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尾聲
- 枇杷雪
- 楊清芬
- 1684字
- 2023-02-02 21:26:12
我把僅存的丹青的照片,小心翼翼的珍藏在筆記本里。在想她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對著照片跟她說說話兒。說得最多的話是:你說要跟“小胡”生一屋子孩子的……。姐不怕麻煩,就想幫你帶大那些小寶貝嘛。如果你沒有遭受那場災難,你現在跟姐一樣,都兒孫滿堂啰。
好多年后,我要遷居外地,鄧松向我要他姐姐的照片。我只有唯一的一張丹青的珍貴照片,哪能隨便給他呢?那些年還沒有復印機,要有底片才能洗出照片,我拒絕了弟弟的請求。
但是,我把這件事當作最重要的事記在心里,年年都去照相館里打聽,能不能洗出沒有底片的照片。直到二零一三年五月,終于等來了可以復印照片的機會,我一下放大復印了好多張。接著,把照片給鄧松郵寄過去。打電話告訴他時,聽到弟弟悲勳的哭聲。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我在公園,不期而遇十幾年沒見面的唐茹。她的第一句話就說,鄭芬(丹青)那個好人,如果現在還活著的話,那該多好啊……。
二零一五年五月二十九日,聯系到失去信息的曹韋文,我倆在電話中聊到丹青過去的往事時,都咽喉哽哽,悲傷流淚。那深深的友誼都刻進我們的心里,難以忘懷。
有了手機網絡,跟許多朋友都取得了聯系。幾十年過去了,朋友們都還記得丹青,真的好感動啊。謝謝所有記得丹青的朋友,同學和老鄉們。
《枇杷雪》這本書,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最想做成的一件事。一直想把丹青的事跡寫出來,又不知道寫書有哪些規矩,不敢提筆。后來看了一本“亂時候,窮時候”的書,那個作家說過的一段話,對我啟發很大。寫你經歷過的事,你對面坐著一個人,他從來沒聽過你講的故事,你要從頭到尾講給他聽。
我下定決心寫書了。九歲的孫子知道我要寫書,他可樂了,小小的一個人哪,有時說話象大人。他建議我在電腦上寫書,說是便于發表。
古稀之年學寫書,真是困難重重。我不會用電腦,不會打字。還是上小學六年級那年,學過半學期的拼音,早已忘得一干二凈。擺在面前的一大堆難事,小孫子都全部攬下。他教我讀拼音,查字典,查資料。還下載了《沁園春.詠雪》《二泉映月》《賽馬曲》的二胡獨奏曲。讓我重新體驗到年輕的時候,跟朋友們經歷的友誼和情感,重新回憶起那些難忘的往事。
家鄉的房屋拆遷,梧桐樹早被砍光了。只依稀記得一些模樣,葉子大大的綠綠的,枝椏中間長著一串串黃色的梧桐瓢兒。
小孫子又幫忙從網上找到了梧桐樹的圖案,他指著圖案欣喜的對我說:
“姥姥,那一串串梧桐瓢兒,好象倒掛在樹上的小船啊……?!甭犓@一說,我的靈感來了。
開始寫書的時候,我一邊回憶,一邊流淚,一邊寫。孫子放學回家教我打字。我一個人的時候,因為拼不準拼音,只好每打一個字,就要查一次字典,比較難的字母,還要查幾次字典。
丹青的影子時刻浮現在我眼前,她活潑愉快的笑臉,還有振振有詞的會場講話,都歷歷在目……。她在短暫的人生中,做出了那么多感人的事跡。我要讓人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曾經有一位堅持正義,勇敢,善良的好女孩。
雖然是過去了幾十年,難忘的往事在心里刻下深深的印記?!惰凌搜愤@本書,就是我對摯友的深切懷念吧。
母親一生清貧,與世無爭。仙逝于二oo七年,享年九十五歲。
書中的人物,除了鄧丹青和謝雨秀已不在人世,其余的七個朋友都兒孫滿堂,歡度幸福的晚年,享受著天倫之樂。
通過朋友幫助尋找,跟失去幾十年音訊的爾奇取得了聯系,他也知道了我們當年分手的原因。他給了我最好的回答。
歲月依舊情依舊,
雖然轉眼已快半個世紀,
但感覺尤如就在昨天。
依然是秋雨漫漫的中秋,
依然是青麻紡車邊綿綿的細語,
一切都晃然還在眼前……。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在我心中已鑄成永恒!
我們再次面對時,已是古稀的白發老人了,再也回不到過去,怎不讓人熱淚盈眶呢?……。
讓我欣慰的是,爾奇沒有辜負我的期望,他沒有由此自暴自棄,而是去努力進取,獲得了成功。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能夠相忘江湖的魚,也許是快樂的。
時間,帶不走真正的朋友。
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信任,還有真情。
所有過往,皆成故事。
這些名言名句,也許能撫平心中的傷痛吧!
為了紀念一生中最敬佩,最難忘的朋友,古稀之年學寫書,完成了自己最大的心愿。
枇杷雪是以真人真事,純粹的現實生活寫成的作品,希望大家喜歡。
作者:楊清芬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