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誠實信用原則

(一)誠實信用原則的概念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在民事訴訟中,法院、檢察院、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必須公正、誠實和善意地行使權利與實施民事訴訟義務。誠實信用是民法中的基本原則,一直被學界尊稱為“帝王條款”。但是對于誠實信用的定義,不同法系的國家有不同的理解。在英美法系,誠實信用是指為當事人在為或不為一定的行為時,在主觀上持有公正和正直的態度,并確信自己的行為不會給他人造成損害。在德國法學中,誠實信用是指當事人應當按照相對方在一般社會生活中的正當期待實施行為。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般性限制性條款,在古典民法中已有表現。例如羅馬法階梯第1卷第1篇第3條就宣示的羅馬法準則是“誠實生活、不侵犯他人、各得其所”。近代民法由于過分追求私有權神圣和契約自由,忽略了誠實信用的最基本的價值,只在某些領域保留誠實原則的適用。作為法律上的概念,誠實信用來自羅馬法中的誠信契約和誠信訴訟。1907年《瑞士民法典》第3條規定:“無論何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均應依誠信為之。”該原則首先作為債法上的一項重要原則在羅馬法上得以確立,此后漸漸擴展為民法上的一項基本原則。《法國民法典》以及《德國民法典》中都有將誠實信用限于在契約領域在狹義的語境下適用。瑞士民法典首先確立了誠實信用作為民法典一般條款,而不再只是契約法中的條款。《瑞士民法典》第2條規定“任何人都必須誠實信用地行使和履行義務。”此后,許多國家立法或者判例也紛紛將誠實信用確立為民法一般條款。如德國判例明確承認誠實信用是民法的最高條款。

(二)誠實信用原則的歷史沿革

我國民法學者認為,誠實信用原則首先是在商品經濟活動中形成的道德準則,恪守諾言,誠實不欺。20世紀30年代以前,誠實信用原則只是在私法的領域確定了作為法律條款的基礎,而到了20世紀30年代以后,在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的整個民事法學領域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存在空間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寬,誠實信用原則對民事訴訟法的具體內容產生了更加顯著的影響,并逐漸在民事訴訟領域立足發展起來。我國法律體系中,誠實信用原則一直是我國民事實體法的內容,是否將誠實信用原則引入民事訴訟法中,理論界一直爭議很大。許多民事訴訟法學學者呼吁要在民事訴訟法中將誠實信用原則作為一個基本原則規定下來。比如我國民事訴訟法學者張衛平教授在其《民事訴訟法教程》一書中把誠實信用原則列為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并做了如下定義: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法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民事案件和進行民事訴訟中必須公正、誠實、善意。這一觀點為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的適用確立了理論依據。《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13條第1款規定了“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使誠實信用這一原本只作用于實體法的“帝王條款”正式以訴訟原則的地位擴張到民事司法領域。最高人民法院在2015年的《民訴法解釋》中注入了誠實信用的具體內容。

筆者認為,民事訴訟法將誠實信用作為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規定在民事訴訟中既有理論價值又有實踐意義。

從理論上看:第一,有利于與民事實體法有效地銜接。誠實信用原則在私法領域,尤其是在民法的債權領域稱之為“帝王條款”,具有很高的地位,是民法對權利和義務的實現所作出的最基本要求。而民事訴訟法的目的在于確定并實現民法上的權利及法律關系,據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誠實信用原則在實體法上基本內容是“任何人都必須誠實、信用地行使其權利并履行其義務”。這項內容反映在訴訟上就是要求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時要兼顧各方面利益關系,不得濫用訴訟權利。因此,把民事實體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適用于民事訴訟法,有利于民事訴訟法確認并實現民事實體法上的權利和義務,使民事程序法與民事實體法緊密結合。在我國《民法總則》中明確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中如果不確立誠實信用原則會直接影響民事訴訟法的權威和其在社會生活中應起的實際效用的發揮,也有可能助長一些當事人在訴訟中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以至于法院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查證當事人的陳述及其他證據的真實性,使案件久拖難決,不利于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深入開展。

第二,誠實信用原則使公法與私法相互彌補、相互趨同。過去學界一直認為,作為私法領域中重要的原則之一的誠實信用原則是不能適用于作為公法的訴訟法中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私法領域國家干預的進一步擴大,私法與公法之間相互交融、相互滲透。將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中的適用有助于公法與私法、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的相互彌補。民事訴訟法是國家制定的規范法院與民事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調整法院與訴訟參與人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民事訴訟法是國家以審判的方式介入民事糾紛,并由法院代表國家對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做出權威性的、最終判斷的法律。由于國家的介入,使得民事糾紛的解決完全變成了由國家進行的公法關系。民事訴訟法律關系只能在法院和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形成,而且他們之間的訴訟關系只能由民事訴訟法來調整,它屬于在公法領域內。但是在解決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時,除了以公法形式約束的權利義務關系外,還更加有必要以私法的理念和原則來制約和約束他們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行為,甚至約束他們與法院之間的訴訟關系。將私法所采用的誠實信用原則引入公法領域,要求法院訴訟活動中不能無限止的使用自由裁量權,這就要法官在行使裁量權時要以誠實的、善意的心態來對待雙方當事人。這就更加體現了誠實信用原則的必要性。在這個意義上,誠實信用原則為法院依職權干涉當事人濫用訴訟權利提供了條件與依據。

第三,從誠實信用原則與訴訟模式的關系來看,主觀上有確立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一方面,在大陸法系的國家,法官既是事實的審判者,又是法律適用者,其自由裁量的權限較大,因此有必要將誠實信用原則引入審判中對法官進行制約。另一方面,在大陸法系國家的民事訴訟中,法院的職權主義較重,因此這些國家的訴訟程序中存在著很多的用于法官裁判當事人、訴訟參與人的規則和當事人承擔訴訟道德方面的義務。同時法官主導訴訟也使得法官以誠實信用原則干預當事人的訴訟行為較為可行。第四,從民事訴訟的價值方面來看,民事訴訟的價值目標是公正、效率和效益。誠實信用原則就集中體現了訴訟公正的這種基本要求。在我國歷史上的審判制度,就十分注重對司法進行監督,設立御史制度,監督百官,也設立監督審判官史,并實行“三司會審”制度。正是這種監督制度使得誠實信用得以保證,也確保了司法的公正性。

從司法實踐看,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能夠為司法公正提供保障措施:第一,能夠對法官的自由心證權利進行有效的控制。現代司法其實就是抽象的法律條文與具體的訴訟案件的結合。每一起案件只要一經發生案件的事實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就不可能再重現了,這時法官只能憑借雙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依據誠實信用這個規則來推斷案件事實,也就是說作為法官必須依照公正無私的職業道德和科學的法律方法、邏輯規律來決定哪些是有效的證據,只有這樣才能使查明的案件事實最大可能地接近真相,才能成為確定適用具體的法律的基礎。第二,對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利進行有效的控制。現實生活是復雜多變的,法律不可能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條文又是不允許經常改變。在法律規定不具體、不足或規定不清時,就要求法官必須從立法的宗旨出發,以善良誠實之心和不偏不倚的態度,合理地解決糾紛,以確保法律的公正性。第三,對當事人不正當地行使訴權,消極履行訴訟義務進行有效的控制。消極的履行訴訟行為是指當事人在證人提供虛假陳述時承認其陳述以達到對自己有利的地位。法官一經發現當事人不正當地行使訴權、消極履行訴訟義務,則對當事人的行為推定為無效,以確保訴訟的公平性。

(三)誠實信用原則的內容

對于誠實信用在民事訴訟中應當包括什么內容,學界眾說紛紜。筆者認為,民事訴訟法中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基本原則,從程序上應當貫穿于民事訴訟始終,從適用的主體看應當包括參與民事訴訟的所有主體。目前,學界對于法院(法官)應否受該原則的制約看法不一,主要有否定和肯定兩種觀點。否定的觀點認為,誠實信用原則不適用于法院與法官,即法院與法官不受該原則的約束。理由有:第一,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大量不誠信現象,都是發生在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身上,誠實信用原則應當適用于當事人或其訴訟代理人;第二,法院法定職責遠遠高于誠信的道德要求,怠于履行法定職責的后果也重于背離誠信的后果;第三,在司法實踐中很難識別和判斷法官有悖誠信的言行;第四,民事訴訟運行的基本前提是存在可信賴的、道德上無爭議的中立裁判者,將誠信原則約束面輻射至法院與法官,則意味著可信賴的中立裁判者不存在;第五,盡管須注意到局部層面部分法官道德滑坡現象的客觀存在,整體層面法官道德無爭議假設的成立是民事訴訟正當性的基礎。肯定的觀點認為,誠實信用原則不僅適用于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同樣也適用于法院。筆者同意肯定的觀點,理由是:第一,法院既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也是訴訟主體,作為一項貫穿于整個民事訴訟過程的基本準則,誠實信用原則也應當適用于法院;第二,作為一項教化性、指引性很強的原則,將法院納入誠實信用原則規范的范圍有助于回應社會對提升司法品質的訴求,有其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

在民事訴訟中,誠實信用原則對法官的行為規制表現在:1.法律一方面賦予了法官一定的司法裁量權,同時又是對其司法裁量權進行制約。也就是說,根據誠實信用原則,法院(法官)在審理民事案件中應當公正、合理、誠實、善意。禁止濫用自由裁量權。法官在民事訴訟中是事實的審理者、法律的適用者、程序的指揮者,有時法律不可能將所有的情形一一予以規定,在訴訟程序具體如何適用法律需由法官根據實際自由裁量,這就是要求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行為不得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如果法官濫用該權利,接受吃請、送禮使其在訴訟中不能保持中立性,有意偏袒一方當事人,如在證據的舉證方面有意偏袒,造成一方舉證責任失衡,從而使其做出不公正的判斷,影響司法的權威性。2.判斷證據方面的誠實信用的要求。法官在判斷證據時,應當堅持誠實信用的原則公平地對待雙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而不得收受賄賂、接受當事人請吃,只收集有利于其中一方的證據。而應當對于雙方提出的證據一視同仁,只要是真實的都應作為裁判的證據;在判斷證據證明程序時,更加要堅持誠實信用的原則。3.禁止突襲裁判。就是說法官在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充分尊重雙方當事人的程序權利,為當事人提供陳述主張和事實的機會,不能不聽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按照所收集的證據資料、違反程序實施突襲性裁判。使當事人訴訟權利得不到行使,而不能得到當事人的信服,使得案件的審理不能體現民事訴訟的公正價值。

在民事訴訟中最初體現誠實信用原則是對當事人“真實義務”的要求。“真實義務”實際上是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所以誠實信用原則首先表現為對當事人訴訟行為的制約。這是因為誠實信用原則不但是用于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還在于其要求當事人不得通過自己的活動損害到第三人和社會利益。當事人必須以符合其社會經濟目的的方式來行使自己的權利。這種對當事人權利行使的限制,對于訴訟機制的和諧運行尤其有著重要的意義。

誠實信用原則對當事人行為的規制主要體現在:

1.禁止當事人訴訟權利的濫用行為,即要求當事人不得濫用訴訟權利.故意拖延或獲得確定判決,如濫用回避請求權。在民事訴訟活動中誠實信用對濫用民事訴訟權利進行制約的規定各國有所不同。例如《日本新民事訴訟法》第2條規定,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應以誠實信用為之。在大陸法系國家,禁止權利的濫用被看作是誠實信用原則的首要要求,因為它直接體現了誠實信用原則中堅持做到維持當事人雙方利益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平衡的要求。在英美法系國家,雖未直接在訴訟立法中規定誠實信用原則,但訴訟規則和相關判例中都體現了誠實信用的理念和精神。筆者認為,任何一種權利,包括訴訟權利不僅關系到權利人的各方利益,而且涉及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和社會利益。所以,在行使訴訟權利時必須誠實地、善意地進行行使其職責,堅決不允許訴訟當事人濫用訴訟權利的行為。如果訴訟當事人濫用訴訟權利的話,這就明顯違背了誠實作用原則,其結果一定會造成當事人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增加了法院不必要的負擔,還會引起訴訟程序的更加復雜化和訴訟時間遲延。

2.禁止當事人不正當的訴訟行為。也就是說當事人不得以不正當的手段造就有利于自己的訴訟狀態,如捏造合同履行地騙取審判管轄;為得到競標標的以誣告的方式惡意對他人提起訴訟,故意造成財產可能被轉移的假象以獲得財產保全等等。如果對當事人這些不正當的行為不加以制約,就很顯然地違背訴訟的目的,不能真正體現民事訴訟的價值即公正、效率及效益。

3.禁止當事人讓證人作偽證,就是要求當事人不可以使用不正當的手段讓證人作偽證、不得自己提供虛假的證據。做偽證的行為本身屬于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表現。如果當事人以威脅、恐嚇的方法等手段使當事人作出虛假的、有利于自己的證詞或者自己提供虛假的書證、物證、視聽材料和陳述等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以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此外當事人在承認對方陳述的事實時,不能實事求是,而是只承認對自己有利的陳述,否認對自己無利的陳述,作虛假的承認,法院一經發現當事人所承認的事實不存在或者不虛假時,應當否定當事人承認的陳述的法律效力。

4.禁反言。禁反言就是當事人不得在訴訟中故意作出顛倒事實語無倫次作相互矛盾的陳述。何為“反言”,就是在訴訟活動中當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對事實進行歪曲,然后又為自己的利益再將已經被歪曲的事實進行糾正;或者事先做出許諾,然后為了自己的利益又進行反悔的行為。對于這種不正義的行為,法律應當對行為人作出懲罰性的裁決。而誠實信用原則正是要求當事人在行使民事權利時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和基本的道德規范,所陳述的案件事實和所主張的訴訟權利應當誠實,不應該是為達到對自己有利的目的而損害他人的合法利益。

5.禁止訴訟突襲行為。如果一方當事人未經合法行為即采用隱蔽的訴訟證據向另一方當事人實施突然襲擊,使該當事人沒有進行防御的機會而在訴訟中處于劣勢,這是最明顯的缺乏誠意的訴訟行為,應根據誠實信用原則予以制止。

此外,根據誠實信用原則的精神,檢察院作為民事訴訟的監督主體,應該本著誠實和善意,根據立法本意行使檢察監督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其實施訴訟行為時也必須善意。例如,訴訟代理人不得在訴訟中濫用和超越代理權;證人不得作虛假證詞,鑒定人不得做不符合事實的鑒定意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召县| 安新县| 建平县| 晋城| 象州县| 阿拉善左旗| 滦南县| 沛县| 富阳市| 昌图县| 南召县| 德保县| 北流市| 北流市| 河池市| 察雅县| 西乌珠穆沁旗| 浦北县| 红原县| 临高县| 威信县| 德江县| 虎林市| 武乡县| 神池县| 太谷县| 夹江县| 龙江县| 藁城市| 营山县| 利津县| 平顺县| 六枝特区| 昭平县| 灌云县| 比如县| 九江市| 兰溪市| 工布江达县| 磐安县|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