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5月份開始,就堅持每天更新“香香媽媽講故事”公眾號的親子閱讀視頻,以及同名抖音號,雖然剛開始做,關注人數很少,粉絲也不多,但我并不氣餒。
為了讓孩子喜歡上英文,愛上英文,每一天我會很認真的講解,從一開始中英文使用,到現在全英文浸入,與他們交流,能明顯感覺到孩子的進步,自己也在不斷的提升呢!
最近以OXFORD系列繪本為主,有時候會穿插一些英文童謠,孩子特別喜歡,當我錄完10分鐘以內的視頻上傳時,不知道是網速還是手機原因,每次都特別慢,大概1-2分鐘上傳1%,還要找到門外走廊的某一個地方,信號好一點,速度也會快一些,所以,我總會說:“真是蝸牛速度呀。”
次數多了,孩子們一看到我上傳,就涌過來。
“媽媽,蝸牛又來了”,他倆特別興奮,然后我們就一起唱:“田螺,田螺mo er~田螺,田螺mo er~”
每上傳1%我們都會高興的把數字說出來:“看,80%了。”
“看,81%了。”然后就接著唱,好像在為它加油鼓勁兒,等到了100%上傳成功,我們都會高興的蹦蹦跳跳回家,有時候,到了90%,系統提示出現問題,還需要再一次上傳,那時我們也都會沮喪的說:“那么,再來一次吧。”
提到“田螺,田螺mo er~”這兩句童謠,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那是一個早春的上午,我們在小區樓下玩,剛下過雨,空氣特別濕潤和清新,孩子們在草叢中捉蝸牛,受驚的蝸牛快速的把頭縮回堅硬的殼中,然后就能聽到奶奶、妹妹和天天,對著小蝸牛小聲的唱:“田螺、田螺mo er~~田螺、田螺mo er~~”這是奶奶教給他們的,為的是能讓蝸牛出來,他們仨一臉期待,然而,唱了很久,蝸牛最終還是沒有探出頭來。
和孩子們早夕相處,使得他倆特別粘我,反正,我在家的時候總是圍繞在我身邊,要講故事、要做實驗、要我陪他們玩;我上班去了,如果到下班的時間還沒回去,天天就會拿著奶奶的老年機不停的給我電話。
“媽媽,你還沒有回來嗎?你到哪里了?是不是在地下室等電梯呀?”他的聲音是小孩的聲音,但說的話卻很大人,與其說我是他倆的家長,還不如說是他們的玩伴、朋友、老師和被管的孩子。
看到我用手機寫文章時,妹妹也時常說:“媽媽,不要看手機了,眼睛會瞎掉的”。或者說:“媽媽,說話要算話,你不是說了要帶我下去玩嗎?”就這樣,天天被兩個熊孩子管著,有時候,也會被他們猝不及防的舉動所感動。
最近工作很忙很累,有一天當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電梯門打開的那一刻,我看見天天和妹妹一人一把小凳子,坐在電梯口的走廊上等我回家,妹妹手里抱著泰迪熊。
“孩子們,你們在這里等我嗎?”我問到。
“是的,媽媽。”天天回答。
“但你怎么知道電梯里的是媽媽?”
“我們這里很久了,看到電梯去了地下室,就猜是你回來了”。妹妹奶聲奶氣的說。
我突然被感動到了,或許,給孩子的只是部分的愛,他們卻回報以全部的愛。
當我疲憊不堪時,天天會直起他的小肩膀說:“媽媽,你就靠在我肩膀上睡一下吧!”小小的男子漢,有時候,又特別膽小。
“媽媽,我要去上衛生間,但我怕黑,幫我開燈好不好?”他怕黑、怕怪獸、怕做噩夢。
早晨在睡夢中,有很多次,妹妹都來到我床前,唱起那首我教給她的起床歌。
“Are you sleeping,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Brother John~~”被這樣萌萌噠的小奶音叫醒,真的很不錯!
等我起來,簡單洗漱過后,就帶著他們,一起下樓做操、打球。回來吃早餐,看繪本、錄視頻、上傳,接著唱起那兩句古老的童謠“田螺,田螺mo er~田螺,田螺mo er~”。
孩子爸爸大福,是名副其實的學霸,小時候每學期三好學生,墻上都貼不下,昨晚收到他發來的榮譽證書,浙大MBA一等獎獎學金,雖然大福情商比較差,但智商還是可以的,他說:“以后就跟孩子們說,學業不能比爸爸差。”
“爸爸是學霸、媽媽是老師學霸。”妹妹看到視頻中爸爸的證書后,突然冒出來這樣一句,大家都笑了起來。
生活還在繼續……
2020的夏天,過得異常忙碌,好像每天一睜眼,腦子就不停的轉,陪著天天讀完60多首詩;陪妹妹畫畫;講完40多節課;努力更新自己的公眾號和抖音號,錄制了200多個教學視頻;寫完一篇3萬字的短篇小說;為妹妹和天天的學校奔波,終于,塵埃落定……
還記得年初的時候,疫情嚴重,待在家里做了無數美食、畫了滿墻的畫,又覺得應該考個研什么的,閑不住,一家老小,也不敢閑。
一位大學同學對我說:“去考司法考試吧,當個律師挺不錯的,收入也豐厚。”我當時淡然的回答:“比起當律師,還是覺得當老師更適合我。”或許,去考了可能也考不上吧,又或者本就比較單純和隨性,只喜歡和孩子們呆一起。這個暑假,一共教過7個孩子(比計劃的5位多出了2位),雖然她們斷斷續續的來,但只要有一個孩子上課,我都會認真備課,盡量讓課程生動有趣,簡單易懂些。
有一次,在上MY BODY這一課時,總覺得,除了讓孩子們認識自己身體各個部位的英文表達之外,還應更多,所以,我加入了很多老師都不會涉及的性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隱私部位以及保護好自己的一些注意事項,一起討論一些案例,這堂課,孩子們聽得特別認真,參與度很高。之后,就可以常常聽見妹妹說:“媽媽,女孩子洗澡,上衛生間,男孩子是不能看的。”你看,教育真的需要結合日常實際,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終又以實際行動,回到生活中。
抖音上也有很多英語教得非常好的老師,各有千秋,有一位老師,為了表達風大掃地的英文,特意向旁邊的環衛工人借了掃把,一邊裝模作樣掃,一邊講,地沒掃干凈一點,講完那兩句就還給了環衛工人,個人不是很贊同,無論多優秀作為老師,教書育人,首先,不應該以身作則么?富有愛心和同情心,是最基本的道理,舉手之勞,勿以善小而不為。
當然,窮則獨善其身。天天被我送去杭州讀書,才剛剛6歲,將這么小年紀的他,離開媽媽送去陌生的地方學習,不知道是對還是錯?我總是期望他能像《草房子》中的杜小康一樣,經歷磨難,然后成長成一名勇敢、善良、堅毅的孩子,直到今天上午,他哭著打電話給我:“媽媽,你快到我身邊來,你不要等我長大了,才來到我身邊,我不要看到你老了的樣子。”心如刀割,是啊,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才想起陪伴……
毅然坐上了去杭州的火車,是的,我也立刻要回到你身邊,沒有天天在身邊的這幾天,總覺得空落落的,我又何嘗不想時刻與你團聚?雖然,條件時間不允許,但媽媽會竭盡所能,盡量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生活給每個人都出了難題,看看你怎樣報之以歌?
很喜歡艾瑪沃德森的那句話“If not me.who?”“If not now, when?“當你背起責任與擔當,直面生活的困境時,“there is always a light at the end of tunnel“。
后記
次本書完結于2020年初秋,寫了整整一夏,不過大部分內容節選自我的公眾號“香香媽媽講故事”,將這兩年寫的文章挑了一些做了歸整,便成此書,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本書,特別珍惜,但故事還未完,就像書最后寫的,生活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