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篇 立志之機
立志是不是一個機會,一個恰好的時間呢?我認為是的。一個優秀的農夫,必定只有適時地耕耘與播種,才能適時地收獲勞動的果實。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也必定要適時地立下自己的志向,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才能向著這個目標前進,不致迷失方向。從“種機會”的角度來看,立志之機,就是把機會的種子埋進希望田野的恰好時間。倘若一個人該立志的時候不立志,就像想去哪里卻找不到方向,必然會得過且過,隨波逐流,“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到想干點什么的時候,又會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只能悲哀地唱“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的末日就要來到”。就像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的那樣:“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把握立志之機,是“種機會”的開始。沒有這個開始的第一步,自然談不上行萬里的宏偉前程。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立志。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一棵小樹要長成參天大樹,就得固其根本,這個根本就是立志;一條小溪要奔向大海,就得融入大河,這條大河就是志向。一個人心中有了偉大的志向,就會充滿信心和力量,就會覺得人生有意義。就像一個渴望愛情的人找到了心儀的對象,一切都會變得那么美好:“人海之中找到了你,一切變得有情意。”也就會像雨果說的那樣:“讓自己的內心藏著一條巨龍,既是一種苦刑,也是一種樂趣。”而明成祖朱棣說得更直白:“人須立志,志立則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無志而建功。”
韓非子說:“立志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就是說,立志是一件難事,難就難在戰勝自己,因為實現志向是艱難的,人們的志向也就難得樹立起來。比如,你立志想當乒乓球國手,可是你又不想刻苦訓練,也不好好打球,你這就不是志向,而只是空想。那么,我們要怎樣才能把握好立志之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