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總裝同步工程的工作內容

一、策劃階段

1.競品車總裝工藝性分析

2.間隙面差定義表工藝審核

二、模型階段

1.主要斷面分析及部件裝配性分析

(1)主要截面結構、R干涉的分析

(2)定位孔的適合性

(3)主要部件的搭接面形狀及結構分析

(4)主要部件的裝配方向及角度分析

2.部件裝配力矩分析

(1)主要部件的力矩可靠性分析

(2)主要部件的固緊、插入力分析

3.噪聲分析

(1)主要截面部位的異響發生分析

(2)主要截面的鈑金件間隙分析

4.裝配基準分析

主要大部件的裝配基準分析

5.外觀間隙及公差分析

(1)前保險杠和翼子板的間隙和公差分析

(2)前保險杠和機艙蓋的間隙和公差分析

(3)前照燈和前保險杠、翼子板、機艙蓋的間隙和公差分析

(4)尾燈和后保險杠的間隙及公差分析

(5)尾燈和行李艙蓋的間隙及公差分析

(6)后保險杠和行李艙蓋的間隙及公差分析

(7)后保險杠和側圍的間隙和公差分析

(8)前風窗玻璃和車身的間隙及公差分析

(9)后風窗玻璃和車身的間隙及公差分析

(10)前保險杠和霧燈的間隙及公差分析

(11)門和車身的間隙及公差分析

(12)機艙蓋和翼子板的間隙及公差分析

6.總裝工藝通用化分析

三、工程化產品設計階段

1.總裝工藝規劃

(1)競品車型總裝工藝研討

(2)生產線合理性研究(設備、物流等)

(3)初步工藝路線研討

2.生產線及生產設備可行性分析

(1)滑橇及吊具的可行性分析

(2)裝配設備的可行性分析

(3)涂膠設備的可行性分析

(4)工具及夾具的可行性分析

(5)輔料的可行性分析

(6)檢測線的可行性分析

(7)液體加注設備的可行性分析

(8)生產線的貫通性分析

(9)其他設備的可行性分析

3.零部件裝配可行性分析

(1)燃料系統的可行性分析

(2)內裝地毯的可行性分析

(3)整車密封條的可行性分析

(4)整車玻璃的可行性分析

4.公差分析

(1)儀表板與相關件外觀間隙及公差分析

(2)儀表板各部件的公差分析

5.主要部件的裝配可行性分析

(1)主要部件的裝配基準分析(公差分配分析除外)

1)整車線束。

2)整車鎖機構。

3)空調系統(冷凝器、管路等)。

4)內裝件(A、B、C柱內飾板、門內飾板、頂棚內飾板等)。

5)電器(燈、開關、CD播放器等)。

6)踏板(制動踏板、油門踏板、離合器踏板)。

7)儀表總成。

8)發動機。

9)座椅。

(2)裝配結構分析

1)防水分析-對可能漏水部位分析。

2)對噪聲及異響發生部分截面分析。

3)其他不良結構分析。

(3)部件裝配性分析

1)部件的面形狀、干涉等分析。

2)定位孔的適合性分析。

3)主要部件的搭接面形狀及結構分析。

4)部件的裝配方向及角度分析。

(4)部件裝配力矩分析

1)主要部件的力矩可靠性分析。

2)主要部件的固定、插入力分析。

(5)裝配部件外觀間隙及公差分析

1)對外觀間隙的適合性分析。

2)對外觀公差的適合性分析。

四、樣車試制階段

1.試制工藝編制

編寫試制階段總裝作業指導書。

2.樣車評價

(1)對樣車整車的品質評價(AUDIT評審)

(2)外觀間隙及公差評價

(3)整車NVH性能試驗

(4)密封性試驗

五、同步工程分析注意事項

1)燃油管路不得在排氣系統、電線束接頭、接線柱正上方,特別是燃油管接頭應避開以上裝置。

2)燃油軟管與棱邊、鉚釘、螺釘等的間隙應在10mm以上。

3)散熱器加水口補充冷卻液方便。

4)水泵傳動帶與發動機等間隙原則上應在10mm以上,無抖動干涉。

5)發動機搭鐵線應根據兩端相對運動有一定的長度余量,原則上繞度在50~100mm之間,其他發動機至車身的電線束也應如此。

6)離合踏板踏到底時與底板間隙按設計要求或30mm以上。

7)變速器換檔操縱桿與儀表盤、座椅等無干涉。

8)轉向盤不應遮擋儀表板。

9)轉向轉到極限位置時,各部最小位置間隙應在5mm以上,轉向輪與周圍制動軟管、制動油管的間隙應在50mm以上(考慮裝置防滑鏈的狀態)。

10)制動管路管夾固定有效、不與管子活動摩擦。

11)制動管路管子通過車架孔時,一般應有護套,如無護套則應在孔附近用卡子固定,且使管子與孔邊緣之間的間隙在3mm以上,以保證振動后不干涉,兩管以上過孔時,管子之間在孔中的間隙應在1mm以上,但兩管平行時可接觸。

原則上不允許在以下部位布管(但不得已時可用絕緣物隔開):①車架下翼板三角區內易存泥沙處;②蓄電池正下方;③排氣系接口周圍;④排氣管消聲器周圍;⑤車架與板簧之間;⑥檢查維修時的踏腳部位。

12)制動管路與固定部位不能干涉,且與固定部位邊角處間隙在10mm以上,與固定部位平面圓角處間隙在5mm以上。與可動部位不能產生動干涉,一般間隙應在10mm以上。與發動機變速器的間隙如無支撐,應在30mm以上。與駕駛室、變速操縱機構的間隙應在15mm以上。

13)制動管路與其他管子、軟管、電線束等的間隙,如平行則應在5mm以上,如交叉則應在20mm以上。

14)前照燈、各燈具應防水密封,調整方便,更換維護方便。

15)蓄電池應不容易短路,極樁應有護套,拆裝應方便,互換應容易。

16)線束、電線。原則上以下部位不能布線:①蓄電池正下方;②排氣系接口周圍;③排氣管消聲器周圍100mm之內;④燃油管正下方。考慮振動,與棱邊、螺栓等的間隙應在10mm以上,與可動部件在最不利的位置(如變速操縱機構)上間隙應在20mm以上。從車身(固定部位)到發動機、后橋等可動部位的線束應考慮長度余量,不能因振動在棱邊處干涉。

17)風扇與散熱器間隙。在行駛中不能有動干涉,間隙應在10mm以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山县| 崇义县| 巩留县| 江华| 黑龙江省| 绩溪县| 集贤县| 竹溪县| 靖远县| 乌兰县| 土默特左旗| 房产| 静宁县| 马公市| 庄河市| 富锦市| 阜新| 大新县| 兰溪市| 东光县| 黎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钟山县| 武平县| 喀喇沁旗| 中宁县| 永州市| 财经| 保亭| 焦作市| 三穗县| 汉源县| 太保市| 丰台区| 彭水| 疏附县| 巩留县| 特克斯县| 屯门区| 黔江区| 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