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結束已經第三天。
司旅將軍被常青眾人送到距離“奮勇軍”大部隊二十里時離開了(不想惹上不必要的麻煩),他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回基地。
十五萬,前前后后,總共十五萬“奮勇軍”參與這場戰斗,最后回來的僅僅是他一個人。要知道整個“奮勇軍”目前(之前)也就三十多萬人,也就是說他讓“奮勇軍”損失了一半的兵力。
軍團的支援源源不斷,卻有這種結果,他哪里還有臉面回去。
可是,他不得不回去,戰敗固然可恥,戰敗之后不顧及大局而逃避更可恥。
“奮勇軍”從來沒有這樣慘敗過,他心底還有一絲畏懼,畏懼將要受到的懲罰(只是,戰敗后的失落感讓他沒有深入感受)。
奇怪的是“奮勇軍”領袖們并沒有責怪他的意思,還讓他作為那場戰斗親身經歷者為全軍講述戰斗過程。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過程,是“奮勇軍”上層精挑細選、添枝加葉、深思熟慮的過程。
簡單地說就是,那場戰斗所有“奮勇軍”成員都表現得很好,之所以戰敗是因為靈魂機器人聯軍內部有問題,很多其他靈魂機器人部隊立場不堅定,關鍵的時候不但不盡心盡力,反而拖后腿。
對,失敗的原因在于其他靈魂機器人,在于靈魂機器人之間不協調。
所以,作為靈魂機器人中的精英——“奮勇軍”,要統一靈魂機器人的意識。
后面的總結是另外的人說的,司旅將軍現在情況不適合說這些。
譽蹇之戰開始之時,“奮勇軍”同時還在另一個戰場作戰,當時就感覺雙線作戰太吃力,可是還是硬撐下來,最終,另一個戰場還是慘勝,不過比起譽蹇方向還算不錯。
目前,“奮勇軍”真實兵力不到八萬人,缺乏兵源是一個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方法主要有兩個:制造新的靈魂機器人和合并其他靈魂機器人部隊。
制造新的靈魂機器人需要制造工具,他們沒有,要大量生產更是無從下手,而且,制造靈魂機器人本身成功率并不高,所需要的成本是目前他們無法承擔的。這個方法顯然不適合“奮勇軍”。
合并其他靈魂機器人部隊,可是,大家剛剛才作為盟友打了一場戰斗,突然翻臉,可能會讓“奮勇軍”處于孤立地位。本來也不可行,現在司旅將軍帶回來的情況恰好給了他們一個借口——討伐某些破壞靈魂機器人團結的部隊。
雖說一直沒有借口,但是一直都在準備,所有“奮勇軍”都被灌輸了只有所有靈魂機器人真正聯合一起才會戰無不勝的觀念,所以,當聽到正是要行動之時,所有人都亢奮了。
司旅將軍成了“奮勇軍”成立以來唯一戰敗(而且是最慘重的?。┻€能活下來,而且還被作為英雄的人,他很愧疚,但是,他知道他有他的使命,活下去好好完成自己的使命才是對死去的戰友最好的悼念。
這一次,他又作為主帥,帶領三萬人對附近某一靈魂機器人部隊發動進攻,理由是他們沒有參與這一次對譽蹇的戰斗,暗示他們和譽蹇有聯系(實際上,他們雖沒有加入聯軍,卻進攻了譽蹇西南衛星城)。
不過,這次,他不再“孤單”,特別派了兩個副手給他,實際上,他僅僅是一個象征性主帥,具體事物全部由兩個副手負責。
結果很容易猜到,“奮勇軍”很輕松獲勝,在整個西南地方,能單獨與“奮勇軍”匹敵的靈魂機器人部隊沒有,能和他們一戰的也寥寥無幾。
他們的征伐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