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辯論原則
辯論原則,是指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有權就案件所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進行辯論,各自陳述自己的主張和根據,互相進行反駁與答辯,從而查明案件事實,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辯論原則的主要內容
1.當事人辯論的范圍既可以是程序方面的內容,也可以是實體方面的內容,一般集中在案件的實體方面,特別是圍繞適用法律,程序法上的爭議。2.辯論權是當事人進行辯論的權利。當事人可以通過辯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3.當事人行使辯論權可以采用口頭和書面兩種形式。4.經當事人辯論所形成的證據,應當是法院作出判決的依據。當事人通過案件所涉及的事實和證據進行辯論所形成的“辯論材料”,應當是作為判斷事實并最終作出判決的基礎材料。任何事實和證據都必須經過當事人的辯論,才能成為定案的依據,凡是未在當事人辯論中顯示的內容,都不得進入法院審查判斷的范圍。這實際上是當事人的辯論權對法院審判權的行使構成了一定的制約關系。
(二)辯論原則的適用
1.審判人員應當為當事人提供行使辯論權的機會,既要為當事人在開庭審理之前提供書面辯論的機會,特別是要為被告答辯提供時間保障;又要為他們在庭審中提供平等的言辭辯論機會。2.審判人員應恰當地組織和引導當事人的辯論活動,既不能限制當事人的辯論,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應當讓當事人能夠緊緊圍繞案件爭議焦點進行辯論。3.在辯論過程中,審判人員應當保持“中立”地位,既不能參與當事人的辯論,也不能發表具有傾向性的意見。
(二)當事人辯論權與法院裁判的關系
在民事訴訟中,存在著當事人辯論權的行使與法院審判權行使的相互關系問題。作為辯論原則基礎的辯論權,是當事人實施辯論行為的根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的司法解釋,作為人民法院裁判根據的事實、證據,必須經當事人的辯論、質證。凡是未經當事人辯論、質證的事實、證據,不能作為法院裁判的根據。這里既包括對雙方當事人提出的事實、證據應經過辯論、質證,也包括法院職權調查到的事實、收集到的證據,也應經過庭審的辯論質證。當事人辯論的結果,應當作為人民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基礎。而且,當事人經過辯論的事實和理由,無論人民法院在裁決時是否采用,都必須公布其理由。唯有如此,才能保證辯論原則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