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描繪春節(jié)的古詩中,最有名的大概就屬王安石的那首《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古代人過年要放爆竹,據(jù)說是為了驅(qū)逐一個叫“年”的怪獸;在正月初一那天,全家老小都喝屠蘇酒,這是一種藥酒,能夠預(yù)防瘟疫。“千門萬戶曈曈日”,家家戶戶都沐浴在朝陽的光照中,“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一首七絕詩,每句只能有七個字,所以詩人就做了省略。“總把新桃換舊符”完整的說法應(yīng)該是:都用新桃符替換了舊桃符。

桃符是何物?一到過年,很多人家的門上就會貼上喜慶的春聯(lián),春聯(lián)就是從桃符演化來的。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長方形木板,掛在大門上,左右各一塊。古人認(rèn)為桃木有辟邪的功能,鬼怪一看就害怕。桃符上最初還畫著神人的圖像,很是威武。神人是兄弟倆,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郁壘,主要特長就是捉鬼,捉到之后就用繩子把鬼五花大綁,送去喂老虎。所以天下的鬼見了這兩位神人就哆嗦,而百姓卻熱愛他們,把他們當(dāng)作門神,幫著鎮(zhèn)宅。也有的人家覺得畫像太麻煩,干脆就把他倆的名字刻在桃符上,同樣可以鎮(zhèn)邪驅(qū)鬼。到了春節(jié),家家辭舊迎新,兩塊桃符在門上掛了一年,也舊了,人們就把它們摘下來,換上新的。

百姓覺得桃符上畫上神人或刻上他們的名字都挺好,可文人就想干點兒更有創(chuàng)意的事兒,什么呢?寫對聯(lián)。據(jù)《宋史·蜀世家》記載,后蜀的君主孟昶在除夕那天讓手下的學(xué)士在桃木板上題詞,打算掛在自個兒臥室門口,學(xué)士題好之后,孟昶覺得不滿意,于是自己寫了兩句話:“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這被認(rèn)為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lián)。從此,題桃符就演變成寫春聯(lián)了。由于紙張的大量生產(chǎn),人們逐漸用紙代替了桃木板。

[清] 黃鉞《春帖傭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據(jù)說,對春聯(lián)的普及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可他做了皇帝之后卻很喜歡搞搞文化工程。在定都金陵的除夕,朱元璋就傳旨,要求從公卿大臣到平民百姓,每家都得在大門上貼春聯(lián)。大年初一一大早,朱元璋漫步于大街小巷,欣賞著各種春聯(lián),忽然發(fā)現(xiàn)有一家門上空空的,啥也沒貼,就把主人找來問話,主人為難地表示自己是殺豬的,也幫人閹豬,不會寫字。朱元璋一聽,大筆一揮,一副春聯(lián)寫成:“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前句說殺豬,后句說閹豬,既貼切又有氣勢。

朱元璋寫春聯(lián)靠的是迸發(fā)的靈感,可有的時候琢磨來琢磨去,反而寫不出好對子。有個故事說某人冥思苦想了一副好春聯(lián):“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可又一想:人增壽,這壽被人家增去豈不是虧了,要增也得增在自個兒老媽身上,于是把上聯(lián)改成“天增歲月娘增壽”。春聯(lián)要對仗,這“娘”跟“福”顯然不對仗,于是此人得意地把下聯(lián)也改了。改好的春聯(lián)往大門上一貼:“天增歲月娘增壽,春滿乾坤爹滿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州市| 闽侯县| 呈贡县| 洱源县| 武义县| 怀集县| 灌南县| 民权县| 镇巴县| 读书| 十堰市| 阿克苏市| 九龙城区| 将乐县| 宜宾县| 苗栗县| 喀喇| 桃园县| 宕昌县| 大竹县| 永新县| 仪征市| 儋州市| 桂林市| 广州市| 乌拉特前旗| 章丘市| 苍南县| 达孜县| 从江县| 江油市| 郴州市| 平山县| 雷波县| 南靖县| 平乐县| 克什克腾旗| 怀远县| 伊宁市| 泰安市|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