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煙花叢中展鳳凰(4)

不久,杜秋娘被封為秋妃。作了秋妃的杜秋娘深受憲宗寵愛,她的一笑一言,一舉一動,都別有風韻,令年輕的憲宗為之沉醉。春暖花開時,他們雙雙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潔時,又對對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午后人寂時,共同調教鸚鵡學念官詩;冷雨凄凄的夜晚,同坐燈下對奕直至夜半。期間情深意摯,頗似當年楊貴妃與唐玄宗的翻版。然而,比起縱情放蕩的楊貴妃,杜秋娘又高一籌,她不僅與憲宗同享人間歡樂,而且還不著痕跡地參與了一些軍國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為皇夫分憂解勞。

唐憲宗執政之初,由于鋒芒凌利,對藩鎮采取強壓手段,引起藩鎮紛紛不滿。

后來番邦犬戎侵犯大唐邊境,憲宗對藩鎮施以寬柔政策,不但抵御了外侮,而且取得了本土的安定,使唐室得到中興。憲宗之所以能及時轉變態度,除了大臣的建議外,重要的還是靠秋娘枕邊風的吹拂,她以一顆女性的柔愛之心,感化著鋒芒畢露的唐憲宗。

國家太平后,手下有大臣勸諫唐憲宗用嚴刑厲法治理天下,以防再度動亂,這建議頗合憲宗的性格;但秋娘聞言則說:“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豈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見識深遠,人情人理,讓唐憲宗不能不信服,也就依了她的意見,以德政治天下。

秋娘在唐憲宗身邊,似乎既是愛妃、玩伴,又是機要秘書,幾乎占居了憲宗的整個身心,使憲宗對其他佳麗無以復顧。當國家逐漸平定昌盛之后,宰相李吉甫曾好意勸唐憲宗可再選天下美女充實后宮,他說:“天下已平,陛下宜為樂。”唐憲宗此時還不到30歲,而憲宗則自得地說“我有一秋妃足矣!”

秋娘深得唐憲宗的專寵,從這里可見一斑。幸而秋妃是個深明大義的女子,雖然拴住了憲宗的心,但并沒使他沉溺于享樂而忘卻國事,相反的倒是潛移默化地幫助他治國安邦。這種夫唱婦隨,同心協力的日子,又豈是一般的“折花”之樂。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剛過,唐憲宗就不明不白地駕崩于中和殿上,年僅43歲,正值年盛體強之時。有人說憲宗是服食長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人說是內常侍陳弘志蓄意謀弒,然而當時宦官在朝中勢力龐大,也就無人膽敢往下追究了。

24歲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馬潭等人擁戴下嗣位為唐穆宗,改元長慶。

此時,進宮12年,年已三十開外的杜秋娘,在宮廷中頗有聲望,而且朝中重臣也對她相當敬服,所以皇帝的更迭,政治的風暴,并沒有影響她的地位,在某些軍國大事上,唐穆宗還經常要聽取她的意見!后來,杜秋娘被派為穆宗之子李湊的保母,負責皇子的教養,杜秋娘自己沒有孩子,便把一腔慈母之愛傾注到李湊身上。

唐穆宗李恒是個好色荒淫的皇帝,即位后,很快就沉迷于聲色游樂之中,藩鎮相繼發生叛亂,河朔三鎮再度失守,他都不聞不問。已做保母的杜秋娘則在一邊冷眼旁觀。

長慶四年,不滿30歲的唐穆宗競又莫名其妙地一命嗚呼;年方15歲的太子李湛繼位為唐敬宗,改元寶歷。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貪玩,特別喜歡擊毬的游戲和在深夜里捕獵狐貍,天天帶著一班宦官伴臣東游西蕩,花樣百出,還不時地發一頓小皇帝脾氣,無緣無故地將身邊人痛打一頓,根本談不上操心國事。

寶歷二年臘月冬寒,唐敬宗夜獵回官后,又與宦官劉克明及擊毬將軍蘇佳明等一伙人在大殿上酣飲。夜深酒醉,唐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燈火忽然被一陣狂風吹滅,待再點亮時,人們發現小小年紀的唐敬宗被弒于內室,這時他還不過是17歲。

緊接著,樞密使王守澄又與宮內宦官內外相結,保舉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人宮,成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權實際落在一幫大臣和宦官手中。

這時,李湊已被封為漳王。杜秋娘眼看著李家皇帝一個個被宦官所弒,又在一個個宦官操縱下登基,簡直成了宦官手中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于是,在杜秋娘的悉心調教下,漳王李湊養成一副有膽識的個性,并立志要做一個有所作為的君王。眼看時機即將成熟,杜秋娘周密籌劃,與朝中宰相宋申錫密切配合,企圖一舉除掉王守澄的宦官勢力,廢掉文宗,把李湊推上皇帝寶座。

無奈宦官的耳目眾多,雖然杜秋娘的計劃十分隱密,仍然被王守澄有所探知。

好在沒有什么把柄落在他們手中,自然不便嚴加處置,結果是李湊被貶為庶民,宋申錫被則謫為江州司馬,而杜秋娘也被削籍為民,放歸故鄉,結束了她這一段絢彩的“折花”歲月。

自古女子的命運多掌握在別人手中,而出身微賤的杜秋娘,卻敢于憑著自己的才智向命運挑戰,博得了一段輝煌的歷程。

花蕊夫人:一點癡情總不泯

美貌女子容易招惹男人,美貌才女更是男人的最愛,花蕊夫人就是這樣一個讓男人癡迷的才貌兼有的大美人。花蕊夫人天生麗質,優雅聰慧,除了臉蛋漂亮,花蕊夫人的詩也寫得漂亮,做貴妃也不忘創作,曾寫下宮詞百首。可惜時運不濟,她的國家被大宋國滅了,她和她的夫君一同淪為亡國奴。

四川自古為天府之國,自秦國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這里的經濟更是發達。成都古稱益州,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益州塞險,沃野千里。”成都平原實為天府之國的精華,自古號稱錦城,李白曾有詩形容成都的富庶和秀麗: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由于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一到分裂時期,這里就出現獨立政權,五代十國時這里也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青史留名,廣為傳誦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將,而是花蕊夫人。

花蕊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當時她們兩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寵愛。大徐妃為王建生下一個兒子王衍,他本排行十一,是最小的,卻由于母親和阿姨的關系立為皇太子。王建當上皇帝后不久去世,王衍當上皇帝后荒嬉無度,對吃喝玩樂十分在行,當他陪母親和阿姨游青城山時,命宮女衣著都畫云霞,又令宮女穿著寬松的道袍,簪蓮花冠,濃裝艷抹,叫做“醉妝”,他自己跟隨在后,夾著檀板哼哼唱唱:

這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那邊走,這邊走,莫厭金杯酒。

王衍少不更事,一天到晚陪侍兩位徐妃游宴貴臣之家,或周覽蜀中名山寺觀。

而大、小徐妃更是結交宦官賣官鬻爵,弄得不成體統,后唐莊宗乘機滅掉前蜀,可見這位花蕊夫人是不值得稱道的。而現在要講的是另一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費貴妃,一個歌伎出身的貴妃。

前蜀亡后,后唐莊宗以孟知祥為兩川節度使。孟知祥到蜀后,后唐內亂,莊宗被殺,孟知祥野心膨脹,訓練甲兵。到唐明宗死后,盂知祥就僭稱帝號,但不數月而死,孟昶繼位,是為后主。孟知祥處心積慮,晝夜辛勞所創下的局面,傳到孟昶的手上,十年不見峰火,不聞干戈,五谷豐登,斗米三錢,都下仕女,不辨菽麥,士民採蘭贈芬,買笑尋樂,宮廷之中更是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教坊歌伎,詞臣狎客,裝點出一幅升平和樂的景象。

孟昶嫌后官妃嬪沒有絕色美女,便廣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官。青城有一姓費的歌伎,生得風姿秀逸,且擅長吟詠,精工音律。后主聞其才色,選人宮中,十分嬖愛。因前蜀王建之妾小徐妃,號為花蕊夫人,也就襲其名稱,封費氏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美麗聰明、優雅高貴,既溫柔風流,更兼天賦歌喉,每逢侍宴,紅牙按拍,檀板輕敲,聲徐流水,余音裊裊,繞梁三日。后主日日飲宴,覺得肴饌都是陳舊之物,端將上來,便生厭惡,不能下箸。花蕊夫人為了討好孟昶,便別出心裁,用洗凈的白羊頭,以紅姜煮之,緊緊卷起,將石鎮壓,以酒腌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紙薄,吃起來風味無窮,號稱“緋羊首”,又名“酒骨糟”。

后主遇著月旦,必用素食,且好吃薯藥。花蕊夫人以薯藥切片,蓮粉拌勻,加用五味調和以進,清香撲鼻,味酥而脆,并且潔白如銀,望之如月,宮中稱之為“月一盤”。其余肴饌,特別新制的,不計其數。后主命御膳司刊列食單,多至百卷,每值御宴,更番迭進,每天都沒有重味的,這使得孟昶對花蕊夫人的寵愛一日勝似一日了。

此外,花蕊夫人才華過人,曾仿唐人王建的官詞體,寫下了不少傳世之作,《全唐詩》里收錄了她的《官詞》一百五十多首,僅從這個數字,我們就能想象到這位秀女具有多高的才情。這些詩詞描述了孟昶后宮的奢華生活,如描寫孟昶奢華享受的詩:

安排諸院接行廊,木檻周回十里長。

青錦地衣紅繡毯,盡鋪龍腦郁金香。

再如描寫孟昶挾彈騎射、恣意游樂的作品:

朱雀門開花未開,毯場空闊浸塵埃。

預排白兔兼蒼狗,等候君王按鶻來。

孟昶日日帶著花蕊夫人騎馬打球,游宴尋詩,把國家大事丟在一邊不予理會。

追求享樂,荒淫無度

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與紅梔子花。后主因此開辟宣華苑,不惜金錢,到處收集牡丹花種,栽植在內宮花圃,改宣華苑為牡丹苑。當春花開時,雙開的有十株,黃的、白的各三株,黃白相間的四株,其余深紅、淺紅、深紫、淺紫、淡花、巨黃、潔白;正暈、側暈,金含棱、銀含棱;傍枝,副搏、合歡、重疊臺,多至五十葉,面徑七八寸,有檀心如墨的,花開后香聞十里。后主與花蕊夫人,日夕在花下吟詩做賦、飲酒彈琴。紅梔子花顏色淡紅,其瓣六出,清香襲人。花蕊夫人說梔子花有牡丹之芳艷,具梅花之清香,是花中仙品。有人便將梔子花畫在團扇上向他人炫耀。后來競相習成風,不但團扇上面畫著紅梔子花,豪家子弟們將梔子花繡在衣服上面,到處游行。婦女把絹素鵝毛裁剪出來,做著紅梔子花,插在鬢上,作為裝飾。一時之間,蜀中所有鳳釵珠環,金鈿銀簪,盡都摒而不用,一齊戴起紅梔子花來,成為當時的風尚。

后主又下令國中,沿著城上,盡種芙蓉。秋天芙蓉盛開,沿城四十里遠近,開得疊錦堆霞,一眼望去,好似紅云一般。傾城婦女,都來游玩,珠光寶氣,綺羅成陣,簫鼓畫船,逐隊而行。后主御輦出宮,帶了無數的官嬪女官,一個個錦衣玉貌,珠履繡襪,車水馬龍,碾塵欲香。蜀稱“錦城”,至此可謂名副其實了。

每逢宴余歌后,后主同著花蕊夫人,將后宮的佳麗召至御前,親自點選,揀那身材婀娜、姿容俊秀的,加封位號,輪流進御,特定嬪妃位號,為十四品。其品秩相當于公卿士大夫,每月香粉之資,皆由內監專司,謂之月頭。到了支給俸金之時,后主親自監視,那宮人競有數千之多,唱名發給,每人由御床之前走將過去,親手領取,名為支給買花錢。花蕊夫人寫詩詠此事道:“月頭支給買花錢,滿殿官人近數千:遇著唱名多不語,含羞走過御床前。”

后主最怕熱,每遇炎暑天氣,便覺喘息不已,甚至夜間亦難著枕,便在摩訶池上,建筑水晶宮殿,以為避暑之所。畫棟雕梁,飛甍碧瓦,五步一閣,十步一樓,復道暗廊,千門萬戶,紋窗珠簾,繡幕錦帷。又另外鑿了一處九曲龍池,婉蜒曲折,有數里之長,通入摩訶池內。最奇妙的是池內安著四架激水機器,將機器開了,四面的池水,便一齊激將起來,高至數丈,聚于殿頂,仍從四面分瀉下來,歸人池中。那清流從高處直下,如萬道瀑布,奔騰傾倒;又如匹練當空,聲似琴瑟,清脆非凡。那池中的水珠兒,激蕩得飛舞縱橫,如碎玉撒空,卻又沒有一點兒激入殿里來。無論什么炎熱天氣,有這四面的清流,自上射下,那暑熱之氣,早已掃蕩凈盡,便似秋天一般了。再看那殿中陳設的用品,全是紫檀雕花的桌椅,大理石鑲嵌的幾榻,珊瑚屏架,白玉碗盞,沉香床上懸著鮫綃帳,設著青玉枕,鋪著冰簟,疊著羅衾。殿中懸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夜里不用點燈。孟昶攜了花蕊夫人,偕同宮眷,移入水晶官內,以避暑熱。

一天,后主酒后酣睡,直到半夜方才醒來,一翻身坐在冰簟上面,覺得甚是煩渴。正要喚宮人斟茶解渴,花蕊夫人已盈盈地步至床前,掛起了鮫綃帳,手托晶盤,盛著備下的冰李、雪藕。后主取來一吃,覺得涼生齒頰,十分爽快。便與花蕊夫人出去納涼。慢慢地行至水晶殿階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時綺閣星回,玉繩低轉,夜色深沉,官里靜悄悄的絕無聲息。他們并肩而坐。天淡星明,涼風吹起時,岸旁柳絲花影,皆映在水池中,被水波蕩著,忽而橫斜,忽而搖曳。花蕊夫人穿著一件淡清色蟬翼紗衫,被明月的光芒,映射著里外通明。愈覺得冰肌玉骨,粉面櫻唇,格外嬌艷動人。后主情不自禁,把花蕊夫人攬在身旁,相偎相依。

花蕊夫人低著云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風景宜人。陛下精擅詞翰,何不填一首詞,以寫這幽雅的景色呢?”后主應允,立即取過紙筆,一揮而就。花蕊夫人接來觀看,是調寄《洞仙歌》一闋,詞里寫道:“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換!”

花蕊夫人將“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換”誦讀幾遍,對后主說:“陛下詞筆,清新俊逸,氣魄沉雄,可謂古今絕唱了。只最后一句未免使人傷感。”后主命花蕊夫人譜曲歌詠,自吹玉笛相和。唱到那“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后主便將玉笛放慢,花蕊夫人卻隨著玉笛,延長了珠喉,一頓一挫,更加靡曼動人。至“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換”,又變作一片幽怨之聲,如泣如訴,格外凄清。后主的笛聲,也吹得回環曲折,凄楚悲涼。那林間的宿鳥,被歌聲驚動,撲撲飛起。

后主這樣的朝歡暮樂,那光陰過得非常迅速。這時宋主已平荊南,兵威所加,無不摧折。王昭遠說:“蜀地險阻,外扼三峽,宋兵焉能飛渡。”后主也就放心了。

當下又有人獻議,勸后主通好北漢,夾攻汴梁。后主便從其議,修了書函,遣趙彥韜帶蠟書,由間道馳往太原。哪知趙彥韜見后主荒于朝政,沉迷酒色,知道蜀中必要敗亡,他久已有心降宋,現在得著這個機會,便帶了蠟書,暗中馳至汴京,把后主蠟書進上宋太祖趙匡胤。太祖看了此書,不覺笑道:“朕要伐蜀,正恐師出無名,現在有了這封書信,便可借此興兵了。”遂即調遣軍馬,命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都部署,率馬步軍六萬人,分道入蜀。太祖趙匡胤已在汴河之濱,為孟昶建好了囚住的小宅,多至五百余間,供張什物,一切具備,趙匡胤在未戰之時,已料定孟昶必敗無疑了。

太祖久聞花蕊夫人天姿國色,是個尤物,心內十分羨慕,唯恐兵臨成都,花蕊夫人為兵將所蹂躪。所以諸將臨行之時,他便再三囑咐,不準侵犯蜀主家屬,無論大小男婦,都要好好地解送汴京。太祖為后主在汴京造屋,原來是另有一片深意在內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铜陵市| 方城县| 乐业县| 伊川县| 滨州市| 丹巴县| 霍邱县| 临潭县| 承德县| 开远市| 三门峡市| 来安县| 湟源县| 宜兰县| 三明市| 佛教| 肥城市| 渭源县| 白朗县| 滨海县| 遂平县| 舞阳县| 清原| 东乡县| 资阳市| 乐东| 罗源县| 深圳市| 辽中县| 安阳县| 湘潭县| 阳信县| 睢宁县| 金坛市| 隆化县| 伊吾县| 曲靖市| 昭通市| 招远市| 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