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帝國余音

  • 六十載烽煙燃遍
  • 六朝風雨
  • 3952字
  • 2020-06-19 22:04:34

我前面提到過,在劉景素之亂平定后,劉宋失去了最后一名成年的宗室,整個政權已經陷入了極其危險的境地。

更加要命的是,劉昱這小子在劉景素之亂后變得越來越壞。

劉景素之亂前,劉昱再熊不過沒事到處跑,一個白天不在皇宮里——單單這個,我們似乎還可以說,是劉昱年紀小,比較調皮。但是劉景素之亂后,劉昱點上了一個新的技能——殺人,而且是胡亂殺人,不講邏輯。

當時,劉昱有時候帶著侍從,抄著兵器在大街上浪,殺害無辜的百姓、牲畜。劉昱這么一搞,嚇得家家戶戶都把房門關的嚴嚴實實的,路上也看不到什么行人。而且,劉昱還搗鼓出了各種刑具,各有名目,而且不離自己左右,有人違背他的心意,就用酷刑招呼。

劉昱曾經有一次用鐵椎椎人陰部,他身邊有個人看到這些皺了皺眉頭,就被劉昱用長矛捅穿了肩胛骨。

更加夸張的是,皇太后王貞風勸了劉昱兩句,劉昱氣不過,竟然想要把嫡母毒死,幸虧身邊的近臣出來勸說道:“如果陛下把太后毒死,那么陛下就要守喪,守了喪就不能出去玩了。”劉昱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于是皇太后才沒有被殺。

劉昱小朋友這么折騰,想要干掉他的當然排起長隊了。

最先想要干掉劉昱的是宋明帝的恩幸阮佃夫。他覺得劉昱小朋友靠不住。于是在元徽五年(477年)春天,他準備趁劉昱去江乘射雞的時候發動政變,廢掉劉昱。

但是,劉昱突然取消了射雞的安排,沒有去江乘。這一下,阮佃夫政變的計劃完全暴露了,劉昱旋即賜死了阮佃夫。

阮佃夫死了,想殺他的人還排著隊呢。

下一個想送劉昱去見明皇帝的人就是“四貴”之一的時任散騎常侍、中領軍、使持節、都督南兗徐兗青冀五州軍事、鎮軍將軍、南兗州刺史蕭道成。

蕭道成想要干掉劉昱的原因很簡單——劉昱也想干掉他。

劉昱想弄死蕭道成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有一天,他直接帶著一幫侍衛沖進蕭道成家。那時候是夏天,天氣很熱,這位劉宋軍方大佬連衣服都沒穿,就看見皇帝沖進了自己家里。

劉昱沖進蕭道成家,把弓拉滿,想要射死蕭道成。這時候,一個侍衛來勸劉昱說:“陛下,這蕭道成那么胖,當靶子用一定很妙,如果就這么射死了,多可惜啊,不如拿骨箭來射他。”

劉昱聽了他的話,用骨箭對著蕭道成的肚子射了一箭,然后就跑路了。

劉昱這次雖然放過了蕭道成,但是他還是很想弄死蕭道成。于是有一天,皇帝帶人沖到蕭道成家門口,想等蕭道成出來就把他干掉。蕭道成那天碰巧沒出門,劉昱也就回去了。

再往后,劉昱又在皇宮里說:“我明天一定要干掉蕭道成!”陳太妃聽了,沖過來把兒子罵了一頓說:“蕭道成功勞那么大,你殺了他,誰還給你干活?”

蕭道成雖然每一次都成功逃脫,但他知道不能再留著這個小皇帝了,再這么搞下去自己早晚被干掉。

于是,蕭道成找到了袁粲、褚淵,提議劈了劉昱。此時,袁粲覺得,皇帝這幅樣子,只是年少不懂事,教育教育就好,沒必要廢了他,廢立這事不管成功與否,自己估計都沒好下場。面對袁粲和蕭道成的不同意見,褚淵選擇了沉默。

但是對于蕭道成來講,接著當他劉昱的忠臣是不可能的,問題只是在于怎么搞事情罷了。

當時,有人勸蕭道成利用兵權在廣陵舉兵,討伐劉昱。這個主意自然糟透了,宋孝武帝之后,地方上舉兵的劉誕、劉子勛、劉休范、劉景素之流無一成功,若蕭道成真的決定起兵廣陵,搞不好也要步他們之后塵。

蕭道成最后決定直接干掉劉昱,為此,蕭道成拉攏了負責禁衛的直閣將軍王敬則,邀請他一同發動政變。王敬則又串通了劉昱身邊的侍衛二十五人,打算一起搞事。

元徽五年七月初七,時值七夕,劉昱又帶著兩百多人出去浪,晚上跟新安寺的一個和尚喝了酒,然后便返回皇宮睡覺。劉昱睡著以后,他身邊幾個已經和蕭道成串通好的侍衛立馬砍下了他的腦袋,送到蕭道成處。

蕭道成拿到劉昱的頭,立馬穿上戎服,帶著幾十個人接管了皇宮。早上,蕭道成召集“四貴”議事。眾人迎立明帝之子劉凖為帝,改元昇明元年

劉凖繼位后,蕭道成升任司空、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刺史如故;沈攸之進號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劉秉為尚書令,加中軍將軍;袁粲免尚書令,改任中書監。

如果問這次安排下最大的受益者是誰,那不用說,一定是蕭道成。他原本的職權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是卻加號錄尚書事,這使得他擁有了最高行政權。而袁粲降任中書監,權力遭到巨大削弱;劉秉雖然升任尚書令,但因為有蕭道成的錄尚書事在,所以他直接成了吉祥物。

這么一搞,蕭道成的個人權力極度膨脹,以至于同時手握軍政大權,任誰都看得出,這大宋天下,跟姓蕭也就差了塊排面。

最先跳出來要弄死蕭道成的是沈攸之。他得知蕭道成弒君后,說道:“我寧可像王凌一樣去死,也不愿像賈充一樣活著。”王凌是三國曹魏名臣,密謀反抗司馬氏專政,被司馬懿發覺后自盡;賈充是西晉開國功臣,黨附于司馬氏,對魏晉易代出力尤多,西晉建立后拜太宰。

沈攸之以此二人設喻,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堅決反抗蕭道成專政的決心。昇明元年(477年)十一月,沈攸之正式以接到太后勤王密旨為由舉兵,企圖鏟除蕭道成。

與此同時,沈攸之又給蕭道成寫了封信,其中部分內容如下:

劉昱昏庸殘暴,你應該和諸位大臣商議,稟報太后,然后再把他廢黜,怎么能夠勾結侍衛,親自弒殺天子,甚至不給他發喪,以致尸體生蛆?所有大臣,誰不會震驚嘆息?而且你還罷免了朝廷的舊臣,任命自己的親信,宮廷的鑰匙,都交給自己的家人。這難道就是漢武帝托孤于霍光,漢昭烈帝托孤于諸葛亮時的遺訓嗎?你既然有滅亡我大宋的野心,我又怎么能舍棄申包胥誓死復國的節操呢?(《南齊書·張敬兒傳》、《南史·沈攸之傳》記錄不同,此處按照《南史》翻譯,應該是沈攸之原文的節選)

十二月十二日,沈攸之命令諸軍進發,討伐蕭道成。閏十二月四日,沈攸之至夏口。蕭道成聞訊,也派兵討伐沈攸之。

按照沈攸之原先的部署,他準備調集大軍,不管沿途官軍,直搗建康。這當然是個好主意,但是沿途的官軍自然也不會真的放任他過去。

當時江夏內史、行郢州刺史柳世隆,是文帝、孝武帝、前廢帝三朝重臣、功勛名將柳元景的侄子,他跟蕭道成長子蕭賾,也就是后來的齊武帝關系很好,所以他也就自然而然站在了蕭道成這邊。

柳世隆當然不希望沈攸之大舉進攻建康,于是派人挑戰,前軍中兵參軍焦度又在城上辱罵沈攸之。沈攸之氣瘋了,管他什么戰略部署,大舉進攻郢城。

但是,沈攸之攻城一個月,發現自己沒占到任何便宜,反而失去了拿下建康的戰略窗口,叛軍的士氣開始崩潰。昇明二年(478年)正月十九日,沈攸之部將劉攘兵叛變,叛軍士氣徹底跌入谷底,沈攸之無法繼續操控軍隊。

于是,沈攸之放棄進攻郢城,決定逃回大本營江陵。到了江陵,他才發現老巢已經被雍州刺史張敬兒一鍋端了。沈攸之沒辦法,帶著兒子沈文和逃到華容,被當地少數民族宰了,腦袋送到建康。

在沈攸之叛亂的同時,京師那邊也不太平。

袁粲和劉秉在被架空以后也明白,再這么搞下去,自己和大宋都得涼。于是,二人密謀占據京口叛亂,同時王景文的之子王蘊帶人直接斬首蕭道成,名將黃回率軍接應。

結果,劉秉這人膽子特小。到了叛亂那天,他吃好晚飯,就帶著滿門老小沖到京口,依附袁粲。

這么大陣勢,蕭道成還發現不了他們造反才見鬼了,于是袁粲精心安排的政變計劃全面破產。

袁粲看見劉秉,也知道大事不妙,但也只能硬著頭皮舉兵叛亂。與此同時,蕭道成調集大軍鎮壓袁粲。黃回得知計劃泄露,知道大勢已去,不敢起兵接應,而王蘊等人干脆直接跑路了。

這么一來,這次政變徹底失敗,袁粲、劉秉、王蘊、黃回等人先后被殺。

隨著沈攸之、袁粲最后一搏的失敗,宋明帝的托孤大臣除黨附蕭道成的褚淵以外全部死去,蕭道成大權獨攬,徹底掃去了稱帝路上最后的阻礙。

昇明三年(479年)三月,蕭道成晉升相國,總百揆,封齊公,備九錫;四月,蕭道成加封齊王,走完了篡位前全部的流程。

同月,宋順帝劉凖禪讓于蕭道成,劉宋滅亡,歷四世八帝,享國五十九年。不久,宋順帝遇害,劉宋宗室除了在北魏的劉昶外全部被蕭道成屠殺。

身在平城的劉昶聞知祖國滅亡,悲慟萬分。不久,他在南征蕭齊時在三軍陣前陳述家國傾覆之悲,聲音激昂,淚流滿面,北魏將士亦為之動容。之后,他更是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泣血上陳,請求鎮守邊疆,以報家國之仇。

隨著十八年后,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一年(蕭齊明帝蕭鸞建武四年,497年)四月,六十二歲的時任北魏大將軍、使持節、都督吳越楚彭城諸軍事、宋王劉昶帶著家國之恨病逝于彭城,關于劉宋的一切除了史書里的文字外似乎全部被歷史抹去了,或許只留下后人的句句嘆息吧。

小生自填《水龍吟》一首以嘆曰:

八王廿載相攻,血流漂杵民心去。離石都尉,左國僭號,分庭抗禮。皇輿播遷,長安難見,新亭空泣。道東風忽起,雷霆震震,六合動,夷狄懼。

卅載元嘉文治,妄興兵,喪師亡旅。武陵御宇,寒門秉政,嗣君錯立。桀紂臨朝,手足相劋,自尋屠滅。六十年,只剩村頭瑞獸,任憑風雨。

【參考文獻】

古籍(按作者生活年代排序):

(西晉)陳壽《三國志》(劉宋)裴松之注

(東晉)干寶《搜神記》

(蕭梁)沈約《宋書》

(蕭梁)蕭子顯《南齊書》

(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

(北齊)魏收《魏書》

(唐)姚思廉《梁書》

(唐)姚思廉《陳書》

(唐)魏徵《隋書》

(唐)房玄齡《晉書》

(唐)李延壽《南史》

(唐)李延壽《北史》

(唐)劉知幾《史通》

(唐)許嵩《建康實錄》

(北宋)李昉《文苑英華》

(北宋)李昉《太平御覽》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南宋)胡三省注

(元)脫脫帖木兒《宋史》

(明)王夫之《讀通鑒論》

近當代書籍(按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

李憑《北魏平城時代》

張金龍《治亂興亡:軍權與南朝政權演進》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當代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王永平《劉裕、劉毅之爭與晉宋變革》

汪奎《中外軍體制與南朝劉宋政局》

汪奎《劉劭之亂與劉宋政局》

邵春駒《論南朝劉宋景平至元嘉初政局》

陳春雷《幕府與晉宋政治研究》

嚴耀中《評宋孝武帝及其政策》

祝總斌《劉裕門第考》

祝總斌《晉恭帝之死和劉裕的顧命大臣》

胡阿祥《論土斷》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徐汇区| 青河县| 河西区| 河池市| 麦盖提县| 北海市| 沙河市| 桓台县| 泗水县| 武隆县| 钟山县| 南澳县| 永康市| 万山特区| 定安县| 大余县| 江华| 新乡市| 安康市| 大连市| 湟源县| 永靖县| 太湖县| 内黄县| 西丰县| 太保市| 玛纳斯县| 靖江市| 秦安县| 安庆市| 寿阳县| 慈利县| 陆川县| 广平县| 同心县| 甘谷县| 怀化市| 阿鲁科尔沁旗| 十堰市| 贵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