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會是種出來的
- 奉友湘
- 1199字
- 2020-11-06 11:24:17
案例:標題高手煉成記
我1983年7月畢業于四川大學經濟系,分配到了令人羨慕的四川日報社。可是,我沒有被安排到期待中的記者部當記者,而是到了夜班編校部做了組版編輯。據說報社要全面培養新來的大學生,要改變以往直接當記者的方法,要讓新人從上夜班開始,對采編工作有了認識以后,再去當記者。
報社這樣做有一定道理,至少我當時是這樣認為的,于是帶著些許遺憾愉快地到了夜班編校部。學習畫版面,學習編稿子,學習做標題,我很快適應了夜班的作息,并且真正喜歡上了這項工作。我覺得,這是報社給我“磨刀”的機會,因為我和另5名同級的大學生都不是學新聞出身,都必須重新學習。在此期間,我自學了新聞采訪學、編輯學、新聞寫作等新聞專業教材,還買了世界著名記者獲獎作品集,細心揣摩,為以后當記者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更為重要的是,我當時是《四川日報》一版的組版編輯,對什么是新聞,什么是重要新聞,如何寫新聞,新聞的核心是什么,結構怎樣安排,如何編輯新聞,標題如何制作,如何在版面上表現新聞,都了然于胸。
除了好學,當時還是單身漢的我算是十分勤奮的人,輪休時也常常跑到夜班辦公室讀書、練字。因為夜班上習慣了,反正也睡不著,休息時生物鐘也照樣按上班時轉。我當時的第一個領導是夜班編校部副主任曲化民老師。他是一個山東大漢,老夜班,對新聞的認識、把握、處理可以說是爐火純青。他處理版面總是大刀闊斧,有氣魄,有膽識。他編稿子來得快,把得準。他有兩大特點:一是讀書讀得快,讀得多,常常從報社圖書室抱回一摞書,很快讀完;二是為人耿直,為新聞稿件在報紙版面上的處理常常與同值班領導據理力爭。當然,最后他還是會服從。其實他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對年輕人特別好,他喜歡教年輕人,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的心得,大膽地讓年輕人去做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對我是很喜歡的,也許他覺得自己有了個好學生。他總是放手讓我去畫版樣,然后再跟我說該如何改;放手讓我制作標題,再給我點評優劣。周末休息時我常在辦公室讀書,如果正好是他值班,他會問我:“小奉,想不想畫版啊?”我會很愉快地跟他一起無償加班,毫無怨言。我覺得,在單位里能遇到一個肯教自己的老師,這是我的福分。可以這樣說,至今我還感激他當年對我的教誨。正是由于我的好學勤奮,報社值班領導大都很喜歡我。工作不到半年,一位值班領導就對我說:“小奉,你完全可以當助理編輯了。”可見我的進步是超過常人的。
1987年年底,報社主要領導要我從記者部重新回到夜班編校部。我當時已經因“長江漂流采訪”立功而提前晉升中級職稱。我在二版當了一陣編輯之后,調到一版專門制作新聞標題,后來竟在夜班贏得一個“奉標題”的美名。那以后,我悉心研究標題,天天不輟,新聞標題得過四川省好新聞標題二等獎,幾乎每月都獲得《四川日報》的好標題獎。
我在差不多一年之間,就成了《四川日報》的“標題高手”。1990年3月,我被任命為夜班編校部副主任,成為當時四川日報社最年輕的副處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