做事,怎么樣,這買賣,其實你們劃算的,畢竟每年小廝的開銷也是不小的,如今我都替你們出了,你們該高興才是。”
老鴇們紛紛合計起來,只不過賺的銀錢要分給蔣豐,但是小姐們的生殺大權還捏在她們自己手上,這銀錢賺多賺少,還不是由她們說了算。
“蔣郎此法我等贊同,您請稍等,我們這便回去拿地契來。”
很快,這些老鴇們把地契拿來了。
這一份地契居然被她們幾個人給撕開保管著。
也是,他們也都是怕被一個人保管,被偷偷賣了,倒不如撕開來,誰都沒辦法得到全部,這樣也就能保證名院不會被人賣掉了。
地契重新黏好,還有小廝的賣身契,都叫蔣豐收了去。
立好字據,確定雇傭關系后,蔣豐宣布道:“從今天開始,我就是這名院的東家。”
“東家萬福。”老鴇們齊齊恭敬一拜。
蔣豐立馬道:“這名院名字不好,打今日起,改名麗春院。”
“諾。”
蔣豐當即再宣布,即日起收支要立賬,而這賬本,每個月分別由每院的老鴇們來計賬。
說來也巧了,這后院正好有李,鄭,馮,吳,董,韓,郁,洪,齊,秦,何,魯十二個院子,除掉一個鄭虔婆,還剩下十一名老鴇,只需要再添一位老鴇,就可以每月輪著記賬了。
對此安排,蔣豐是有自己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