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學校年度發展概況

2014年,學校黨委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總攬全局,開拓進取,努力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進各項工作,切實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推進高等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一、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2014年共組織召開2次校級領導班子理論務虛會,14次黨委中心組(擴大)專題學習會,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制定并落實《華東政法大學黨政領導干部2014年度理論學習計劃》和《華東政法大學教職工2014年度理論學習計劃》,著力提高干部理論水平,增強干部工作能力。

大力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組織開展了黨建案例評比暨“基層服務日志故事”征集活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嚴格落實黨員到社區報到制度;完成了2個基層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調整了研究生教育院的黨總支設置;組織開展“書記沙龍”活動;9個項目獲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優秀特色組織工作項目立項。

積極推進干部隊伍建設工作。提任正處級干部7人,副處級干部6人;配合上級做好局級后備干部選拔及考察工作,組織制定了《華東政法大學后備干部選拔培養暫行辦法》,71人進入后備干部人才庫;共推薦6名干部赴校外掛職鍛煉,接收1名干部來校掛職;繼續辦好市局級干部選學培訓班。

注重黨外干部工作協調機制建設。支持關工委、老教授協會開展工作;創設“同心論壇”“海歸沙龍”“留學導航”等特色活動,開展民主黨派組織生活創新活動培育工作;做好民族雙結對工作;獲評2014年度上海市老教授協會先進集體和市教衛黨委系統老干部先進集體。

繼續推進黨務公開。堅持執行黨代表任期制和黨代會年會制,堅持每年召開教職工、學生黨員大會,并推動二級黨代會、黨員大會制度建設。

二、扎實推進市委巡視整改項目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項目整改及建章立制工作

根據市委“立足問題導向從嚴回頭看、立足專項整治從嚴抓整改、立足建章立制從嚴立規矩”的要求,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市委巡視整改項目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項目的落實工作,將其列入2014年學校工作重點,多次專題研究整改工作相關舉措;校黨委主要負責人親自抓整改落實工作,明確整改事項、責任要求、牽頭部門、完成時限,并做到帶頭整改、立行立改,帶動班子成員和教職員工共同推進整改落實;對于22項整改項目、3項專項整治內容及29件制度建設工作,落實過程中堅持明確的時間表、責任人和路線圖,確保能夠如期完成,形成了有利于促進作風建設常態化的成果。

三、加快內部治理結構調整,提升學校管理水平,積極探索現代大學制度

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積極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以修訂“校學術委員會章程”為契機,為推進教授治學工作做好準備;以推進研究生二級管理為抓手,開展“優化管理模式”改革,充分發揮校、院兩級辦學積極性。

四、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抓好黨風廉政建設

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一崗雙責”制度;強化責任追究,堅持把貫徹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情況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情況作為領導班子、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在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的同時,特別抓住重要節點的教育和制度的執行監督;堅持黨委常委會每學期研究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定期組織黨委中心組進行黨風廉政學習;規范權力運行程序,重點抓好招生、科研經費、基建等領域的監管工作;注重預防,開展了廉政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建設。

完善處級干部任期中、任期結束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強化對干部的經濟責任監督和檢查。

五、堅持正面宣傳,加強輿論引導,推進文明文化建設

堅持正確導向和正面宣傳,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進一步規范校內學術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的報批手續,加強對學生課堂、各類講座、學生社團、讀書會、學術沙龍、宣傳櫥窗等陣地的管理;健全穩定工作長效機制,及時、妥善處置突發事件,確保校園政治穩定。

著力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的整體工作和教育教學全過程,做到“落實、落小、落細”。其經驗、做法先后5次被團中央、市教衛黨委、團市委刊登報道。

學校連續十四年、第七次蟬聯市級文明單位。注重校園文化的品牌建設,挖掘亮點和特色,借助傳統和新興媒體的雙重力量,加強對外宣傳,提升學校形象;做好紅色經典誦讀大賽、高雅藝術進校園、憲法宣傳等工作。

堅持民主管理,積極完善教代會制度,推進校務公開。繼續做好幫困慰問和職工體檢工作,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職工業余文化活動;2人獲評2014年“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評“上海市勞模年度人物”,1部門獲評“上海市巾幗文明崗”稱號。

推進大學生科創實踐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成立青年教師社會服務團;通過設立“團團基金”、實施“牽牛花”計劃、籌建“華政希望小學”等方式,推進校內外幫困助學工作;加強網絡平臺建設,有效傳遞正能量,“華政青年”微信平臺獲評“上海市十大政務類微信公共平臺”。

六、積極推進內涵建設工作,不斷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

加強人事管理工作。規范招聘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加強師資博士后的管理與考核;構建績效工資體系,規范社會保險及公積金繳納工作,調整優化各類人員薪酬分配機制;優化職稱評審工作,完成首批校聘教授(研究員)選拔聘任工作;做好各類人才計劃申報工作,1人獲批“上海市千人計劃”,1人獲評“上海市領軍人才”,2人獲評“上海市東方學者”,1人獲批“上海市浦江人才資助計劃”,1人獲批“上海人才發展資金資助計劃”,40人次入選各類訪學進修踐習計劃,32人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201萬元;1人獲評“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1人獲評“全國優秀教師”稱號,5人獲“上海市育才獎”。

全面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加強教學改革研究,提升教學水平,1項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6項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3個項目獲上海高校本科重點教學改革項目立項;繼續做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工作,新增2個卓越班(法學專業的涉外商法方向、知識產權專業),首次入選上海市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3門課程獲上海高校市級精品課程,1門獲上海高校市級體育和健康教育精品課程,2門獲上海市全英語示范課程立項,1門獲評“上海市全英語示范課程”稱號,1門為上海市共享課程中心課程;6部教材入選“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第二批);50項大學生創新計劃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做好教學督導工作。

繼續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重點推進學術型碩士的二級管理;以專業學位綜合改革試點為平臺,探索校內導師、校外律師雙導師制研究生高端法律服務人才培養模式;舉辦了首屆研究生“高端法律創新人才夏令營”,連續8年承辦上海市研究生學術論壇,6次承辦上海法學研究生暑期學校,主辦首屆兩岸青年社會科學學術論壇和2014年MOOT上海國際模擬仲裁庭邀請賽;做好英文碩士(中國對外經貿法碩士項目)留學生的招生與畢業工作;繼續舉辦格致大講堂、碩博論壇、法碩論壇、名師第三講堂,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積極拓寬繼續教育辦學渠道。完善和調整了函授站(點),穩定招生規模。廣泛開拓政企市場,深度挖掘培訓需求,共舉辦各類法律培訓輔導110期(含加修課),培訓學員8000人次,取得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較好地完成2014年國家司法考試考務與閱卷工作。

優化科研項目管理,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全年共有210項各類課題獲立項。其中,省部級以上課題85項,比上年增加近20項。22項課題(含2項重大項目)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法學類立項數全國第二;9項獲司法部課題立項,立項數全國第一,已連續三年全國第一;17項獲上海市哲學社科規劃課題立項,立項數與復旦大學并列上海市第二;還有10項獲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立項,12項獲中國法學會項目立項,1項獲曙光計劃項目立項。課題結項率顯著提高,位居上海市前列。21人獲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6人獲一等獎,創歷史新高;1人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四屆青年教師獎三等獎;4人獲第五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4人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人獲第九屆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一等獎。

《法學》獲評“全國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并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權威期刊”。《學報》全面進入“三大核心期刊評價體系”,再次獲評“全國百強社科期刊”。1人獲評“全國高校文科學報優秀主編”,1人獲評“全國高校文科學報優秀編輯”。

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2014年新增境外合作單位20家;加強與“金磚五國”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合作,積極籌備第二屆金磚國家法律論壇,做好WIPO暑期學校相關工作;參與國際大學聯盟活動,拓展與海外高校交換生項目,承辦教育部“來華留學高端碩士學位獎學金項目”,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完善留學生管理機制;積極推進英文授課課程建設,2014年有4門課程獲得市教委“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英語授課示范性課程建設”項目立項;規范外籍專家管理,有2名外國專家獲批“海外名師”項目;建立健全二級學院外事助理制度,構建國際化辦學的全校聯動機制。

做好招生就業工作,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結合上海市招生改革方案,著手制定學校招生改革方案。2014年,共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989名,各類研究生1658名;截至目前,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5.34%,研究生就業率為96.9%,就業質量保持穩定。以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為平臺,提升輔導員研究水平,首次獲評“上海高校輔導員工作室”,1人獲上海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一等獎,承辦首屆松江大學園區八校學工論壇;加強易班建設,提升形勢政策課教學質量;實現幫困助學全覆蓋,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探索學生生活園區管理模式,做好在校大學生征兵入伍工作。

加強校園網絡基礎建設,做好圖書資料和檔案工作。完成了出口帶寬擴增、核心機房整體改造及UPS擴容、兩校區裸光纖互聯等工程;積極推進數據平臺和應用系統建設,完成對館藏外文原版圖書和部分民國版圖書數字化加工。進一步推進各類檔案的數字化管理與利用工作。

做好財務、基建和后勤保衛工作,為教學科研提供切實保障。完善財務報銷和預算制度。完成各類審計343項,取得直接經濟效益189.65萬元。做好實訓大樓、學生公寓、綜合樓、大學生活動中心的建設或報建工作;完成新一輪物業招投標工作;完成學生公寓空調安裝租賃招投標工作,以及學生公寓回購交接工作,基本完成節能監控平臺建設。做好物業安保交接工作。完成兩校區校門智能化改造工作和五期女生公寓走廊監控系統安裝,創建和平安寧的校園環境。

重視校友會工作。規范教育發展基金會管理,目前已籌建各類校友組織77個,籌集教育發展基金近3000萬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县| 阿克苏市| 江北区| 满洲里市| 浙江省| 井陉县| 临沂市| 宜昌市| 牙克石市| 河东区| 石林| 乌什县| 田阳县| 垦利县| 武安市| 金昌市| 铜山县| 高陵县| 天长市| 保康县| 兰考县| 中西区| 沛县| 平和县| 通海县| 兴海县| 尉氏县| 台山市| 宁明县| 金平| 宁晋县| 兴安盟| 河北省| 宜兰市| 武山县| 海原县| 汾阳市| 商都县| 孟州市| 德保县|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