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當事人的一般原理

(一)當事人概念

對當事人定義的幾種學說:(1)傳統利害關系當事人說,即當事人是指因民事權利義務發生糾紛,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約束的直接利害關系人。這種學說存在的問題是:第一,在起訴之時就要求起訴人和被訴人都是實體法律關系的真正權利人和義務人是不切實際的。因為當事人即使沒有實體意義上的訴權,但只要有程序意義上的訴權,人民法院就不能拒絕受理主張方和相對方的有關糾紛。第二,在狹隘的意義上界定當事人必然縮小了對實體權利救濟的可能性。實體法律關系的實現和恢復也將受到限制。(2)權利保護說,即當事人是指因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糾紛,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旨在保護民事權益,并能引起民事訴訟程序發生、變更或消滅的人。權利保護說與傳統利害關系當事人學說的區別是:當事人不僅包括那些為保護自己的民事權益而進行訴訟的人,也包括那些為保護他人的民事權益而進行訴訟的人,后者主要指對爭議的民事權利享有管理權和支配權的人,如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但是這種學說仍然將程序意義的當事人和實體意義的當事人混為一談。(3)當事人即程序當事人,即當事人指以自己的名義要求人民法院保護其民事權利或法律關系的人及其相對方。簡而言之即凡是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或應訴的人就是當事人。筆者同意當事人即程序當事人的觀點。因為利害關系當事人和權利保護當事人都是把當事人當作正當當事人(適格當事人)來定義的。但起訴的人或被訴的人是不是民事權利或法律關系的主體,只有在訴訟進行中,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才能夠查清楚。在此之前訴訟程序照樣進行,事實上已經承認參與者是當事人。在西方國家民訴中,當事人向法院遞交訴狀,只要訴狀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即案件系屬于法院,如在英國和法國,甚至由當事人(原告)向被告送達起訴狀或傳喚狀。

對于當事人的確定,我國民事訴訟法主要是從適格當事人的角度進行了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在《民訴法解釋》中的規定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當事人。在勞務派遣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以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為當事人。當事人主張勞務派遣單位承擔責任的,該勞務派遣單位為共同被告。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協議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此外還規定,下列情形以行為人為當事人:(1)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登記而未登記,行為人即以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2)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但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除外;(3)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終止后,行為人仍以其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這些規定,構架了民事訴訟當事人的體系,也解決了司法實踐中一直存在的難題。

當事人在民事訴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稱謂:在第一審程序中稱為原告和被告;第二審程序中稱為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再審程序中,適用第一審程序再審的稱為原審原告和原審被告;適用第二審程序再審的稱為上訴人和被上訴人;特別程序中一般稱為申請人;督促程序案件中稱為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公示催告程序中稱為申請人和利害關系人;執行程序中稱為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

(二)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能力

訴訟權利能力,又稱訴訟法上的權利能力或當事人能力,指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能力或資格。訴訟權利能力只是一種法律資格。享有這種資格的人,并不必然成為當事人。1.自然人的訴訟權利能力是從出生開始享有,到死亡時終止。2.法人的訟權利能力始于依法成立、終于其終止。企業法人解散的,依法清算并注銷前,以該企業法人為當事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銷的,以該企業法人的股東、發起人或者出資人為當事人。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不影響其當事人資格。3.其他組織的訴訟權利能力: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獨資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伙企業;依法登記領取我國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依法設立并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依法設立并領取營業執照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經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企業、街道企業。其他組織的訴訟權利能力的開始和終止與法人的規定一致。

訴訟權利能力以民事權利能力為基礎,并與民事權利能力相適應。凡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能夠參加民事活動的主體,也就同時具有訴訟權利能力,能夠成為訴訟當事人參加訴訟活動。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能力具有嚴格的身份性,既不能拋棄,也不能轉讓,同時也不允許剝奪。

(三)當事人的訴訟行為能力

訴訟行為能力是指當事人能夠自己實施訴訟行為、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的資格,它又稱為訴訟能力。只有既有訴訟權利能力,又有訴訟行為能力的人,才能夠親自實施訴訟行為,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如果當事人只有訴訟權利能力而無訴訟行為能力,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公民的訴訟權利能力與訴訟行為能力在取得和消滅的時間上不同,而且公民的這兩種能力可以分離。

當事人的訴訟行為能力以民事行為能力為基礎,與民事行為能力相適應,即凡是有民事行為能力者便有訴訟行為能力,但兩者在具體劃分上又不完全一致。與公民相比,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訴訟行為能力有兩點不同:一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訴訟行為能力與訴訟權利能力同時取得,同時消滅;二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訴訟行為能力要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來體現。

(四)關于當事人的特別規定

1.公益訴訟中的當事人:在《2012年民事訴訟法》中,立法機關對公益訴訟作出了規定:“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規定的機關”意味著國家機關須經法律授權才能夠提起公益訴訟。民事訴訟法修訂之時,得到法律授權的只有海洋環境監管部門。2013年10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決定》,新消法授權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向法院提起訴訟。

2.訴訟擔當中的當事人:訴訟擔當指本不是權利或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第三人,因對他人的權利或法律關系具有管理權,法律賦予其當事人地位,就該法律關系所產生的糾紛行使訴訟實施權,判決的效力及于原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法律制度。訴訟擔當只能在法律有明確的規定的情況下才能適用。目前我國有以下規定:(1)死亡公民的人格權保護,即其繼承人是訴訟實施人;(2)《著作權法》規定,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由其繼承人享有訴訟實施權;(3)侵權致人死亡的,死亡公民的繼承人有訴訟實施權;(4)《總則》第16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胎兒的這些民事權利由其母親享有訴訟實施權。(5)管理人對財產實施管理權并取得訴訟實施權包括:清算組織,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遺產管理人,遺囑執行人

3.訴訟承擔:訴訟承擔也稱訴訟權利義務的承擔,是指在訴訟進行中,因發生了法定事由,一方當事人將其訴訟權利轉移給案外人,由該案外人續行原當事人已經開始的訴訟的制度。訴訟承擔的事由是:訴訟進行中當事人死亡,由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承擔訴訟;一方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民事主體資格消滅的,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主體承擔訴訟;訴訟過程中法人因發生合并和分立而消滅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分立后新成立的法人共同作為訴訟權利的承擔者參加訴訟;在訴訟中法人被撤銷的,由決定撤銷的主管單位作為訴訟的承擔者。需要注意的是,在訴訟進行中,法定代表人的更換不能引起訴訟權利義務的承擔,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義務并未發生轉移。作為訴訟當事人的組織終止的,由接受管理其財產的組織承繼訴訟。不具備法人資格的鄉村企業和街道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或管理體制變革而關閉的,訴訟權利義務由主管部門或主辦單位承擔。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分支機構作為經濟合同一方當事人的保證人,如無代為履行或者代償能力,在有關保證責任的訴訟中,其訴訟權利義務由企業法人承擔。此外,訴訟中當事人轉移其實體權利義務,可以引起訴訟承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庄河市| 武威市| 海伦市| 潜江市| 淅川县| 邓州市| 图们市| 德化县| 高唐县| 石狮市| 五常市| 岳普湖县| 通江县| 沁阳市| 依安县| 马山县| 公主岭市| 女性| 嘉鱼县| 鄂托克前旗| 抚顺县| 平湖市| 渭源县| 平湖市| 屏山县| 太原市| 孟津县| 镇巴县| 扶沟县| 乌鲁木齐市| 顺昌县| 隆安县| 深泽县| 孟津县| 荣成市| 新沂市| 郴州市| 安乡县| 朔州市|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