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告訴孩子“慢一點,不用著急”。有些孩子性格很急躁,比較沖動,總喜歡一路快跑,所以,父母要經常提醒孩子慢一點,還可以帶孩子做一些好玩的、安靜的活動,讓他學會放慢節奏。
3.孩子在走路的時候,不要讓他吃東西。吃東西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他根本不會注意到腳下。因此,父母可以給孩子立條規矩,走路的時候不許吃東西。
4.教導孩子正確的走路姿勢。父母要告訴孩子走路的時候,站穩,雙眼注視前方,遇到障礙物要避開。尤其是在有坡、崎嶇不平的路上,讓孩子加倍留心腳下。
5.事勿忙,忙多錯。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要教孩子不要急躁,要放慢做事的速度,否則,只會使情況更加惡劣。
34.不要讓孩子獨自走地下通道
由于現在交通的擁堵,以及交通事故的頻頻發生,很多父母帶著孩子過馬路的時候,會選擇地下通道。但是近年來,地下通道的不安全因素增多,有很多事故發生,被稱為“地下通道事件”。為了安全,父母不要讓孩子一個人走地下通道。這樣,孩子才能避免遭遇“地下通道事件”,有效保障他的安全。
小銳今年6歲了,爸媽為了鍛煉他的獨立能力,他們決定新學期開始,不再接送小銳去幼兒園。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小銳沿著爸媽平時帶他走的路,快樂地朝幼兒園方向走去。
當快要到幼兒園的時候,必須要走地下通道才能到對面。這時小銳可犯難了,因為爸爸媽媽告訴他“不可以一個人走地下通道”,這可怎么辦呢。于是,他看看手表,時間還早,就站在地下道入口處等,當看到一群小朋友要過地下通道的時候,他就跟著一塊走下去。
當小銳回家告訴爸媽,他今天過地下道的事時,爸媽一直夸獎他,并告訴他以后也一定要和小朋友們結伴走地下通道。
雖然地下通道設計的初衷是為了便民,減少交通事故。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經常可以看到地下通道垃圾成堆,一走進地下通道,一股難聞的味道就撲鼻而來,還有一些流浪漢在里面居住。有時地下道里面還會發生搶劫、斗毆等事件,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所以,很多人寧愿直接過馬路,也不愿意走地下通道。
確實,地下通道陰暗潮濕,如果照明不好的話,就更加黑暗,乞丐、流浪漢待在角落里,大人走在里面的時候都會覺得恐怖,更何況是一個幾歲的孩子。
因此,父母要像案例中的父母,不允許孩子一個人獨自走地下通道,消除安全隱患,防止有危險發生。
危機應對
1.父母要告訴孩子,無論多急著過馬路,也不能一個人走地下通道。地下通道的人流量相對較少,孩子又手無縛雞之力,萬一要是發生什么情況,孩子無力反抗,也沒有人能及時幫忙。
2.讓孩子結伴過地下道。父母可以教孩子和小朋友一起過地下道,這樣人多可以壯膽,而且壞人也不容易下手。
3.適當告訴孩子地下通道存在的安全隱患。孩子對危險的感知能力比較弱,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地下通道可能存在的一些危險,讓孩子提高警惕。
4.父母讓孩子過地下通道的時候要選擇時機。一般人多的時候,地下通道會比較安全,孩子過馬路的時候要跟著人群一起,這樣可以有效保證孩子的人身安全。
35.不讓孩子在井蓋邊玩
孩子總是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父母一不留神,他就可能跑到別處去玩了。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父母要留心孩子的去處,告誡孩子不要在井蓋邊玩耍。這樣,可以引起孩子的重視,從而可以減少孩子在井邊受到傷害的可能性。
有一對夫婦帶著兩個孩子在外地打工。一天,兩個孩子在民用房的院子里玩,突然,7歲的哥哥大聲喊著:“弟弟掉井里去了。”等大人聽到喊聲,往井里一看:幸好孩子掛在井中還沒有掉下去。原來,他在往井下掉的過程中,胡亂抓住了一塊卡在井口的三夾板,三夾板離井口也有一段距離,但是依然可以看見孩子的頭。
于是,大人立刻報警,成功將孩子救出來。孩子被救出來之后,臉色發青,已經失去了意識。幸好孩子被送往醫院后,沒有什么大礙。
事后,從孩子哥哥那里得知,井口上當時蓋著三夾板,兩個孩子就坐在上面玩。沒料到三夾板被壓碎,坐在中央的弟弟連同三夾板一起掉入井內。
經常可以看到下水道的井蓋被偷,井口就那樣空著。于是,有些人怕路過的人會不小心掉入井內,就會在井蓋周圍放置一些東西擋著。但是這樣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好奇心會驅使他走過去看看,這樣可能增加了孩子的掉入井中的可能性。此外,孩子有可能會被絆倒或者被反扣的井蓋上的鐵絲傷到,對孩子來說,井蓋邊可能充滿了危險。
案例中的小孩能夠成功獲救,沒有性命之憂,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有些孩子不慎跌入井中,由于搶救不及時,就被溺死在井中。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打“預防針”,提醒孩子不要在井蓋邊玩耍,提高安全意識。
危機應對
1.父母在遇到井蓋的時候,要繞行。給孩子樹立榜樣,不管是井邊施工,還是有什么,都不要輕易湊近去看,讓孩子提高警惕,遠離井蓋。
2.告訴孩子井蓋邊潛藏的危險。父母可以通過舉例子,讓孩子知道井蓋邊曾經發生的危險的事,讓孩子不要在井蓋邊活動。
3.教孩子在井蓋邊遇到危險的急救辦法。意外隨時都可能會發生,防止孩子會在井邊發生意外,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一旦掉入井內,首先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東西,大聲喊救命,然后等待救援;當被井蓋的鐵絲傷到時,請求路人幫忙,也可以打電話給父母或者警察。
4.告訴孩子不要坐在井蓋上玩耍。也許井蓋已經毀壞,如果坐上去的話,直接后果就是掉入井內。所以,父母切不可大意,井蓋邊危機重重,讓孩子在井邊玩耍,就是把孩子置身于危險中。
36.別讓孩子在樓房跟前走
少年兒童是弱勢群體,一個人獨自在高樓跟前走,誰也不能保證不會發生意外事件。為了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長,父母要盡可能地消除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所以,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要在樓房跟前走,提高警惕。
小鵬和小岳住在同一層樓上,剛好他們也在同一個幼兒園上學,所以他們經常在一塊玩。周六的時候,小岳在小區內玩滑板,覺得一個人玩沒意思,就想讓小鵬下來一起玩。小鵬家住在四樓,只要他走到樓房前大喊幾聲,小鵬聽到就會下來了,但是爸媽告誡他“沒事不要在樓房跟前走”,所以他就繞著走到樓房的側面,爬上樓去叫小鵬。
晚上回家的時候,聽到父母閑聊,今天樓下有一個人被樓上的花盆砸中了,而且時間還和他叫小鵬下樓的時間差不多。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社會經驗不足、生活知識缺少和自理能力的欠缺,遇到意外,孩子一般不懂得如何處理。所以,父母要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讓孩子不要貿然在樓房跟前停留太長時間。
確實,在樓房跟前行走有一定的危險性,如高樓上的花盤,垃圾,樓上人隨手倒的水,一些不明物體從樓上飛下來。如果運氣不好就可能被砸中,輕則皮外傷,重則有性命之憂。曾經有人在樓下行走的時候,不幸被樓上掉下來的凍豬肉給砸死了。
當然,這種情況不多見,只是意外,但就是這些意外,經常會令我們措手不及。既然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降臨,就要做好防范措施。那么,父母應該怎樣讓孩子乖乖聽話,不在樓房跟前行走呢?
危機應對
1.教孩子不要往樓下倒水。父母要告訴孩子,樓下隨時都有人在走路,所以不要往樓下倒水,防止倒出去的水淋到別人身上。
2.告訴孩子不要緊靠樓下走。如果必須經過高樓才能到達目的地,父母就讓孩子盡量拉開與樓房之間的距離。這樣即使有墜落物,由于距離比較遠,孩子也能很好地避開。
3.教孩子小心快行。在必經的樓房下,父母要告訴孩子,留心自己的周圍,然后小心快走,減少在樓房跟前逗留的時間。
4.告誡孩子不要往樓下扔東西。如果家是住在樓上,父母告訴孩子千萬不要往樓下扔東西,以免砸傷樓下的行人。
37.孩子走路最好不要吃東西
如果父母給孩子買了好吃的,他肯定會禁不住誘惑,想馬上拿到嘴里吃。但是父母要留心,如果孩子在走路的時候,就不要讓他吃吃東西。這樣孩子才能專心走路,確保他的安全。
媽媽告訴小潔不可以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所以,她一直牢牢記在心里。周六的時候,小潔和媽媽一起去公園玩,媽媽給她買了一串糖葫蘆,可能是很少吃路邊攤上的東西,所以小潔吃得津津有味,還經常停下腳步來吃。
由于時間有點趕,媽媽催道:“寶貝,快點,我們趕時間,你可以邊走邊吃啊!”“媽媽,你不是告訴我不能在走路的時候吃東西嗎?”小潔問道。“哦,對。小潔真乖,那等你吃完我們再走吧。”媽媽欣慰地看著小潔說道。
孩子就是嘴饞,如果父母不告誡孩子“走路吃東西要小心”,他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吃的東西上,根本不會留心腳下或者周圍的情況,更注意不到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否安全。
曾經有個5歲孩子,在路上一邊走,一邊吃冰棍,沒注意路面狀況,一不小心被下水道井蓋絆倒,整個人趴下去,冰棍的棍子戳破了嘴。幸好大人在旁邊,及時帶孩子去了醫院,孩子沒有什么大的問題。
孩子都很稚嫩,一不小心就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傷害,所以父母要倍加留心,尤其孩子走路吃東西的時候,時刻提醒孩子要小心,讓他提高警惕,讓他保證自己安全。
危機應對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以身作則。,無論有多么餓,也不管孩子有沒有在場,都不要邊走邊吃。父母要養成吃東西的良好習慣,要么把東西帶回家吃,要么固定在一個地方吃完,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2.告訴他大人不喜歡邊走路邊吃東西的孩子。孩子也希望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所以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走路的時候吃東西非常不雅觀,別人看了也會不喜歡,孩子為了討人喜歡,再饞也會忍著的。
3.告訴孩子走路吃東西的危害。父母讓孩子知道,走路吃東西,對身體不好,而且還可能只專心車而忽略了周圍的安全情況,很有可能會遭遇危險。
4.規定孩子有些東西不能在走路的時候吃。如冰棍、冰糖葫蘆之類,父母盡量少給孩子買,即使買了也規定不可以在走路的時候吃。
38.預防孩子暈車、船、飛機等
在節假日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帶上孩子出外旅行,但是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暈車、船、飛機等。為了能安全、快樂地出行,并且能很好處理孩子的突發狀況,所以父母在出行前要做好準備,防止孩子在乘坐交通工具時會有不適應的癥狀。
十一長假,爸爸媽媽決定帶著6歲的彤彤一起出外旅游。第一次,彤彤坐飛機去外地,所以她很興奮,登上飛機后,左看看又看看,覺得一切都很新奇。
可是,飛機剛起飛,彤彤就說難受,媽媽警惕地問道:“那你頭暈不暈,是不是想吐?”“恩,頭暈,怎么坐著都還是覺得不舒服。”彤彤無力地說道。媽媽觀察著彤彤的癥狀,聯想之前的暈車常識,就拿出之前準備的暈車藥,讓彤彤吃了半顆,并給孩子聽輕音樂,慢慢地她就睡著了。
孩子乘坐交通工具時,由于耳內的平衡系統對車、船等的運動刺激特別敏感,還有孩子受個人生理、心理和環境的因素,會出現暈機、暈船、暈車的情況。如果父母不提前做好預防,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眩暈、惡心、嘔吐、腹瀉、臉色蒼白等狀況。
很多父母自己不暈車,就對暈車沒什么概念,但是孩子不一樣,不管他暈不暈車船等,都要在出行前做好預防。否則,孩子一旦在高速公路上暈車,又沒有暈車藥,那孩子受罪不說,還有可能會出現什么危險。
危機應對
1.買一些暈車藥。父母應該買一些適合兒童吃的暈車藥,然后在出行前的半個小時至四十分鐘讓孩子吃下。
2.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在上車前,讓孩子不要吃得太飽,要少吃高脂肪或者油炸的東西,如巧克力、牛奶等都最好不要讓孩子吃。
3.盡量讓孩子睡覺。如果乘坐的是長途車,當車上逐漸安靜的時候,父母就可以讓孩子聽一些輕音樂,讓孩子盡快入睡,這樣可以有效減輕孩子的暈車癥狀。
4.給孩子選擇一個好位置。父母最好給孩子選擇一個靠前、靠窗的位置,車上的這個位置不會太顛簸,并且空氣流通較好,能夠有效減輕孩子乘車時的不適。
5.給孩子貼防暈耳膜,可以有效防止孩子暈車;還可以給孩子涂擦風油精,減輕孩子的暈車癥狀,而且不會對孩子產生什么副作用。
6.在乘坐交通工具的途中,父母可以給孩子講故事或者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游戲,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會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這些都能減輕孩子的暈車癥狀。
7.保持良好的乘車環境。抽煙、臟亂的環境都會引起孩子的暈車癥狀,所以父母要保持環境的干凈、舒適。
39.帶孩子爬山要注意安全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很多父母喜歡帶孩子去爬山。確實,爬山是鍛煉孩子體格的好機會,但是父母也知道,孩子總是喜歡動來動去,所以在爬山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老實一點”,注意安全。
星期六的時候,小偉看了電視以后,看到上面說爬山很好玩,就跟爸爸說要爬山。本來爸爸不想去,說爬山危險。可是,小偉一直圍著爸爸轉,于是爸爸拗不過,就帶著他去爬山了。
剛開始的時候,小偉很興奮,爬得很快。爸爸一直在后面讓他慢一點,可小偉還是卯足了勁往上爬。山越來越陡峭,爬到半山腰的時候,小偉的腳步開始慢下來,走路也很懶散,搖搖晃晃的。爸爸看到小偉這個樣子很擔心,怕他會發生意外,于是,就叫住小偉說:“別爬那么快了,咱們休息會兒吧!”
小偉同意了,他和爸爸找了個安全的地方并肩坐下來。然后,爸爸趁著休息的空,給小偉說了爬山注意的一些事項,如走步要穩、不要快,嚴格按規定的路線走……
確實,爬山對孩子的好處多多,不僅能強壯孩子的身體,還能鍛煉他的意志力,培養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成就感,這些都有利于激發孩子接受挑戰的勇氣。
但是父母都知道,孩子的好奇心很重,在爬山過程中很可能會遇到危險,如摔跤,撞到樹上,從山上滾下來,腳踩空滑一跤……這些都有可能會發生,所以父母要提高警惕,緊跟在孩子身后,必要的時候牽著孩子一起爬山,防止孩子有意外發生。
危機應對
1.一定要在大人陪同的情況下,才允許孩子爬山。孩子太小,不能獨自爬山,所以務必要有大人陪伴,多加注意,才能避免孩子在爬山過程中會出現意外。
2.交給孩子正確的爬山姿勢。上山和下山的姿勢都不一樣,所以父母要讓孩子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走準、走穩、走好每一步。
3.告訴孩子登山的注意事項。在登山之前,爸媽就要向孩子說明登山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如不吃不認識的蘑菇和野菜,不碰山上的小蟲子,那些東西都可能有毒,讓孩子心里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