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東政法大學年鑒(2015)
- 《華東政法大學年鑒》編委會
- 6字
- 2020-05-13 18:20:46
院(部)工作
法律學院
[2014年概況] 年內,學院師生上下一心、齊心協力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計劃。學院緊跟學校發展動態,扎實工作、務真求實、突出特色、開拓創新,切實加強教風、學風、工作作風建設,不斷推進學院整體發展,著力提升教學研綜合實力,進一步促進學院的發展和穩定,在隊伍建設、教學科研、凝聚力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
重視專業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隊伍素質。學院現有專業教師113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占77%,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50%,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占50%。學院始終倡導教師秉持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嚴謹治學、優質施教的工作理念,立足本職崗位、加強自身師德建設,建構了一支結構合理全面、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專業教師隊伍。
年內,引進高級人才2名(章志遠、白冬),新進專業教師3名(李婧、王浩、王曉華),師資博士后2名(姚明斌、畢經緯),思政教師4名(石瑩瑩、馮元新、王軼、趙強),行政秘書1名(程檉),科研秘書1名(黃河)。另有6人晉升為教授(洪冬英、王戩、崔吉子、陳靈海、毛玲玲、王永杰),2人晉升為校聘教授(李翔、許莉),4人晉升為副教授(冷霞、于明、孫維飛、鄧繼好),進一步完善了學院師資及管理隊伍的組織構架與梯隊建設。
學院努力為每位教師創造各種培訓交流機會,每年定期組織教師赴校外研修班學習、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定期開展教師的自查、評獎、考核工作等。年內,學院選送5人(姚岳絨、鄧曉霞、張卓明、王玉玨、高珣)赴國(境)外訪學進修、1人(姚遠)進行國內訪學。學院還充分利用多種形式鼓勵教師服務社會、回饋大眾,推薦3人(孫穎、鄭云瑞、郭清梅)赴區人大、法檢系統掛職鍛煉,1人(焦佳)至上海市教衛黨委掛職,以提高實務經驗在教研活動中的比重,使隊伍素質不斷提高,為完善學院專業隊伍建設添磚加瓦。
院長劉憲權教授入選第一批中組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教學名師)、獲第五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并獲2013年上海市勞模年度人物。此外,獲“上海市育才獎”(沈??。?、 “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吳一鳴)各1人,獲校級“卡西歐獎教金”3人(李翔、陳靈海、于明),“中金緣法獎教金”(曾剛)、 “國浩獎教金”(吳一鳴)、“申銀萬國獎教金”(曾剛)、“勵勤獎”(章佳)各1人?!皠棛鄤谀9ぷ魇摇睊炫瞥闪?,工作室正努力向著學科及學院的智囊團、項目的攻關隊、人才的孵化器、團隊的方向開展工作。
狠抓本科教學質量,推進教學水平。建設本科教學始終是學院工作的重心。學院在保持現有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倡導教師以認真的教學態度、豐富的教學內容、符合教學活動規律的教學方法,積極投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積極探索教學方法與教學創新:
一是進一步強化教學工作的日常管理,繼續推進學院課程體系的優化,積極引導各教研室樹立課程精品意識、認真研究相關課程的創新建設、爭創優質品牌課程。年內,學院110余名教師共完成本科、研究生、繼教院上半年370余門(次)、下半年350余門(次)課程的課時工作量。
二是發揮專業教師在學生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學院已初步構建專業教師—學生—輔導員三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模式,繼續在2014級新生班級中指定青年教師做專業學習導師。
三是繼續推進和完善領導聽課制度。力求所聽課程范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較為全面地了解學院教師的教學狀況,促進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提升,更好地完成教務處相關工作要求。
學院在提升教學水平的同時,密切關注社會對應屆畢業生的需求特征,幫助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學院教師正逐步探索在課堂教學中把授課內容與司法考試適當聯系起來,對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增強本科生就業綜合競爭力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一做法已初顯成效,2014年學院本科生參加司法考試人數391人,通過人數196人,通過率達50.13%,400分以上的有69人,占通過人數的35.20%。
輔修法學學士學位班是學院對外的品牌課程,學院予以高度重視,根據輔修學生自身特點制定富有特色的教學計劃,名師授課,因材施教。2011級法學輔修班140人報名參加司法考試,通過68人,通過率達48.6%。
學院高度重視政法班的教育工作,根據學校的總體部署,集中優質資源,配備優秀師資,采取半軍事化管理模式,同時竭盡全力邀請各地司法實務部門中的業務強手、業務高手及業務能手為政法班同學開展實務講座20余場次。2012級政法班(含本科生及研究生共計35人,下同)司法考試通過率達100%(含A證及C證,下同);2013級政法班(78人)司法考試通過率達60.27%。
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院教學工作取得優異的成績。1人(吳一鳴)獲首屆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5人(劉憲權、傅鼎生、金可可、韓強、沈佳)獲學校第二十屆“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師”稱號。劉憲權教授還承擔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教育學課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背景下上海高校法學本科教育的定位與發展研究》。
強化學科建設,提升科研實力。學院一如既往地堅持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的辦學理念,在更好地實現教書育人、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同時,積極倡導教師嚴謹治學、潛心研究,不斷推進學院整體學術水平的提高、學科建設的良性發展。目前,學院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法律史學)、1個上海市重點學科(刑法學)、1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民法與知識產權)、3個校級重點學科。
年內,學院邀請校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組織了10余場“崇法論壇”講座,既有法學的理論與實務議題,也有文化、禮儀類人文社科議題,豐富了大學生的課外生活,激發了學生的學術研究興趣,受到全校學生的熱烈歡迎。
在圓滿完成各項教學任務的同時,學院還積極支持各教研室科研建設,鞏固和強化自身學科優勢,不斷提升學院科研綜合實力,全面促進科研工作的高水平發展。學院下設德國私法研究所、診所法律教育中心等科研機構32個。魏瓊教授、陳剛教授在法學權威期刊《中國法學》發表論文各1篇。
2014年的科研工作成績再創新高。根據2014年3月發布的CLSCI高產作者統計,劉憲權、陳金釗、孫萬懷、于明榜上有名。另據不完全統計,學院教師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劉憲權《涉信息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法律規制研究》、童之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創新研究》);上海市哲社課題一般課題2項(傅鼎生、李翔);其他省部級課題18項(高富平、章志遠、沈??〉龋?。
在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中,學院教師獲論文類一等獎1項(楊興培)、二等獎4項(劉憲權、金可可、馬長山、陳靈海)、著作類二等獎2項(王永杰、毛玲玲);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四屆青年教師獎三等獎1項(韓強)、第五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1項(劉憲權)、第二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1項(章志遠)。
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優化輔導員工作模式。在學生工作方面,學院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在學生中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活動,宣傳優秀思想和先進文化,堅持以學風建設為重點,創新學習方式,營造濃郁的校園學習氛圍。
2014年9月,學校全面啟動研究生管理體制改革,法學理論、法律史等六個學科共計800余名法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劃轉至學院管理,占全校劃轉學生的一半。學院配備專職研究生工作秘書1名(楊勤豐)、研究生教育院轉入輔導員1名(趙強),新招輔導員1名(王軼),協助做好學院研究生管理和服務工作。二級管理運轉至今,雖然在研究生考試等相關事務工作上還有待磨合,但總體而言在教學管理工作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一是順利完成推免生接收工作;二是做好研究生黨、團組織建設,11月初成立學院研究生團總支和學生黨建工作中心研究生黨建分中心,制定微信平臺推送等制度,黨員發展工作有序進行。
2014年,學院輔導員隊伍結構進行了重大調整,為學生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輔導員隊伍建設圍繞“建立學習型的團隊”為目標,切實做好新進人員的“傳幫帶”工作。一年來,先后以宿舍園區管理、學生黨建創新、網絡思政探索、兄弟法學院學生工作經驗交流、輔導員的時間和日常文件管理、團學活動創新與實踐為主題召開7次專題研討會,取得一定實效。
學院學生黨建工作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中心,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努力構建服務型學生黨組織。據統計,學院共有學生黨員813名,其中本科生300名,研究生513名。
學院團學工作更注重于營造獨具魅力的校園文化氛圍,堅持想同學之所想,做同學之所需,始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通過組織新生夏令營、新生達人、訪問優秀校友和優秀同學、“五四”表彰大會、“我心目中的十佳學生標兵”評選活動、班級網站建設大賽、模擬仲裁庭等針對各年級不同特點的活動,在學生中取得較好的反響。
學工系統積極組織各種考試培訓會、交流會,增強學生就業意識及就業能力,學院本科生公務員考試、司法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通過率及響應國家政策就業的數量比往年都有較大幅度提高。學院順利完成2014屆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實現畢業生文明離校,截至年底學院成功將15位2011級畢業班學生推薦免試為各大高校研究生,2010級本科生就業率達到85.74%。
一年來,學院繼續深入完善凝聚力工程建設,堅持“三個必訪”制度,探望和慰問生病、生育、家庭出現重大變故的教師17人;繼續開展“訪病問苦”活動,慰問病困教師和離退休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工會組織的各類活動,并在拔河比賽、全國第十套廣播體操推廣展示活動中取得三等獎的佳績,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進一步深化了凝聚力建設的主題,推進了學院精神文明的建設。
[4位教師入選CLSCI高產作者行列] 3月25日發布的CLSCI高產作者統計中,劉憲權教授、陳金釗教授、孫萬懷教授、于明副教授榜上有名。其中劉憲權、陳金釗和孫萬懷再次入榜,蟬聯獲此殊榮。
[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項,創歷史新高] 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名單中,學院兩位教授榜上有名,分別是劉憲權負責的《涉信息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法律規制研究》及童之偉負責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創新研究》。
[刑法、行政法學科教師獲多項全國大獎] 年內,李振林博士的博士學位論文《刑法中法律擬制論》和易益典副教授的博士學位論文《監督過失犯罪論》,榮獲第二屆“全國刑法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012—2014)”一等獎。劉憲權教授撰寫的《金融犯罪刑法學專論》以最高得票數榮獲“全國刑法學優秀學術著作獎(1984—2014)”。刑法學科在此次評選中名列各校之首。12月29日,第三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評獎結果揭曉。憲法學科帶頭人童之偉教授的論文《信訪體制在中國憲法框架中的合理定位》獲二等獎,行政法學科帶頭人章志遠教授的論文《私人參與警察任務執行的法理基礎》獲三等獎。
-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最新修正本)
- 全國“七五”普法學習讀本 特殊區域環保法律法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含草案說明)(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中英雙語)
- 婚姻家庭繼承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含最新司法解釋)
- 2020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全書(含全部規章及法律解釋)
- 依法治國
- 法律法規全書系列: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全書·含規章及請示答復(2023年版)
- 人權視域下的社會權研究
- 建筑行業安全生產學習指導與典型案例評析
- 實用版法規專輯:人力資源(2012年版)
- 婚姻綜合類法律法規
- 國外處理公民申訴制度法律法規選編(下)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