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沖破那些不可一世的宿命

很多人在抱怨生活的時候,總是說:『這就是命啊,認命吧!』其實,你的思維、意識、行為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未來的人生。然而,由于時間長遠,你不記得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所以把不好的結果都歸結為『上天對命運的安排』。事實上,你所認為的『宿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

01 陌生,是你下意識排斥的結果

有的人和自己分明毫無瓜葛,卻怎么也不能無視其存在。我總是下意識地排斥他,就像磁鐵同極相斥那樣。

——《宿命》

在東野圭吾的作品里,人們讀到的不僅僅是探案故事,還讀到了人性。在《宿命》中,作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20年前,一樁離奇命案牽出了兩個從孩提時代起就彼此仇視、糾纏不清的宿敵——勇作與晃彥。時過境遷,又一樁兇案令二人戲劇性地重逢。做了醫生的晃彥有著重大的犯罪嫌疑;勇作成了警察,卻歷盡坎坷,郁結難消;令勇作魂牽夢縈的初戀女友美佐子,竟已成為晃彥的妻子……

而警察勇作和醫生晃彥再次重逢時,便產生了戲劇化的內心活動,正如本節摘錄的那樣:有的人和自己分明毫無瓜葛,卻怎么也不能無視其存在。我總是下意識地排斥他,就像磁鐵同極相斥那樣。

其實,小說《宿命》中人物內心的描寫很大眾化(本節摘錄文字所描寫的這一內心活動),只是人們通常選擇把這些內心活動深深地隱藏起來,久而久之,就忽視了這種怪異的內心活動。有些人認為,這是跟你毫無瓜葛的,或者說實際上真的毫無瓜葛,只是你太在意對方了。即便兩人有意識地相互排斥,故意不碰到一起,甚至彼此不認識,但是只要你在意對方,你就無法做到無視對方。就這樣,對方會在你的內心里左右你的行為。久而久之,你的命運就會或多或少地發生偏移。

舉個例子,有個學生叫王浩。上學時,他在學校的榮譽榜上看到別的班級有位同學學習成績比他好。于是,他記住了這位同學的名字。最初,他并不知道對方長什么樣。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知道了對方的長相。雖然兩人并無來往,但是對方的形象卻深深地印在了王浩的腦海里。為了隱藏自己的嫉妒心,他有意識地排斥對方。甚至有好幾次可以認識對方的機會,他都故意地避開了對方。從此,王浩的行為開始跟隨著他的內心走。命運從他看到榮譽榜的那一刻便開始了悄無聲息的改變。

為了趕超對方,王浩默默地下功夫。但是第二年,在榮譽榜上,王浩看到對方的學習成績依然比他好。于是,王浩開始產生了歪主意。他查到了對方的座位號,然后半夜潛入教室把對方的筆記本、課本全都偷走,并扔到河里。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對方的學習進度慢下來。但是很不巧,當他把對方的書扔到河里的那一刻,剛好被學校的保安碰見了,逮了個正著。接下來的情節就可想而知了,王浩受到了處罰。之后,他的內心開始變得扭曲,對學校、同學都懷有深深的戒備心理。他的學習成績也從此一落千丈。

王浩對于自己的遭遇十分懊惱。他認為,這都是宿命,這是命運的安排。所以他對這件事始終懷恨在心。接下來,他的人生更是充滿了陰暗面。即便走進了社會,他還是經常抱怨自己的命運不好。而學校的那塊榮譽榜就是命運的使者,是這塊榮譽榜改變了他的命運。

其實,事實并不如王浩所想的那樣。世界上根本沒有什么上天能安排某個人的命運,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行為造成的。

如果王浩在看到榮譽榜的那一刻,能夠擺正自己的心態,并虛心地向對方請教問題,向對方學習,那么結局就完全不一樣了。在向對方學習與請教的過程中,王浩的學習成績將會得到提高,雖然不一定比對方好,但至少也能讓他自己有所提升。

所以有些人看似是陌生人,但是生活時時處處都會有聯系。一個路過的人,一個在電視上看到的歌手,跟你沒有任何瓜葛,但很有可能會影響你一生。如果你沒有端正態度,而是用排斥的心理看待陌生人,或許就在某一時間,你的命運會因此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這個世界上,人和人之間要打破陌生感,其實很容易。一個善意的問候,就能彼此拉近距離。只有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才能讓你的未來更加光明。反之,如果你覺得對方跟你毫無瓜葛,就有意識地去排斥對方,或許當下你認為這樣做對你沒有任何影響,但實際上你已經失去了一次可以獲得提高的機會。

而人生就是這樣。很多時候,與其說是命運阻擋了你前進的腳步,還不如說是你沒有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機會。因為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都有可能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你的未來。是的,所謂宿命就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而來的。

02 走出被詛咒過的“拋棄感”

總在同一個地方和同一群人做同樣的事久了,有時會產生一種被世界拋棄了的感覺。

——《秘密》

本節摘選的句子出自《秘密》。我們來看這句話:總在同一個地方和同一群人做同樣的事久了,有時會產生一種被世界拋棄了的感覺。初讀的時候發現這句話充滿了厭世感,仿佛又流露出了一種無奈。我們要想理解這句話,還得先了解一下《秘密》講述的故事。

《秘密》講述了兩個人的三口之家的故事。這樣說,可能會讓你感到有點蒙圈兒,兩個人的三口之家?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個故事的梗概:

一次車禍讓真實的三口之家變成了兩個人的三口之家。妻子的靈魂進入女兒的身體,借尸還魂的故事在東野圭吾的筆下由此演繹出來。

愛一個人,就要讓他幸福。車禍司機為了讓不是自己親兒子的孩子保持幸福,超負荷工作;平介為了讓自己的“女兒”感到幸福,任性放手;“女兒”為了讓“爸爸”感到幸福,開始扮演“女兒”的角色。如果讓世人知道“女兒”和“爸爸”的真實身份,世人估計會瘋掉吧!有些看上去很玄幻的事情也有可能是真的。

后來,平介告訴妻子,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妻子盡管很驚訝,但是她決定按照丈夫的意愿生活。于是,她開始模仿女兒的生活習慣,妻子的身份慢慢褪去,女兒的身份逐漸占據了生活的主流。故事的結尾,在女兒的婚禮上,平介發現妻子一直在偽裝女兒的身份,但是為了生活,二者選擇一起保守這個秘密。

對于讀者而言,這部《秘密》的意義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推理小說那么簡單,而且它更是將一個人的肉體與靈魂的關系剖析得十分貼切。在妻子得知自己的靈魂進入女兒的身體后,她一時間也陷入了迷茫。重新回到了青春期,她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呢?是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還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悠然自樂?后來,為了讓女兒能夠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妻子的靈魂操控著女兒的身體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并且嘗試著讓女兒青春期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在小說《秘密》中有那么一句話:“總在同一個地方和同一群人做同樣的事久了,有時會產生一種被世界拋棄了的感覺。”也許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快樂樂園。那里有我們最好的伙伴,也有我們最美好的時光,我們總是沉迷于其中而享受著生命的美好。然而,當我們走出這個快樂樂園時,便發現原來世界并不是像看起來那么簡單。每時每刻,我們身外的世界都在飛速地變化,而且一旦我們陷入低谷以后,內心便很容易出現一種被世界拋棄了的感覺。

婷婷是一名專欄作家。她的工作使她不得不每天宅在家里,沉浸在自己的領域中,并且不斷地學習。平日跟她交流的也只有那幾個編輯。每天她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雖然偶爾會感覺無聊,然而也算是悠然自得。

有一次,婷婷收到了老同學的聚會邀請。于是她抽空出席。在聚會期間,大家談天說地,從工作聊到了情感,甚至還有同學開始曬娃,交流育兒心得。而婷婷呢?她只能一個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翻著手機里的資料,在喧囂中準備接下來的工作。同學們看她沉默寡言而又專注于手機的模樣,也不愿主動跟她聊天。

婷婷回去以后開始漸漸地減少參加這種聚會。她覺得自己在這種聚會中總是扮演被拋棄的角色,因而她寧可繼續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偶爾婷婷也會感到擔憂。她發現,身邊人的生活已經與她變得漸行漸遠,而她身邊的小圈子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切。

過了一段時間,婷婷終于想明白了:與其在這個小圈子里焦慮,還不如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看一看這個美好的世界。因此,婷婷開始強迫自己去參加各種聚會。在一次次的聚會中,她變得更加開朗善談,并且結識了一些新的朋友。她被世界拋棄的感覺自然也就因此消失無蹤。

很多時候,當我們在生活的舒適區里故步自封時,就會不經意地察覺到生活中的一絲拋棄感。隨著我們的圈子越來越小,這種拋棄感便會被不斷地放大。因而,我們在感到這種拋棄感時,不妨嘗試著努力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從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也許世界對我們的拋棄并不是源自它的無情,而只是它善意的提醒。

03 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必須記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說正因為是老年人,內心常常會有不可平復的傷痕。治療的方法很多,周圍的人不能理解。所以我覺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紅手指》

如果說,一部推理小說最重要的部分是謎題揭開的那一刻,那么東野圭吾所寫的《紅手指》相信定是一部顛覆推理小說概念的作品:這部作品在一開始便公開了兇殺案的兇手,反而利用推理的手法去展示人性與親情的一面。

故事發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里。中年男士前原昭夫下班以后發現后院有一具女童的尸體,而這個兇手正是自己十多歲的孩子直巳。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前原昭夫放棄了讓孩子去自首的念頭。那么,這宗兇殺案總要給警方一個交代。這時候,前原昭夫把目光落在了身患老年癡呆癥的母親身上。

母親前原政惠由于跟兒媳的關系不融洽,并且最愛的丈夫又因為老年癡呆而去世,因而她選擇了假裝老年癡呆來避免家庭的沖突。當她發現兒子要讓自己成為孫子的替罪羔羊時,她有意無意地向警察提示案件的線索。而加賀警官在看穿了事情的真相后,也開始配合前原政惠對前原昭夫開展了一場感人肺腑的人性救贖。

在故事中,前原政惠由于裝作老人癡呆,因而她的所作所為很多時候都不被家人理解。兒子前原昭夫甚至將她看作一個負累,他常常提及的孝道不過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說辭。

在生活中,我們也或多或少地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看到老人的生活習慣與我們有所不同時,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強迫他們按照我們的習慣去生活。事實上,也許時代的發展會讓老人的一些生活習慣漸漸地被舍棄,然而這些老舊的觀念與生活習慣背后也許是一個老人揮之不去的傷痕。

恰如故事里的前原政惠裝作老人癡呆癥一樣,沒有人知道她這個舉動代表著什么。但實際上老人心里卻很明白:她希望通過這個舉動去了解她最愛的丈夫,而她的行為卻總是得不到他人的諒解而使她感到無助。

所以,在小說里有這么一句話:“必須記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說正因為是老年人,內心常常會有不可平復的傷痕。治療的方法很多,周圍的人不能理解。所以我覺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我們都知道,理解是人與人交流中最基本的原則,然而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并不是理解可以消除的。甚至每一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經歷。他們有的行為并不能單純地通過理解去體諒,因為我們并沒有經歷過他們的經歷。

在生活中,我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靜靜的母親在吃飯之前總是將湯和飯倒一些在地上。這種行為讓靜靜感到十分厭惡。然而,不管靜靜怎么說,母親也總是下意識地將東西先倒一些在地上,然后再開始進食。

每一次靜靜在洗地毯的時候都在抱怨,認為母親就是故意給自己找麻煩。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靜靜聽父親講述了關于母親的故事。在母親很小的時候,姥爺就在戰爭中犧牲了。姥姥為了讓母親不那么傷心,于是編了這么一個謊言:“你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把食物倒一點兒在地上,那么父親泉下有知也能夠感受到你的孝心。”

在得知母親這個奇怪舉動的原因后,靜靜非但沒有理解母親,反而開始抱怨她的封建迷信。并且靜靜不斷地給母親灌輸各種科學知識。這讓母親感到很是厭煩,最后選擇了回到老家生活。

在這個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人與人交流最重要的也許并不是理解,而是對身邊每一個人的尊重。畢竟不管怎么努力嘗試去理解別人,我們都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行為。

畢竟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經歷,我們沒有辦法與任何人做到感同身受。一旦別人的行為超出了我們自己的經驗和認知范圍,那么理解自然也就無從說起。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選擇,很多時候這取決于我們成長的環境與性格。這并不是旁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在人與人的交流中,理解也許只是一方面的忍讓。與其這樣,我們不如給他人多一點兒尊重:或許我并不認同你的做法,然而,我卻尊重你的選擇。

我想,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最簡單的交流方式。

04 記住,孤獨會伴你尋找自我

我閉上眼睛思考自己死掉的話能改變什么。如果我的出生是一場錯誤,那么是否只要我死了一切就能回歸原狀?是否能像按下電視游樂器的重置鍵一樣讓所有的問題瞬間消失?但是這個世上又有哪個人敢斬釘截鐵地說自己的出生不是一場錯誤?又有哪個人敢斬釘截鐵地說自己不是某個人的分身?或許,其實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分身,而正因為找不到,所以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分身》

如果孤獨是在所難免的話,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去抵抗孤獨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有一個與你一模一樣的人,他明白你的想法,也懂得你的心思,你們無須語言就能夠懂得彼此的一切……也許你也想過,如果世界上有這么一個人,那么生活也許并不至于如此孤獨。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東野圭吾的小說《分身》里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兩個看似互不關聯的女孩,由于彼此見到了對方而揭開了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鞠子跟雙葉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環境中的兩個女孩。由于雙葉參加一次樂隊比賽而出現在了電視上,因而鞠子無意間發現了一個秘密——兩個女孩居然長得一模一樣。

鞠子從小就發現,自己與父母長得完全不一樣。為了了解自己的身份,她找到了雙葉,并且與這個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孩一起開始探索自己的身世。最終,她們如愿以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兩人都是一次克隆實驗中的試驗品。

得知自己的身份后,兩名女孩都陷入了迷茫,也開始懷疑自己人生的意義。因而,也就有了這句話:我閉上眼睛思考自己死掉的話能改變什么。如果我的出生是一場錯誤,那么是否只要我死了一切就能回歸原狀?是否能像按下電視游樂器的重置鍵一樣讓所有的問題瞬間消失?但是這個世上又有哪個人敢斬釘截鐵地說自己的出生不是一場錯誤?又有哪個人敢斬釘截鐵地說自己不是某個人的分身?或許,其實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分身,而正因為找不到,所以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事實上,雙葉跟鞠子這對一模一樣的“姐妹”并沒有因為對方的存在而解開寂寥。她們反而在追求真相的過程中,陷入了對人生的懷疑與困惑……正如東野圭吾說的那樣: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分身,然而這有什么用呢?哪怕找到了,孤獨還是會伴隨在你我身邊的。

早在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頭奇特的鯨魚,它名叫Alice。1992年,科學家在它身上安裝了追蹤錄音設備。其原因在于一般鯨魚發聲的頻率在15~25赫茲,而Alice發聲的頻率卻有52赫茲——也就是說,這頭鯨魚雖然一直在發聲,然而它的同伴卻沒有辦法聽到它的聲音。它唱歌的時候沒人聽見,難過的時候也沒人理睬。科學家們將這條鯨魚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樣,雖然我們能夠通過語言去交流彼此的想法,然而在真正的自我面前,語言通常都會顯得蒼白無力。相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時候,明明通信錄里有數不清的好友,然而當負面情緒泛濫時,我們始終沒有辦法找到一個知心好友,甚至寧愿躲在房間里獨自消化那些不好的情緒。曾經見過一對情侶鬧分手的時候,女生不止一次地說對方不懂自己。事實上,在生活中向別人索要理解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不管是情侶,抑或是至交,甚至是親朋好友,他們都沒有辦法每時每刻地伴隨在你的身邊,也沒有辦法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你的想法。

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地理解對方的想法,所以我們面對孤獨的時候,只能夠將那些連語言都無法詮釋的情愫與心事在一次次的孤獨中內化,然后在一次次的孤獨中慢慢地學會享受:在沒有急躁、沒有匆忙的世界里,對生活與自身做出思考,想象自己努力的意義,想象未來奮斗的愿景……

誰都會有孤獨的時候,但這并不是我們抱怨與逃避的理由。記住,不要妄想逃離孤獨,因為孤獨會伴隨在我們身邊。面對孤獨,最好的方法是以平常心去包容它,然后從孤獨中尋找自我的靈魂與生命的意義。

05 有時候進是退,退卻是進

雖然從這里去東京上班很不方便,但一個地段不可能各個方面都很理想,或許某種程度上的妥協也是必要的。

——《解憂雜貨店》

作為東野圭吾的成名作,《解憂雜貨店》將人生中許多我們無法逃避的困惑與迷茫一一揉碎了,然后通過一家小小的雜貨店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發現,在《解憂雜貨店》中,所有故事的起因都不外乎這么一個詞語——妥協。熱愛音樂的小鎮音樂人面對父母的衰老與未完成的夢想,他不知是否應該妥協;日本有名的運動員一方面需要照顧身患絕癥的男朋友,另一方面又背負著男朋友的期盼準備下一屆奧運會,她又應該如何選擇呢?

迷茫是每個人在生命歷程中都會面對的。那么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們又應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迷茫呢?其實,聰明的東野圭吾早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并且由雜貨店老板浪矢雄治的兒子浪矢貴之在無意間道出。

懷揣著城市夢的浪矢貴之成年后搬離了童年時的偏僻小鎮。他依靠多年的努力打拼在東京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對于如今的生活狀態,他既滿意又不甘心。正如我們摘錄的那段文字所說的一樣:一方面抱怨著公寓離上班的地方太遠,而另一方面又享受著家庭的溫暖。

在疲憊的生活中,也許他曾經想過逃離。然而,當想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后,他向生活妥協了。如果能夠讓家庭始終保持幸福,那么疲倦的生活又算什么呢?如果在生活中退一步,能夠讓自己在乎的一切都變得更勝一籌,那么這難道不是生活給予自己的最好禮物嗎?

畢竟,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會出現兩全其美的故事。如果我們對生活一步不讓的話,那么我們就只能被囚禁在“取舍兩難”的困境中,惶惶不可終日。

是的,在《解憂雜貨店》這本書里,“取舍兩難”貫穿了每一個故事,有的人在現實與夢想中掙扎,也有的人在自由與約束間徘徊。在面臨選擇的時候,雖然我們都期盼著兩全其美能夠降臨到自己的身上。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那只不過是生活里的一個童話。也正是如此,浪矢貴之才會說出“或許某種程度上的妥協也是必要的”這樣的話來。

在生活中,多少人也是如此。一個人離開了熟悉的家鄉,每天走在陌生的大街上,看著窗內燈火璀璨,卻不知道哪一盞燈是為自己而亮。也許每個人都知道,背井離鄉的人注定會失去那一段溫暖的時光,用熟悉的溫床換來自己一次次的成長。

這是一種妥協,也是在生活的無奈下做出的選擇。每一次妥協的背后,都會有一種無奈的不甘。然而,我們也需要相信,每一份妥協在最后也許都會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果實。

貓貓從小就夢想著成為一名畫家。畢業后的她并不像其他同學一樣努力地找工作,而是每天帶著畫板四處旅游,采風寫生。偶爾運氣好的時候,一些雜志會錄用她的作品,并且給她支付微薄的報酬。但更多的時候,貓貓都過著并不富裕的生活。

如果不是父親患病,也許貓貓的生活會如此繼續下去。然而,在面對父親治病的高昂費用時,貓貓選擇了放下畫板,踏踏實實地在一家設計公司找了一份工作。

忙碌讓貓貓的生活變得充實起來,每天不定時的加班讓她變得身心疲憊。雖然她的心里始終惦記著畫畫的夢想,可每次當她想要拿起畫板的時候,疲倦總是戰勝了她的意志。

偶爾貓貓也會想:如果自己一直如此忙碌下去的話,那么畫家的夢想是否就會漸漸變得遙遙無期了呢?難道殘酷的生活真的沒有辦法容納一個小小的夢想嗎?

沒過多久,公司迎來了一個畫展的項目。由于貓貓工作出色,被提拔為畫展項目負責人。老板偶然看到了貓貓的作品,并且承諾允許她的作品在畫展上展出,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

一年后,由于不斷的努力,貓貓成為一名網紅畫家,而父親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逐漸康復。回想過去一年,貓貓仿佛做了一場夢:本想著放下的夢想,卻因為自己的退讓而真的得到實現。相反,如果她當時一直堅持下去的話,也許現在她還是一個入不敷出的小畫家。

我們的生活就像一條死胡同。當我們站在胡同口,面朝胡同內時,眼前只有那么一條被堵塞了的道路。哪怕我們撞破了南墻,最終也只是感動自己罷了。然而,當我們后退一步,扭過頭時,便會發現,原來生活并不是一條死胡同,在我們眼前還有無數的道路可以通往目標。

誰都是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沒有人知道生活應該是怎樣的。也許我們認為的進步,不過是一份坐井觀天的固執。而有時候適當的妥協,沒準兒能夠讓我們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的確,生活需要激情,但有時候也需要我們后退一步,擴大自己的眼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從另一個意義上講,妥協只不過是我們為換來另外一種可能而必須付出的代價。不用擔心,只要心中還有那么一絲光明,黑暗自然就無法將你侵蝕。

06 放任周遭的影響,是你放縱自己的起點

班上那群壞蛋有時也會要求我們這些普通學生加入他們的行列,如果拒絕他們,下次就輪到自己遭殃了,所以沒辦法,只好加入。那種感覺真是不好,雖然不愿意,但還是欺負了弱者。

——《惡意》

這是取自東野圭吾小說《惡意》中的一個片段:加賀警官在調查一宗殺人案時,發現犯罪嫌疑人野野口修雖然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可實際上每當加賀警官問及其殺人動機時,野野口修卻始終閉口不言。

為了解野野口修的殺人動機,加賀警官將希望寄托在他與受害者共同的初中同學與老師身上。在抽絲剝繭的調查過程中,加賀警官發現了一個突破口:在犯罪嫌疑人野野口修與受害者日高的童年生活中,原來塵封著一件鮮為人知的校園暴力事件。

在當時,野野口修與日高所在的班級里有一名“班霸”藤尾。在藤尾的欺凌下,野野口修與日高由于各自性格的差異而展現出了不一樣的表現:日高由于從小有一種高于常人的自尊心,因而他寧可忍受班霸的欺凌,也不愿與他們一同為非作歹;而野野口修則不同,一開始他總是被班里的壞學生欺負,后來備受欺凌的他決定加入壞學生的行列,成為欺凌同學的一分子。

也正是這一段童年時光,讓野野口修在欺凌同學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了自己的心理原則底線,從而使得他卷入了一次對女子施暴的暴行中。這次暴行最終間接導致了日后的兇殺案,成為他一生的污點。

事實上,環境對于一個人價值觀的建立存在多大的影響,恐怕在此我們無須贅述。正如本節開頭那段文字所寫的一樣:普通的學生為了避免遭到欺凌,因而哪怕心有不甘也只能加入欺凌他人的隊伍。許多人就是在一次次的自我放縱中突破自己的原則底線,從而違背了初心,失去了自我。沒有人天生是一個放任自我的人,只有環境才會讓一個人的行為變得放縱。

在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并不在少數:在婆媳關系中一直處于下風的媳婦,在一次次委屈中選擇了妥協,并且默認了這種“婆婆欺負媳婦”的做法,于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活成了婆婆的模樣;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吵架,從而使得孩子的內心產生了對“吵架”的默認,于是孩子長大后也成為一個暴躁的人……

要知道,任由周邊環境對自己產生負面影響而無動于衷,那是我們放縱自己的起點。舉個例子:在大學的時候,李峰是學校里的風云人物。品學兼優的他在畢業不久便收到了本土知名企業拋來的橄欖枝,并且順利地成為其中的一員。

然而,入職后的李峰發現,部門同事都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勤奮。他們總是遲到早退,工作懶散,絲毫沒有上進心。一開始,李峰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能保持著工作的熱情與沖勁。但過了幾個月,李峰也漸漸地在同事們的影響下開始變得懶散起來。

他開始跟別的同事一樣遲到早退,還加入了同事們組建的“代打卡聯盟”,每天輪流由一位同事按時上班,幫所有的人打卡。有時候,李峰還會將自己的工作推給新來的同事去做,而且他還經常安慰自己:“反正大家都是這么做的。”甚至美其名曰鍛煉新人。每天晚上李峰都和那些老同事一樣用銷售經費來款待部門同僚……

后來,李峰所在的部門進行大換血,李峰和許多同事都被列入了裁員名單。這時候,重新回到人才市場找工作的李峰才發現,這幾年來一直放任的他如今在職場上絲毫沒有競爭力可言。

其實,真正讓李峰被擠到職場邊緣的并不是他自己的能力與學歷,而是身邊環境對他的影響以及這些年來他對自己的放縱。過度的自我放縱讓他失去了社會競爭力與成長空間,從而將自己的一手好牌白白地給荒廢了。

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與思維就像海邊的巖石,在海浪日復一日的一次次拍打中,漸漸地失去了所有的棱角。如果我們任由周邊環境對自己產生的負面影響而無動于衷,甚至為了自己不被排擠而選擇同流合污,那么這無疑是我們自我放縱的開始。

生活就像是一次漫步,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分岔路口,而每一個選擇都足以影響我們最終的目的地。尤其在環境的負面影響中,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決定著我們的未來。至于是在放任中沉淪,還是保持自律,堅守初心,這完全在于你個人的選擇。

那么你呢?你會怎么選?

07 當你發現只剩下自己和你所做的事時,你已經失去了很多

你一直堅持音樂,搞出什么名堂了嗎?沒有吧?既然你不聽父母的話,一心撲在這件事上,那你就只剩下這件事了。

——《解憂雜貨店》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生活的殘酷,無非是因為夢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無法磨滅的沖突。是捍衛內心的烏托邦,哪怕在現實生活中傷痕累累也在所不惜;抑或是選擇隨波逐流,在煩瑣的生活中感受著微弱卻幸福的溫暖?

這是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經歷過的難題,而東野圭吾在他的作品中也不止一次地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在《解憂雜貨店》中他就講述了這么一個關于堅持與放棄的故事。

出身魚店世家的克朗酷愛音樂。他在年輕的時候,不顧家人反對孤身來到了東京。他希望日后自己能夠擺脫經營魚店的宿命,成為一名音樂人。

可現實并沒有給予這個一心追夢的年輕人一絲的仁慈。幾年過后,克朗的奶奶去世。回家奔喪的克朗發現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已經不再年輕,而魚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面對父親的日漸衰老與魚店的沒落,克朗離家的念頭也逐漸開始動搖。

有時候成長就是這樣,生活從來不會阻止我們去做任何事情,然而,時間卻會讓我們漸漸地意識到曾經的年少輕狂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時光。

正如前面所寫的一樣,當克朗提出放棄音樂夢想回家接管魚店的時候,父親跟他說了那么一段話。雖然這對于克朗而言也許是一種無言的激勵,然而事實上他在一意孤行的過程中已經失去了生命中一段美好的時光——他沒有辦法陪伴著父母變老,也沒有辦法得到街坊的認同。

他的生命中只剩下了他自己與他多年來一直追求的音樂夢想,除此之外別無他物。事實上,雖然最后克朗的音樂作品得以流傳下來,可這些都是以舍棄一切來作為代價的。

相信對于很多年輕人而言,夢想是一個遙不可及卻又值得讓人為之奮斗的目標。只是在我們奮斗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曾經妄想為了夢想不顧一切,拋卻那些看似嘮叨的親情以及仿佛阻礙自己追求夢想的勸說……

可事實上,當他們走過這一段年少輕狂的時光,遙望來時路的那一瞬間,他們便會明白:世界上總有一些寶貴的東西是因為我們的偏執而被舍棄,而我們卻再也沒有辦法去彌補這已經消失的美好。

夢想不應該是偏執的借口,拋棄一切也不是圓夢的必要條件。每個人都擁有追夢的權利,也會有成功的機會,但實際上能夠將生活與夢想兼顧妥當,那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生活意義。

野草小姐曾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職場女魔頭”。她從小刻苦用功,憑借自己的努力,在短短的兩年間平步青云。當同齡人還在為了生計發愁的時候,她已經成為某外資企業的一名高級管理人員,管理著一支上百人的團隊。

然而,薪水豐厚的野草小姐過得并不開心。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她的生活中就只剩下了工作。周末的時候,部門同事紛紛組織各種聯誼活動,卻從來沒有人邀請野草小姐。偶爾接到家里人的電話時,野草小姐也只能強忍著眼淚與思念,因為工作的緣故,她將近一年沒有回家了。就連大學時談的男朋友也因為她繁忙的工作離她而去。

每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野草小姐都只能獨自忍受著孤獨。她總是安慰自己說:努力是從來都不會白費的,工作中的價值與其他相比更加重要,總有一天所有那些失去的都會在自己成功以后回到身邊。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不能回頭的單程旅行。那些曾經青蔥單純的愛情,在青春過后將會一去不復返;那些無話不說的友誼,也會被生活的潮水無情地沖淡;還有那純樸憨厚的父母,也會在我們的不經意間漸漸地老去。

如果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們為追夢付出的代價,那么你覺得這一切真的很值得嗎?對于年輕人而言,未來的確是充滿無限可能與美好的。可是,誰也沒有必要為了心中的一絲執念而拋棄一切,活成一座孤島。

如果可以的話,請好好地珍惜生命中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要活成只剩下了自己與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這樣你會失去很多溫暖的美好。畢竟,懂得珍惜當下的一切,未來才有它的真正意義。

08 只想到自己,你的人生會失去整個世界

這樣對我也沒什么好處,不管我有多正當的理由可以殺你,把你送進監獄,對我的人生也沒什么作用。

——《惡意》

在東野圭吾的作品《惡意》中,殺人嫌疑犯在自白書里寫過這樣一個片段:與初美的婚外情被發現后,野野口修想殺害初美的丈夫。然而,野野口修在實施謀殺計劃時不幸被日高發現。失手被擒的野野口修在日高的威脅下變得很被動。

面對失手被擒的野野口修,日高本可以報警讓野野口修接受法律的制裁。但本性自私的作家日高并不愿意這樣做。原因是哪怕野野口修受到了法律制裁并被送進了監獄,或是日高出于“正當防衛”殺死了野野口修,這對于日高而言并沒有什么好處。

于是,日高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日高以謀殺未遂來威脅野野口修,讓他甘愿成為自己的影子作家。這樣一來,日高就可以利用野野口修的才華去提高他自己在文學圈的名望。

事實上,日高做到了。在野野口修的代筆下,日高“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并且一夜間成為日本文學界的明日之星,風頭一時無兩。然而,當看到自己的作品廣受讀者歡迎,但所有的掌聲與名利卻落在日高的身上時,野野口修開始惱羞成怒。因為他才是原作者,雖然不斷地為日高提供優質作品,但是一無所獲。

在委屈與無奈的驅使下,野野口修重新制訂了一次殺害作家日高的計劃。當得知日高即將離開日本的時候,野野口修知道這是最后的機會。于是,他實行了謀殺計劃,成功地殺害了日高。

如果仔細思考這個片段,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出這么一個結論:雖然日高是這場悲劇中的受害者,但是他也需要為這場悲劇擔負一定的責任。

試想一下:在野野口修謀殺未遂的時候,如果日高選擇了通過法律途徑來制裁兇手,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十年如一日地剝削這位“老朋友”的話,那么他的結局也許并不會變得如此悲慘。正是因為他凡事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甚至為了一己私欲而損害他人應享有的利益,所以他才會失去了一切,甚至連最寶貴的生命也被人剝奪。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可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辦法單獨地存活于生活中: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還是在社會生活里,我們都必須與不同的人保持著聯系。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讓我們不被生活孤立的基本條件——所以,如何對待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我們未來活得豐盈與否的關鍵。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與身邊的人互相依靠、互相扶持。只有這樣,漫長的人生道路才會變得更加溫暖、更加輕松:當我們困難的時候,朋友的援手是我們重新奮斗的動力源泉;當我們開心的時候,我們希望有人可以跟我們分享一切;當我們悲傷的時候,也許所有的一切都比不上身邊人一個溫暖的擁抱……

但事實上,生活中很多人總是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建立在自己的一己私欲之上。他們凡事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一旦身邊的事情無法滿足他們的私欲便熟視無睹,甚至避而不談。

自私的人,無疑是在用自私自利來切斷自己跟身邊人的情誼。漸漸地他們活成了一座孤島,與整個世界失去了聯系。

而這樣的故事就發生在你我每一個人的身邊。黃露是一所高中尖子班里的學生。品學兼優的她在入學的時候被大家推選為班長。然而,幾個星期后,大家都開始對這位班長的一些做法頗有微詞。

比如,黃露經常利用班長的身份,要求勞動委員將她的名字從值日名單中移除,把清理衛生的任務留給其他同學。偶爾學校舉辦活動的時候,黃露總是利用職務之便優先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源。黃露遇到不愿意參加的活動時,會要求他人頂替自己的位置……

在一次考試前,老師給黃露準備了一些復習資料,讓她給全班同學分發。但是,黃露心里想:如果把所有資料都給他們了,那么她在考試的時候豈不是沒有優勢了嗎?于是,黃露收起了一部分復習資料,將不完整的版本分發給各位同學,而她卻保留了一份完整版的資料。

后來,黃露意料之中地在考試中折桂,但她扣留復習資料的小道信息也不脛而走。次年,在班長的推選中,黃露以一票未得的狼狽姿態落選。

面對挫折,黃露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將責任推給所有的同學。她覺得肯定是自己平時沒有利用班長職權給他們優待,所以才被同學們孤立了。

只是事實并不如黃露所想的一樣,人與人的關系并不僅是利益的交換,更重要的是彼此的尊重與平等的交流。如果黃露作為班長能夠主動地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幫助他們提高成績,為他們謀取利益,而不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剝奪他們的權利,甚至耍心機、玩手段,不停地打壓他們,那么她的結果也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在生活中,我們誰也沒有辦法脫離群體去生活。在人與人之間的每一段關系中,付出與奉獻的力量要遠遠高于索取與壓迫。正如《惡意》中的這個故事,如果日高選擇原諒野野口修,那么這兩個人的人生也許都會因此而變得更加豐盈。

生活中也是一樣。我們誰也不傻,誰也不愿意與自私的人交朋友。可事實上總有人花光心思,時常計算自己的利益,什么事情都是優先顧及自己。最終,他們只會在朋友一次次的疏離與反抗中活成一座孤島。這樣的人生,難道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真正的友誼,往往是建立在彼此互相尊重與信任基礎上的。用心去交往,帶著善意去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個過客,這才是生活正確的打開方式。畢竟,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你說對嗎?

09 其實,每個人都沒有平凡地活著

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推動這個世界運轉的并不是一小部分天才,或是像你這種瘋子,那些乍看之下很普通,看起來好像沒有價值的人才是重要的構成要素。人類是原子,即使每一個個體都很平凡,無自覺地活在世上,然而一旦成為集合體,就會戲劇性地實現物理法則。

——《拉普拉斯的魔女》

有人說:世界是屬于那一小部分天才的。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東野圭吾看來,真正讓這個世界不斷發展的并不是那些天才,而是那些不斷努力的看似碌碌無為的人。事實上,沒有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是平凡的,他們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著這個世界。

在《拉普拉斯的魔女》這部作品中,東野圭吾通過一宗兇殺案引出了一個多年前的秘密。故事開頭講述的是溫泉里發生的兩宗命案。經過青江警官的調查發現,這兩宗兇殺案的死者都跟甘柏才生有一定的關聯。因此,青江警官將注意力落在嫌犯甘柏才生的兒子甘柏謙人身上。

經過調查,青江警官發現了一個多年前的秘密:甘柏才生認為自己的這個家庭實在是太不完美了,所以他設法將家里所有的人都殺了,并且偽造了女兒硫化氫自殺,妻子亦因此身亡的一種假象。甘柏謙人為了找到自己的父親甘柏才生,想通過殺死溫泉里這兩人的方法引出父親,并且施行復仇計劃……相信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讀者都會認為甘柏才生的做法令人發指,因為家庭的不完美而痛下殺手,想要將家庭里的所有成員都殺死……對于甘柏才生而言,平凡也許是一種原罪,碌碌無為是世界上最無意義的存在。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也許都在過著平凡且奔波勞碌的一生。跟那一小部分站在聚光燈下的天才不一樣,我們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人而已。

然而,難道普通人的生活就沒有任何意義嗎?事實上,東野圭吾在作品中通過原子運動的原理來闡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人類是原子,即使每一個個體都很平凡,無自覺地活在世上,然而一旦成為集合體,就會戲劇性地實現物理法則。那些看上去沒有價值的人,恰恰是推動這個世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的身邊其實并不缺乏一些普通的人。我們每個人都為了生計奔波,為了未來勞碌。有時候,我們也會感到迷茫與頹廢,但事實上這并不阻礙我們從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與成就。

剛剛畢業的黃國在步入社會后終于看清了自己的能力所在。在職場上屢屢碰壁的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每日如常的通勤與上班使他感覺自己不過是公司的一顆螺絲釘,因而他不僅看不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價值,而且還心懷著一種“隨時被別人頂替”的消極思想。

然而,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卻改變了黃國的想法。公司最近承接了一個重要的項目,黃國所在的部門需要每天加班加點地去完成任務指標。經過幾個月的辛勤勞作,公司的產品在項目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黃國所在的部門也得到了領導的嘉許與獎賞。

看著興奮歡呼的同事,同樣興奮的黃國突然明白:也許一個人的價值對于這個社會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對于一個團隊而言,每一個人都是不平凡且不可或缺的一員。當一個個看似平凡的人走在一起時,卻能夠迸發出不平凡的力量。

很多人認為,社會的發展取決于那些站在金字塔頂尖的天才,然而這并不代表我們能夠忽視每一個平凡人的力量。正是他們的一次次奮力拼搏,一次次努力上進,讓這個社會在時光的推移下不斷地進步。那些看上去每天奔波勞碌的人所不知道的是,他們所燃燒的力量并不會白費,他們的人生也不會平凡且沒有意義。也許他們的努力能夠讓身邊的人有所改變;也許他們的奮斗讓一部分人的生活變得更加舒適。所有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都在一點一滴地改變著這個世界;所有看似平凡且沒有價值的存在,都是生活中不一樣的煙火。

其實,沒有一個人是平凡的,他也許是組織里不可或缺的一員,也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中流砥柱,是身邊人的精神寄托,也是平凡世界里的奮斗者……所以當生活不如意的時候,我們不必妄自菲薄。只要我們奮發向前,總能夠在平凡的人生里創造出自己的不平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岚皋县| 杂多县| 青铜峡市| 三都| 博罗县| 鄂尔多斯市| 关岭| 大厂| 永安市| 三原县| 浦江县| 桃江县| 滦南县| 和静县| 磐石市| 资源县| 河间市| 东安县| 汉阴县| 景谷| 东丰县| 邹城市| 吴桥县| 安国市| 孟连| 温宿县| 姚安县| 名山县| 毕节市| 大新县| 万宁市| 桂林市| 吴川市| 绍兴市| 南陵县| 泰兴市| 油尖旺区| 新余市| 葵青区| 堆龙德庆县|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