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來,紛爭不斷,生靈涂炭。你想要越人不受欺凌,可這天下百姓,又有誰為他們爭一個太平?”徴言詞激烈。
“當初你仍在姑蘇,我曾游歷越國,越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一位懂得憐惜百姓的君主。然而趙人,魏人,楚人連年遭受戰禍之苦,百姓流離失所,朝不保夕。誰又來憐惜他們?”徴不等淺應答便繼續說道。
“你是幸運的,幸運的遇到了囡囡,否則你怕是很難活著出姑蘇。”徴停頓片刻后繼續說道。
淺轉頭詢問看向囡囡,囡囡點頭。
“當初姬師姐受了師父指示,入宮殺你,只是師姐下不去手。當日我們與那些公子打架的時候,阿哥和師姐都在看著,阿哥見你我投緣,便將你接回了家。”囡囡將當初伍緒欲殺淺而絕后患的想法全部告訴了淺。
“多謝。”淺認真的給囡囡行了一禮。
“越國歸降也不是不能考慮,只是還望秦王應允孤幾件事。”淺似是下了決心。
“大王,不可。只要我在一日,秦軍便過不了浙江。”簡立馬起身阻止淺。
“大王。”范卿等人亦是想要阻止淺。
淺擺手,示意眾人安靜。
“若是越國歸降,不知秦王會如何安置越國?”淺想知道對方會如何對待越地。
“與秦地一般無二,設會稽郡與姑蘇郡。郡守可以交由你們來挑選人擔任。”徴說道。
“好。”淺有些落寂。
“還有哪幾件事不妨說出來聽聽?”徴問道。
“第一,越地免除十年勞役賦稅。”淺看著徴。
“可以。”徴想也不想便應下了。
“第二,越國文武眾臣,秦王須安置妥當。”
“可以。”淺說道。
“越軍并入秦軍,但是秦國大軍不得入越境。”
“可。”淺也是應下了。
“越國不會遞交降書,越地相應事物有郡守定奪。”
“降書只是一種形式,不要也罷。只是越地政事須報備咸陽,官員任免亦要報備到咸陽。”徴可不愿出一個國中國,只是不愿徒增殺戮。
“好。”淺并未指望對方會讓步,見好便收。
“簡將軍,范卿,抱歉。”淺深深對著簡等越國重臣行了大禮。
“大王。”簡等人跪了下去。
“所有的罵名我來背負。”淺上前扶起簡等人。
“大王圣明,何人敢議論?”簡擦了眼角的淚痕。
“至少我們都希望能給黎明百姓一個太平。”徴起身,走到淺等人近前。
“好,我信你。”淺神色深重。
淺走到囡囡面前,囡囡會意,取出了璽印遞給淺。
“這是越國璽印,還望秦王遵守承諾。”淺輕撫璽印,良久,便交給了徴。
“一定。”秦王行禮,接過璽印。
隨后淺親手寫了昭告行文,徴加蓋璽印,交由范卿。
是夜,淺帶著囡囡母子離了富春城,北上。自此越國便也歸入了秦國版圖。
徴派李離率部下十萬大軍南下與章凡會合,準備攻打百越。
淺與徴倒是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淺說放下便放下了,當夜便離開了越國。當著簡的面,徴直接便將大軍派了出去,絲毫不顧忌簡率軍發難。
次日,簡,范卿等人便過了江,同日,越國歸降的消息便在會稽傳開了。范卿將越國歸降的消息昭告越地,簡率軍過了江,隨后將兵符交給了王奔。
兩個月后,徴到了下蔡城,越地已漸漸恢復平靜,越人也漸漸接受了了新的身份-秦人,越軍也已并入了秦軍,王奔讓簡留下五萬兵馬,以作不時之需。
徴于下蔡停留七日便返回咸陽。
三個月后,徴回到了咸陽,同時加強了咸陽城的守備。
次月,咸陽令出:廢分封,化郡縣。
又一月,咸陽令出:廢刀幣,布幣,全國統一使用半兩錢。
又一月,咸陽令出:全國通用小篆,廢除趙,魏,楚,越等地文字。
…………
咸陽令出:征召勞工十萬,修建長城。
此令一出,天下沸騰,各地殘余勢力紛紛借此大肆宣揚秦國暴政。
李離十萬大軍已是深入甌越腹地,章凡率十萬大軍也是攻進了陽禺深處,趙佗自幼長在山中,對于甌越山中瘴氣自有應對法子,眼下已是先鋒官,率領數千人為秦軍大軍鋪路。
同年十二月,徴率秦國文武大臣趕往泰山,欲效仿三皇五帝,于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徴一行人抵達泰山腳下時,卻下起了大雨,同時遭遇了伏擊,秦軍雖有損傷,很快便鎮壓了叛軍。
徴于泰山山頂立碑舉行封禮,號始皇;轉道梁父山舉行禪禮。大典之后,徴巡視泰山周邊各郡,途中又是遇到一次行刺,刺客未見到秦王戰車便已伏誅。
次年四月,子喜不憤秦王暴政,辭別熊羽,離開了下蔡,幾經輾轉,最后于武當山落腳。
現任武當掌門無為,徐福徒孫輩,徐福已不知去向。
淺,囡囡母子如今隱居洞庭山,守著孫伍和伍緒的墓,一家人對山外之事也是毫不知情。
熊羽整日教孩子們習武練劍,倒也悠閑。念平已是長大,半年前便離開下蔡,自行游歷去了。司馬雪母女前些日子到了下蔡城,一住便是一個月。
始皇帝頒布的政令已是漸漸被世人接受,反抗勢力已漸漸回歸日常生活。
冬月,一批術士進了咸陽城,開始宣揚成仙長生之道,徴得知后,便宣見了術士。
“徐福拜見始皇陛下。”咸陽宮殿,徐福行禮。
“徐福,武當不是封山了嗎?”徴淡淡的看著徐福。
“秦國富強,必定可百世,可陛下還能見到百年之后的秦國嗎?萬一出現昏庸無能之輩,陛下創下的偉業豈不是付之東流?”徐福自顧自說著,沒有接徴的話頭。
“哦?莫不是徐道長似乎有什么方法?”徴微笑著看著徐福。
“這些年來,徐福遍訪名山,終于在蓬萊發現了一處寶藥,食之可長生不死。”徐福說著取出一顆藥丸。
“長身不死?朕刺你一劍,你可會死?”徴笑著說道。
“陛下不信便罷了。小民告退。”徐福說著便往外退。
“如若再有人于咸陽散布此等謠言,一律坑殺。”徴并未阻攔徐福。
長城修建第五年,發生坍塌,死傷二十余人。
徴得知消息,喬裝趕往了事發地。
站在長城上,望著艱苦勞作的役工,徴不忍,卻也沒有下令停止修建。
“我于郢都稱王時,師父曾說過,我做不了王。”熊羽,徴相伴同行到了長城。
“北狄犯邊越來越頻繁。”徴說道。
“所有的罵名我來背。我護不住他們這一輩人,但是我希望這長城能萬世長存,助后世之人平掉北狄之患。”徴望著北方。
“這便是我不如你的地方。”熊羽不得不佩服對方的大氣魄。
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