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捷徑法則
閣下用過飯了麼?
偏過會兒了,我竟候著您納。
趙先生今天來了沒有?
來了,走了。
都念些甚麼?
是官話。至於我請先生,所為的學文字,語言在其次。因其甚麼呢?文學是言語的根基,若一味舍本求末,也沒大益處。惟是漢文浩如淵海,我在這兒雖然不過三年,總打算知其大概。先生可有甚麼高見麼?
您的見解卻不錯,可是我也有個愚見。學文比不了學話,非十年的工夫,怕學不到好處。既是您在這児不長,倒要想個事半功倍的法子纔好。
先生説的正合我的意思,究竟是怎麼個學法呢?就請您先説一説。
我想經書最要,可是一兩年絶念不完。倒不如先念四書,念完了如有餘力,跟著再念念五經。其次就屬史書了,看史書總是看編年的好,編年的又以《資治通鑑》為最全。然而這部書甚多,若沒真工夫,恐怕不容易看,最好是先挑著簡便一點児的,像《通鑑輯要》或《易知録》《鑑撮》等書過過目。過目的時候児,即把歷朝的事蹟留心記一記。然後只要有餘暇,再願往深
①追求也未為不可。再進一層説,從古至今所有政治民情的關係,滿[1]出在念四史上。就以現時而論吧,外面上瞧著很複雜,其實是陳陳相因,一點也沒大改變。若不看史書,又從何處知道這裡頭的真相呢?閣下係有志之士,可謂先
②究中國的歷史,一面再考察風俗。照這麼一互相印證起來,趕到年滿,於中國的事情大概齊[2]也就可以了然了。
果然高明!這些話於用功上真是大關鍵,我從此就遵命吧。
①:裏。
②:研。
[1] 滿:全部。
[2] 大概齊: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