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教育故事
- 四川創新教育研究院《我的教育故事》編寫組
- 599字
- 2020-05-28 18:27:51
關心親近,取得信任
剛教小陳時,她讀三年級,那時的她是個沉默、不起眼的孩子,英語學習能勉強跟上。可四年級下學期,小陳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次數增多。每次被批評教育,她都態度良好,但沒過多久,又故態重現。這天小陳又沒交作業,理由是“忘記帶了!”我氣不打一處來,心想:這次多半又是騙我的!得想個辦法才行。“小陳,在我心目中,你不是學習態度不好的同學。想想三年級時的你,上課專注,作業每次都得A。你能告訴我,你最近怎么了嗎?”她默默地低著頭,眼里濕潤了。“好孩子,和老師講講吧!我們說說悄悄話!”經過反復開導,我才知道最近她的媽媽和“新爸爸”生了小弟弟,沒有過多的時間管她,她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多余的。說著她大哭了起來。我十分難過,拉著她的手,肯定地告訴她:“孩子,你不是多余的人!在我們的心目中,你很重要。你三年級時英語作業寫得多么工整呀,我很喜歡你的書寫。還有上次,我下課時忘記帶走水杯了,還是你和幾個同學一起把水杯送到我辦公室的!沒有你,說不定我還得到處找水杯呢!孩子你很棒,你要對自己有信心,吳老師是很喜歡你的。”
我覺得小陳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與她缺乏關愛、得不到肯定有關。于是我一方面與她的家長進行溝通,另一方面為了保護她的自尊心,經常用小紙條與她溝通。“今天的英語課舉了3次手,有進步!”“今天課堂上記筆記的速度有點慢喲!”……小紙條上有時是善意的提醒、委婉的批評,有時是對她取得進步的肯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