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車輛新能源與節能減排技術(第2版)
- 李明
- 1784字
- 2020-06-12 17:57:43
1.3 軌道交通行業新能源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1.3.1 軌道交通行業發展現狀
1.3.1.1 國內外軌交行業現狀與趨勢
(1)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與趨勢(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單軌)
截至2016年,我國已批復規劃58個城市線路總投資37018.4億元,其中14個城市投資計劃超1000億元,48個城市(部分批復未納入)在建線路總規模5636.5km,未來將有86個城市,超過3萬km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目前已運營里程僅4152.8km。磁懸浮、有軌電車、云軌(跨坐式單軌)等多種制式軌道交通協同高速發展。我國未來將有87個城市,規劃線路達817條,總計里程超過30556km。按照現階段城市軌道交通的造價和運營成本計算,將會產生百萬億體量的投資空間。
截至2016年,已有55個國家、200多個城市有地鐵運行,地鐵線路長度達12865.6km。
(2)鐵路發展現狀與趨勢(高鐵、城際、普鐵、貨運)
截至2016年,我國高鐵已連通28個省、2.2萬km。到2020年,運營里程將達3萬km,到2025年,完成“十縱八橫八連一環”。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國鐵路網規模將達到17.4萬km,高速鐵路網將達到3.8萬km。到2030年我國鐵路規模將達到20萬km左右,其中高速鐵路4.5萬km左右。
全國鐵路網全面連接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速鐵路網基本連接省會城市和其他50萬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4h交通圈,城市群內0.5~2h交通圈。到2030年鐵路總體投資額將超過8萬億元。計劃到2020年,城際鐵路運營里程達到3.6萬km(其中新建城際鐵路約8000km),覆蓋98%的節點城市和近60%的縣(市)。
1.3.1.2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分析
截至2016年末,我國共30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共計133條線路,運營線路總長度達4152.8km。其中,地鐵3168.7km,占76.3%,其他制式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長度984.1km,占23.7%。
年度新增運營線路長度創歷史新高,首次超過500km(534.8km),同比增長20.2%。全年累計完成客運量160.9億人次,同比增長16.6%,擁有兩條及以上城軌交通運營線路的城市達到21個。運營線路增多、客流持續增長、系統制式多元化、運營線路網絡化的發展趨勢更加明顯。
2016年,我國城軌交通完成投資3847億元,在建線路總長5636.5km,均創歷史新高。可研批復投資累計34995.4億元。截至2016年末,共有58個城市的城軌線網規劃獲批(含地方政府批復的14個),規劃線路總長達7305.3km。在建、規劃線路規模進一步擴大、投資額持續增長,建設速度穩步提升。
1.3.2 有軌電車新能源技術的技術優勢
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新能源軌道車輛,如超級電容/動力電池+內燃機混合動力車、超級電容混合動力車、動力電池混合動力車、超級電容+動力電池混合動力車等(部分區段架設電網,或是全線無網、站點設置充電裝置),很好地解決了與汽車共享路權、優化城市交通、維護城市景觀的問題,是世界各國大力提倡的新型交通運輸方式。它具有以下優點:
1)美觀。無架空接觸網造成的視覺缺陷,混合動力技術省去了架空接觸網、支撐桿等基礎設施,避免破壞城市景觀和形象,避免破壞沿街樹木和建筑,提高了城市的可觀賞性,如圖1-3-1所示。
圖1-3-1 有無架空接觸網景觀對比
2)應用范圍廣。隨著經濟環境和城市環境的發展,城市的空間越來越小,而城市人口越來越多,人均占地面積越來越小。混合動力技術適用于部分城市中心廣場或街道,既要通行城市有軌電車又不允許設立接觸網的區域,如圖1-3-2所示。
3)避免雜散電流問題。很多城市存在大量的名勝古跡,而傳統的有軌電車需要通過鋼軌進行回流,會對周圍的基礎設施內部的金屬產生慢性腐蝕,破壞建筑物等內部構造,而混合動力技術能很好避免此缺陷。
4)損耗更低。混合動力車輛的供電系統和負載之間無直接電氣連接,不會產生火花,不必擔心觸電和短路,沒有機械磨損和摩擦,電氣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極大提高,設備易維護、易管理。而傳統車輛需要安裝受電弓或集電靴,需要通過摩擦受流。
5)環境適應性強。傳統的架空接觸網等基礎設施容易受大風、暴雪、暴雨、臺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而無受電弓電能傳輸技術不受此類天氣的影響,
圖1-3-2 城市中心無法架設接觸網的區域
6)舒適性好。傳統方式需要安裝主斷路器等高壓設備,其頻繁動作會產生很大的噪聲,而混合動力車輛避免了此類部件的使用,因此噪聲水平更低,舒適度更高。
7)安全性好。混合動力車輛盡量避免使用架空接觸網、高壓設備,無外界高壓接口,電氣兩端可完全封閉系統,各部分之間可真正實現完全電氣絕緣,可確保系統的水密性和氣密性,系統更改安全。
8)智能化高。混合動力車輛無需機械插拔動作,可實現真正的無人化管理,適用于無人區域、環境惡劣區域及一些需要全自動智能工作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