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我們最盼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可以放煙花……我記得小時候每一次過年前,家里都會買很多糖果和瓜子還有花生,沒有等到過年基本上都被我吃光了,臘月二十八那天家里貼門畫時,爺爺都會教我怎么貼門畫嘴里還說著:“這是門神,保佑我們家平安哩,那些不干凈哩,看見門神都不敢進來”……
我們長大之后,老人最盼年,只有這個時候他們最牽掛的孩子才能回來陪陪他們。長大的我漸漸發現,現在的年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年味,我們只需要一部手機都可以過一天,在哪都一樣,看著老人臉上無奈的笑容讓人心寒,老人一年也見不了孩子幾回,年是他們最盼望的日子,他們為孩子們準備好了一桌子飯菜,可是在這個闔家歡樂的日子卻變成了刷視頻、搶紅包······其實老人們的要求很簡單我們能夠多回去給他們說說話,可是我們連這樣的小事都滿足不了老人,在外人面前憑什么提起孝敬這二字?就因為給老人買衣服、買保健品、每個月給老人打錢?仔細看看他們無奈的表情,他們只能笑著說:“好好好,別再買了,太浪費錢了,我們不需要這么多,年齡大了。”語氣中充滿了無奈和對孩子的愛,怕我們花錢,父母省吃儉用一輩子了,他們知道孩子在外面不容易,幫不了孩子什么忙,不想給孩子增加負擔。有句話他們說不出口“多回來陪陪我們就好了”因為他們怕我們拒絕,可是我們小時候的要求父母總是盡自己最大努力滿足我們、在我們難過的想盡辦法逗我們開心、小時候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
“再苦再累也不能苦著孩子”這是他們的口頭禪。可換成我們照顧他們的時候,我們連他最需要什么都不知道,連他們的頭發漸漸變白、臉上的皺紋日益增多、那雙充滿曾經牽我們走過多少日夜的手也黑黃干燥······我們還有什么資格說愛他們?當你看到這篇文章趁父母還能走動的,帶父母去他們想去的地方看看,他們把一輩子的精力都給了我們,現在我們長大了也該回報父母了,不要留下遺憾,我們的時間還有很多可父母等不急我們,他們就老了。別把愛變成遺憾和自責,比起父母為我們做的這一切我們給他們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