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本章的題目所說,高壯壯經過三次的約見,才如愿的見到了鎬京生鮮的副總裁喬恩斯·赫卡里姆。
喬恩斯·赫卡里姆的本名叫杜延兵,扶桑省東折市人,從小在華夏國長大,以優(yōu)越的成績考入了華夏享譽國際的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并在之后作為交換生去米國曼哈頓大學深造,在這期間取得不菲的成績。
之后便改換國籍,并改名做喬恩斯·赫卡里姆。這也是一個享譽國際的學者在回國后沒有在學術方面取得重大研究的原因之一,畢竟忘本之人所做之研究,怕也有不信之處。
但是即使如此,也沒有影響他的仕途。
06年和童年玩伴兼好友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創(chuàng)辦了鎬京生鮮,當然,作為他童年的玩伴,加西亞·馬爾克斯也是華夏人。
如今只過去了六年的時間,鎬京生鮮在這種艱難險阻下已經在鎬京站穩(wěn)了跟腳,近些年也開始逐漸向周邊城市輻射。但是出于某種原因,鎬京生鮮的擴展計劃并不順利。這也是王海瑞為什么考慮他們的原因所在。
一家實力不菲的公司,因為創(chuàng)始人的個人問題而導致企業(yè)在本土的競爭中不占優(yōu)勢。按大的環(huán)境來說,全國貿易的互相往來一直是華夏國在做的工作之一,按小的環(huán)境來說,鎬京生鮮的員工都是華夏的本地人,鎬京生鮮的發(fā)展也有利于鎬京市的發(fā)展。這也是王海瑞為什么敢逆著某些領導的意見來談合作的信心所在。
事實上對于和京西物流公司的合作這塊,喬恩斯·赫卡里姆是非常歡迎并且支持的,他也知道他們的困境,但是知道問題所在并不代表能解決問題,這也正是讓喬恩斯·赫卡里姆一直為難的點。
大的企業(yè),比如順達物流公司,人家看不上鎬京生鮮目前的地位,小的公司他們鎬京生鮮又看不上。就這樣卡在不上不下的位置很多年。
“喬恩斯先生。”高壯壯看見喬恩斯·赫卡里姆的時候先是微微躬身,用在網絡上學習的西方禮儀來打招呼。
喬恩斯·赫卡里姆抱著他,并拍了拍他的肩膀,輕聲的說:“在國內就不用這套了。”
兩人入座后,服務員一邊遞上茶水一邊開始招呼菜點。
“喬恩斯先生,我是高壯壯,是我們京西物流此次和貴公司談合作的代表。”
高壯壯伸出右手,喬恩斯·赫卡里姆也伸出右手,兩個人像是久別重逢的老友一樣的緊緊的握住。
“高先生你好,抱歉讓你久等了這么些天,實在是公司擴張?zhí)^忙碌抽不開身,我先以茶代酒先干一杯。”
“喬恩斯先生說笑了,貴公司近些年的發(fā)展我們都看在眼里,鎬京的生鮮市場份額恐怕已經盡數在貴公司的掌控中了吧。”
“盡數掌控談不上,但是大半還是有的。”
“不知道喬恩斯先生您對互聯網+這塊有什么了解嗎?”
聽到這里,喬恩斯·赫卡里姆知道重頭戲來了。于是他也不含糊,把他在國外學到的和華夏最近的發(fā)展趨勢盡數說出。
“互聯網+這塊我略有所知,我在米國的時候,互聯網的趨勢就顯露了出來。如今在我國,互聯網思維更是與日俱增,以零售商李寧公司為例,十幾年的時間才開出7000多家直營店,這才進入四線、五線城市,這些年我們公司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只用了六年就達到了李寧公司一半的營業(yè)額和直營店。”
“啪啪啪。”高壯壯一邊鼓掌,一邊給喬恩斯·赫卡里姆的茶杯中添茶水。
“喬恩斯先生的說辭讓我耳目一新,現在我國即將迎來互聯網的爆發(fā)期,我們要做的就是借著這個東風扶搖直上。”
“不知道高先生認為我們鎬京生鮮如何扶搖直上呢?”
“電商物流一體化,線上線下同時運行。”
聽到這里,喬恩斯·赫卡里姆似乎知道了高壯壯的意思,于是他放下手中的茶杯。
“電商和物流本來就是結合在一起的,你說的一體化又是從何而來?”
“喬恩斯先生,在您的理解中電商和物流的確是結合在一起的。”
“但是,他們既是緊密結合的,卻又是分散的。”
“以貴公司為例,貴公司的物流大部分是外包給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物流平臺,在由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公司來安排配送,而這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yè)和貴公司之間并不是緊密的,這也就是我說的一體化的原因。”
聽到這里,喬恩斯·赫卡里姆忽然發(fā)現這個年輕人和他想的點似乎不一樣,于是他認真的問:“我有些不明白,你繼續(xù)說。”
“那就是,供應鏈。”供應鏈這三個字如同驚雷一般的出現在高壯壯的腦海中,他當初在半夢半醒中所記錄的筆記內容終于可以串起來了。
“供應鏈?”
“貴公司,我們,零售商,客戶之間可以組成一條緊密的關系,這種關系像是鏈條一樣,每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直接互相負責,從線上到線下,讓產品和用戶之間產生新的關系。”
“新的體驗?”
“對,新的體驗。”
“它能做什么?”
“它能讓貴公司走向全國。”
就這樣,京西物流公司和鎬京生鮮的合作就談成了,在這之后的關于合同中的東西,高壯壯直接按照王海瑞給的底線價格來報價,這種態(tài)度也讓喬恩斯·赫卡里姆感受到了京西物流公司的誠意,于是也放開了利潤空間。
兩人談完合作之后就開始閑聊,喬恩斯·赫卡里姆對外國生活的描述讓高壯壯耳目一新,尤其是他說的:“父輩的意見是權威這一點,是我們華夏一直以來的情形,父輩說什么,我們就要聽什么,或者權威拋出一個問題,大家討論的還是圍繞權威的想法。互聯網時代讓這種認知模式發(fā)生了巨變,不再是權威時代的我說你聽,去中心化成為新的時代趨勢。”
“這也正是那時候我為什么改名和換國際的原因。”
“在時間的證明下,我錯的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