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民本經濟

1956年,我在《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文章《企業要有一定的自主權》。當時,我還在第一機械工業部(以下簡稱“一機部”)工作,部里的招待所長期人滿為患,其源頭在于企業缺乏自主權,只能“跑部錢進”。我經常到各地調研,看到了一些經驗,也看到了很多問題。我經常講一個故事:沈陽有兩個相鄰的工廠,一個變壓器廠(隸屬一機部),一個冶煉廠(隸屬冶金部),都是政府行政主導的企業,變壓器廠需要大量的銅,由一機部從云南等地調到沈陽,而冶煉廠生產的銅則由冶金部從沈陽調往全國各地。一墻之隔的兩個廠由于行政主導,沒有市場機制,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現在聽起來挺可笑,但當時就是那樣。

浙江為什么有今天?當時浙江的工業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但后來發展得很快,老百姓很富裕,社會很穩定,因為老百姓都在創業。這就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對浙江經驗調研多次后,我提出了“民本經濟”的概念,即政府作為創造環境的主體,老百姓和企業才是創造財富的主體。對民營經濟來說,創業是基礎,創新是關鍵。政府正確轉變職能,百姓就有更多、更大的創新創業空間,浙江的實踐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邁出的一大步。我們過去搞計劃經濟,政府是創造財富的主體,納稅人的錢集中到政府,政府再把錢分到各個部門。

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如何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句話落到實處,如何實現產權保護,如何發揮企業家精神,都需要大膽探索。其中,政府需要堅持三個創新:一是堅持人民群眾是創造財富的主體的理念;二是堅持“非禁即入”的理念,法律不禁止的,企業都可以干;三是堅持依法行政的理念,政府按照法律授權干好應當做的事情,不能有隨意性。

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來。40年來,幾乎所有重要改革的決議進程,我都不同程度地參與,提出建言,因此對改革的整個歷程,我了解得相對多一些。改革開放以后最大的變化是什么?最大的財富是什么?我認為概括起來就是實現四個方面的轉變: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從封閉轉向全面開放;從人治轉向法治。這個轉變過程是長期的,不能說一下子就轉變完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改革事業肯定會在過去的難點基礎上有更大的突破和更大作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业县| 剑阁县| 涿州市| 张掖市| 敦煌市| 盘锦市| 府谷县| 云龙县| 简阳市| 英德市| 南靖县| 宝清县| 英吉沙县| 陇川县| 登封市| 克拉玛依市| 许昌市| 清水河县| 宁强县| 绥棱县| 邛崃市| 克东县| 花垣县| 镇宁| 崇州市| 枣强县| 沈阳市| 新乡市| 金山区| 靖西县| 攀枝花市| 灵璧县| 惠东县| 自治县| 华亭县| 吴旗县| 奎屯市| 新竹市| 天气| 南涧| 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