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危險解除后,于大魚一路尋找,一直走到左景澄尸體附近,才找到沈平的儲物袋。
于大魚沒注意在他離開河邊的時候,飄在洞窟頂部的黑色煙球再一次被盾牌上的羊頭骷髏吸入。
將儲物都撿起,于大魚卻陷入沉思,危險已經度過了,但是接下來才是麻煩的開始。
死尸和骷髏復活,左景澄隕落,紅骷髏都可以推到王馬教修士身上,但是附近這么多戰斗痕跡,如果宗門下決心調查難保不會查到他身上。
雖然這吃里扒外的事情和他無關,但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如果調查的到時候,發現了可能存在大威力的火符。
難保某些人不會用陰毒的手段給他扣一頂通敵的帽子,逼迫他獻出技術,甚至可能最后為了獨霸技術,還要將他滅口。
除非能搞定來調查的人,現在白云觀的話事人就只剩白云坊的寧管事了,于大魚拎著兩個儲物袋坐到一塊石頭上,思考手中能打動寧管事的東西。
想來想去,能打動寧管事的就只有紅骷髏和半步極品骷髏了,雖然這兩樣東西于大魚也想要,但是如果能解決麻煩,獻出也不是不可以。
難的是獻上賄品后,要怎么解釋。說地上撿的?然后告訴寧管事他沒有通敵?只怕這樣做寧管事未必肯收東西,而且會重點懷疑他。
于大魚想的腦袋都疼了,也沒想出個解決辦法。坐在石頭上打開了左景澄的儲物袋,里面有不少靈石,于大魚數了數有六,七百顆靈石,很多符箓和毒粉。
還有一些沒聽過名字的丹藥,想來應該是筑基期服用的,一些宗門的物什,一些雜七雜八用途不明的材料。最后有一本書,但是沒有名字。
于大魚拿出翻了翻,發現竟然是左景澄的用毒心得,厚厚的一本。
里面每頁都寫著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一些地方繪制著圖畫,給人的感覺像是學霸醫學生的筆記本。
于大魚吐吐舌頭,對左管事多了一些敬意,不管在哪,人們總是對付出努力的人另眼看待。
打開沈平的儲物袋,于大魚一眼就看到了魂牽夢繞的靈藥“古安蘭”。
靈藥放在一個封靈盒里,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沒有蓋上蓋子,這才被于大魚一眼認出。
沒管其它東西,于大魚直接將裝著靈藥的盒子取出,重新封好放入了自己的儲物袋。然后才按下激動的心情,再次查看其它東西。
再次打開沈平的儲物袋,于大魚才發現沈平的儲物袋的容量很大,竟然是宗門儲物袋容量的五倍多。
最下面是總數四千多的靈石,看到這么多的靈石于大魚心跳都慢了一拍。
還有數量眾多的凝氣丹和培元丹,這么多東西看的于大魚暗暗咂舌,這沈平難不成是王馬教派的教主不成。
凝氣丹是練氣初期、中期服用的增進修為的丹藥,而培元丹是練氣后期修士用來增進修為的丹藥。
曾經于大魚打算丹藥和石片一起使用,看看修煉能有多快,沒等他實行,就被王清河勸說打消了想法。
據王清河說,宗門中的內門弟子和真傳弟子幾乎都是不服用丹藥的。
因為有不成文的說法,經常服用丹藥會產生耐藥性,導致筑基時服用筑基丹藥效大減。
所以宗門里有志筑基的修士一般都是不服用丹藥的。
王清河還半真半假的說,曾經有一個非常富有的修士,他修行時必定服用丹藥。
開始時修為突飛猛進,但是越到后來藥效越小,他為了保證修行的速度就服用更多的丹藥,最后他服用丹藥時沒有一丁點作用。
當時于大魚還追問后來呢,王清河卻推說不知道了。
王清河所講的例子有點假,但是于大魚卻感覺很熟悉,好像在哪里聽過。
雖然最終沒有想起來,但于大魚還是相信了,畢竟他有石片并不需要真的擔心修行的速度,還是穩妥一些好。
除了靈石和丹藥之外,還有很多凈化符,幾張道心誓和靈契。
以及一些血色木牌,上面寫著于大魚不認識的文字,這些木牌有些是完好的,有些已經裂開,不知道怎么回事。
還有幾張皮子和一個雕刻怪物頭顱的令牌,和萬風儲物袋中的樣式一樣。
于大魚拿出一瓶培元丹,將瓶子中的丹藥倒在手中,黃色的丹丸有黃豆大小,散發著刺鼻的藥味。
瓶中有二十粒培元丹,于大魚不知道培元丹在坊市的具體售價。
但是練氣初、中期用的凝氣丹在宗門兌換都是按粒算的,需要不菲的積分,這增進練氣后期修為的培元丹,只怕價值會翻上兩三倍。
將所有的丹丸裝回瓶子蓋好,于大魚又開始犯難,面對事后的調查,除非能讓寧管事和洞窟里的執事一起隱瞞,否則他絕對是麻煩不斷。
于大魚很早就明白一個道理,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他很聰明,但是比他聰明的人更多。
洞中的戰斗痕跡非常多,一時半會也無法抹除干凈,即使將所有的事情都推到王馬教沈平的身上,想要蒙混過關也幾乎不可能。
除非……除非調查的人也拿了東西,想要隱瞞。
于大魚看著手中的儲物袋,說這些東西不動人,那是假的,即使是筑基修士見了,只怕也要饞涎欲滴。
如果他拿了這些東西,也只能存在儲物袋中,不但不能示人,還要小心翼翼的防止被人窺探發現。
強大的半步極品骷髏不能用,也沒有地方使用。
這么多靈石可以將所有他想要的法器都買下,但是跟骷髏一樣,不能用也沒有地方可用。
即使有爭斗,于大魚依然會依靠火符三型,而不是像其他同門一樣依靠法劍和靈性骷髏,道法對他來說只是輔助作用。
現階段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安穩的修煉到練氣大圓滿然后筑基,而不是這些看上去很珍貴,卻會惹來一身麻煩的財物。
想通關節的于大魚,馬上想到解決之法,只拿他最需要的東西,把所有的財物都留下,留給第一批來調查的人——寧管事和洞窟里的執事,不信他們不動心。
只要他們拿了財物,為了避免麻煩,必然會將所有責任推到王馬教的沈平身上。
即便有蹊蹺的地方,他們也會極力的掩飾,找理由圓回去,因為他們貪墨了財物自己心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