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公孫嶺一行押著芻到了南野,熊羽也是到了南野。
“大師兄,宋云已伏誅。”公孫嶺見到了熊羽,將伏擊之事給對方說了一遍。
“好。”熊羽松了口氣。
“秦國定鼎之勢已成,哎,不知囡囡現在怎么樣了。”越國便成了秦國問鼎的最后一道坎,熊羽有些擔心囡囡。
“是呀,先祖若是知曉有這一日,定會欣慰的。”公孫嶺說道。
“甘悝,你跟我回下蔡還是回秦軍。”宋云已死,熊羽也不打算再束縛甘悝幾人,交由他們自行決定。
“公子,我,我……”甘悝一時不知該如何選擇,想回秦軍,又不舍熊羽等人。跟著回下蔡,又是不甘。
“想回便回吧,又不是再也不見了。”熊羽明白甘悝對秦國的忠誠,也明白,對方想建功立業的心愿。
“多謝公子。”甘悝行禮拜謝。
“先同我一起回下蔡。”熊羽說道。
“是。”
休整三日后,熊羽,公孫嶺,甘悝三人趕往下蔡,其余人押著芻回長沙。
兩個月后,熊羽三人回到了下蔡。
路上,熊羽欲將高嬉許配給甘悝的想法說了出來,甘悝欣然接受了,一路高興的笑個不停。
到了下蔡,熊羽將想法告訴了熊烈夫婦。
“嬉兒不小了,你拿主意吧。”熊母并未反對。
“是。”
王玄一行人押著芻到了長沙,王奔直接差人將芻押往咸陽,同時將宋云人頭示眾。
楚軍主力被破,自此楚國再次滅亡。
王奔派人鎮壓楚地反抗力量,同時安撫楚地民眾。
蒼梧士兵則是分散到秦軍各部,蒼梧王只留下幾名親隨。趙佗跟了王奔,蒼梧王不想耽誤了這個少年。王奔讓王玄試了趙佗,二人平分秋色,便讓趙佗做了李離部下的一名小伍長。
宋云掘開的江口也早已被秦軍重新填堵,郢都,藍田等地漸漸有了人煙。徴亦是下令將一些俘虜,罪犯遷到藍田等地。
收到熊羽的文信,王奔大喜。隨后便率軍趕往下蔡,長沙留守三萬兵馬,同時派一支萬人隊伍隨蒼梧王南下,
熊羽信中說讓王奔一名主事之人前往下蔡,將嘉有的兵馬編入秦軍,同時讓甘悝部下同行。
楚地大局已定,王奔便親自率大軍北上,途經衡山時,下令于衡山扎營,自己帶著甘悝部下,李離,章凡及一百玄麒軍趕往下蔡。
“上將軍。”熊羽,公孫嶺,甘悝等人于城外等候秦軍。
“不敢當,先生高義,王奔佩服。”王奔還禮。
“請。”熊羽將王奔一眾請進了城。
一行人入了縣丞府,落座。熊羽為王奔等人引薦了子喜,諫,嘉有,龍季等人。假已是徹底放下了,住在熊家院落一帶,王奔入城,假并無現身。
“秦王愛才,幾位可愿隨我回咸陽?”王奔拉攏幾人。
“多謝將軍厚愛,只是年紀大了,不愿奔波了,守著下蔡挺好的。”子喜回絕了王奔。
“俺要守著俺婆娘。”龍季見王奔看向自己,一副不情愿的表情,又含著一絲幸福。元塵請劉老爺說的媒,龍季娶了城內李家的千金。
“下蔡挺好的。”諫也立馬表個態。
王奔便不再強求,嘉有及部下五萬兵馬編入中軍王奔部下。龍季留了三千人守備城池,其余士兵也盡皆編入了秦軍。
天下漸漸平定,雖偶有反抗,但很快便被秦軍鎮壓下來。
次日,王奔一行同嘉有一起趕往壽春,帶著五萬兵馬返回了衡山,會軍之后休整半月后便率大軍東進。
一個月后,甘悝娘親到了下蔡。又一個月,甘悝與高嬉的婚禮便開始了。
王奔,章凡,李離也是到了下蔡,囡囡前不久剛誕下一名男嬰,行動不便,只能差人送來了賀禮。
婚禮簡簡單單,新人拜完禮,一眾親朋熱熱鬧鬧吃了頓飯便結束了。
三日后,甘悝便告別妻子,娘親,隨王奔趕往軍營。
秦軍大軍駐扎在澮水東岸,直逼越國邊境。簡率越軍延浙江東岸布防,越軍善水戰,簡有把握將秦軍擋在浙江以西。
徴此刻已是到了前線,本想前往下蔡,只是不知該如何面對熊羽,索性便繞過下蔡直接到了前線。
越國地形狹長,秦軍以江水為界將越國分成了南北兩部。李離率十萬兵馬北上,攻打吳地。
越國所有兵馬已是集中到會稽一帶,秦軍幾乎不傷一兵一卒便攻克了吳地。
秦軍大軍抵達了富春,此刻的富春城已是一座空城,早在秦軍攻打長沙時,富春所有居民便遷到了浙江以東的城池。
秦軍推進至富春城西南方向十余里處,再次扎營。
徴派遣使者前往會稽,如能兵不血刃,當是上上之選,同時派章凡率領十萬借道甌越,迂回繞過浙江,從越國南部打開缺口。
秦越兩軍隔岸對峙,越軍眼下兵強馬壯,據江而守,秦軍寸步難進。
秦國使者到了會稽,將徴的親筆文函呈交給了越王淺。
淺閱覽完畢之后,還是決定親自見見徴。天下局勢已定,這點淺還是看的明白的。
半月后,淺與囡囡帶著幾名親隨渡過浙江,前往富春城。
“師姑。”徴與囡囡見了禮。
“趙兄,許久不見。”淺也是與徴見了禮。
雙方落座,徴直接說起了天下大勢,淺沉默并未應話。最后,淺將章凡率軍南下借道之事也告知了淺。
“趙兄,可還記得當初你我于姑蘇時,我曾說過,我之心愿,只在越人能夠不受欺負。”淺沉默良久,似是在追憶從前的日子。
“記得。所以我希望秦越可以避免這一戰。”徴說道。
“越國憑江又能守得幾時?哪怕填,我秦國也能填出一條路來。更何況一旦開戰,無論勝負如何,越國百姓都必將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徴繼續說道。
淺沉默,囡囡一直沒有言語,她跟來只是預防秦國對淺發難。呆在孫伍身邊多年,囡囡對天下局勢倒也明白,亦知曉徴說的淺反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