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假期像被按了快進鍵,倏忽而過。郭子豪在家里的日子過得規律又平淡:白天父母外出忙活,他就去二舅的“紅紅火火燒烤”報到,系上那條略顯油膩的圍裙,體驗著并不繁忙甚至有些無聊的“打工”生活,一上午也沒有啥客人,讓人昏昏欲睡。
無聊到他發了一條朋友圈:“五一體驗生活,在紅紅火火燒烤打工,歡迎大家來捧場!包準安排的你明明白白,必必板板的沒包碳~”配圖是他穿著圍裙、站在店門口比著剪刀手的傻笑照片。
沒想到下午,他最好的哥們馬一行帶著李響還真來了。小小的燒烤店因為他們的到來頓時熱鬧了不少。郭子豪終于找到了能說話的人,湊到他們桌旁,一邊幫他們把燒烤放在桌上的加熱架上加熱,一邊聊著高中的糗事和大學的見聞。有人說話的時間,總算沒那么難熬了。他意識到,比起和店里那些年紀大、沒啥共同語言的伙計們待著,能和同齡朋友插科打諢,才是他更需要的放松。
。。。
最后一天傍晚,離別的時刻還是到了。
父親的車停在樓下,母親把他鼓鼓囊囊的書包塞進后備箱,那里面裝滿了她這幾天趕制出來的各種吃的:榛子仁、核桃仁、松子仁……這些都是山上種的菜的,恨不得把整個家的味道都讓他帶走。
車駛出小區,熟悉的街道一點點向后倒退。路邊的路燈次第亮起,昏黃的光暈試圖溫暖這漸濃的夜色。郭子豪望著窗外,只想讓這回家的路再長一點,讓車開得再慢一點。他開始盤算,下一個假期該怎么過才能更充實,讓時間變得更有意義,仿佛這樣就能拖住它飛逝的腳步。雖然這次回家吃得好、睡得好,還做了點“有意義”的事,可三天光陰還是像指縫里的沙,攔也攔不住。
思緒飄飛間,密山火車站的輪廓已然出現在前方,耳邊響起火車站前廣場舞大媽的音樂、鍛煉身體的老人嘈雜在一起熱鬧的聲音。
時間剛過六點,他的車是七點半的。一家三口坐在車里,氣氛有些沉悶。父母重復著那些叮囑了無數遍的話:“注意安全”、“按時吃飯,別老吃垃圾食品”、“晚上別熬夜”、“錢不夠了就說”……郭子豪一一應著,心里酸酸脹脹的,坐了一會,他和老爸下車看廣場有唱歌的、有跳廣場舞的,圍著廣場溜達了一圈。
回到車上,很快到了七點,他不得不下車了。背起沉重的書包,接過母親遞來的路上喝的水,他轉身走向進站口。檢票,進站,踏上熟悉的綠皮車廂。他找到自己的硬座——依舊是靠窗的位置。他最終還是沒有聽媽媽的買臥鋪,或許是覺得自己坐硬座更舒服,或許是想省點錢,又或許,只是有點習慣了這種嘈雜又真實的旅途方式。
剛放好行李,母親的電話就追了過來。
“子豪,上車了嗎?”
“上了上了,剛坐下。你們到家了?”
“到了到了,你爸剛停好車。路上一定注意啊,包看好,出門在外別丟三落四的……”
“知道啦媽,放心吧。”
掛了電話,列車緩緩啟動。窗外的站臺、燈光、送別的人群逐漸加速后退,最終融入漆黑的夜色里。與回家時的雀躍不同,返程的路上,他像被抽走了精氣神,打不起一點精神。窗外的燈火忽明忽暗,卻仿佛失去了顏色;車廂內的嘈雜談笑、撲克牌的甩動聲,都像是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與他無關。他默默戴上耳機,點開岸部真明的指彈吉他曲,舒緩的旋律稍稍撫平了心中的悵惘。
這一夜,車廂似乎格外安靜,身邊的幾個旅客,各自歪著睡覺。他靠在窗邊,在半夢半醒間,聽著車輪與鐵軌規律撞擊的“哐嚓”聲,直到天色漸亮。
“哈爾濱東站快到了!下車的旅客提前準備好行李!”列車員的吆喝聲將他徹底喚醒。
他揉了揉干澀的眼睛,起身去洗手池洗了把臉,從行李架上取下那個沉甸甸、裝滿母愛和家鄉味道的書包。隨著人流擠出車站,哈爾濱清晨微涼的空氣撲面而來。打了個車回到學校,推開211寢室的門,王飛、李秋林和范新已經回來了,正一邊整理東西一邊閑聊。互相打了個招呼,問了問各自假期的情況,他們的假期過得也挺充實的。
放下書包,拿出上課用的制圖工具和課本,郭子豪匆匆趕往教室。
假期后的第一節課是建筑制圖。
徐靜老師站在講臺上,目光掃過下面一張張還帶著些假期慵懶氣息的臉,敲了敲黑板:“好了好了,都收收心!五一過完了,該把精力放回正事了,你們的設計圖都還沒最終完成呢!”
郭子豪深吸一口氣,甩甩頭,試圖把那份離家的愁緒和旅途的疲憊甩開。他翻開嶄新的圖紙,拿起削好的鉛筆。
新一輪的校園生活,伴隨著淡淡的思念和新一輪課程,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