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封賞大典
- 大秦將相
- 騎鶴呀
- 3127字
- 2020-07-02 18:55:06
秦王政二十六年的歲首大慶,是嬴政自加冠親政以來最為隆重的一個慶典。
天下一統,歸于大秦。自孝公變法后,經六世之韜晦,大秦國終于蕩平中原、掃清六合。
此時的咸陽城,君臣也好、黔首也罷,個個欣喜若狂、興奮不已。嬴氏宗祠外的祭壇四周,早就已經圍滿了前來觀禮的文武百官、黎民百姓。
楚南雄與弄玉剛從山林中回來,就被趙高請到了一邊。他也不管隨身跟著的三位小公子,一邊推開人群、一邊拉著楚南雄走向祭壇,期間還多次埋怨道:“公子怎么才來?大典就要開始了!”
三位小公子自然被弄玉帶去了。楚南雄在人群中掃視一圈:百姓被遠遠的攔在外面,侍衛們也不得靠近,臺上臺下坐滿了成千上萬的文武群臣。
大家側目看來,全都在等著他。
楚南雄不敢耽擱,急忙尋找自己的席位。
他雖仍是客卿身份,但若論起名望、手段,已然是咸陽城中第一人。因此,他的席位絕不會低。
然而,令楚南雄沒有想到的是,兩列文武之中,居然沒有他的座次。
他正有些錯愕,就見嬴政笑了笑,指著右手前的一處空位道:“你過來坐在這里?!?
楚南雄微微一驚,皺眉道:“這如何使得?”
嬴政笑道:“過來坐吧?!彼m輕描淡寫,可語氣中自有一種不容反駁的意味。
楚南雄也就不再推辭,拜了拜,來到嬴政案前右手處坐了下來。隨后,司馬欣、蒙繼二人便自人群之中快步走出,站在楚南雄身后。
文武群臣隨即爆發出一聲聲驚呼。眾人雖都見了嬴政右側的席位,但大多以為,這席位是留給老王公嬴岳、或者親王叔贏疾的。哪怕再不濟,也該是宗正、奉常等人的坐席。
眾人何曾想到,嬴政竟點名讓楚南雄坐在那里。
但轉念一想,似乎也理當如此。楚南雄自入秦以來,其做下的許多事端,無一件不是令人嘆服動容的大事。
肅清傳令、整頓吏治,東出伐齊、西面救災,每一件事都可稱為大功。更何況,這些功勞全都出自他一人之手。
這么議論一番,群臣便漸漸安靜下來。對于楚南雄的席位座次,眾人都深表贊同。
秦王政二十六年的歲首大慶,一為慶賀天下一統、九九歸一;二來,自然是要論功行賞、拜相封臣。這些事情,早在齊國覆滅之時,眾人全都想到了。
甚至在關于封賞的細節上,大家也都能夠推出個大概來。
文武群臣,大凡與東出伐齊有關的,都會得到賞賜。功勞在那里擺著、秦律在那里放著,這無需多言,也用不著耍心思。只是楚南雄到底會得到什么封賞,這就不好說了……
待所有人全都到齊后,宗正、奉常便開始禱告祝天、朗讀頌歌。之后,長史李斯手捧祭文,概述了大秦這一年的豐功偉績。
等祭文誦讀完畢、李斯回到席位上時,中車府令趙高站了起來。
歲首大慶的封賞大戲,來了!
趙高手捧王書、走到臺前,在念了一段說辭后,便高聲叫道:“大農令鄭國聽封!”
鄭國心頭一顫,隨即快步而出,俯身拜道:“鄭國在。”
趙高朗聲道:“大農令鄭國,因東出屯田、西歸治水有功,進爵左更、升為治粟內史,位列九卿。”
鄭國慷慨動容、激動不已。司農院已改制為府,他本為大農令,實際上已經是府令,與九卿平級。
可今日封賞大典,嬴政居然再次為他進爵、并加封為治粟內史,以王命詔書坐實了他的九卿之位。他一區區水工、又是間諜出身,做官能做到這個份上,夫復何求?
鄭國三扣九拜、五體投地,等謝過天恩后,便朝著楚南雄恭身抬手道:“公子,老漢多謝了?!?
楚南雄微笑頷首,也不矯情。
司農府內歡呼大叫,沸騰不止。鄭國成了九卿,他們府院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哪怕大伙的官職、爵位依舊不變,可俸祿、地位必會硬生生抬高一級。
而這一切,全拜楚南雄所賜。
鄭國領了詔書、退回席位后,趙高又拿起一卷帛紙,叫道:“石室令聽封?!?
石室令驀地一驚,眼睛瞪得銅鈴一般大,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
趙高再次叫了一遍:“石室令上前聽封!”
石室令滿面狂喜,竟脫口而出道:“居然有我?”
文武群臣聽到,全都忍不住竊笑起來。嬴政也忍俊不禁,笑瞇瞇的向楚南雄看了過去。
趙高道:“河渠決堤之患、禍及九縣,石室令不顧艱險、不懼危難,以開山鑿石之功,使得九縣之地復歸沃土。進爵左庶長、升為將作府府令,位列九卿。”
石室令一聽,都快哭了。
他是何等人物?小小一名石匠。說白了,刑徒頭子。其祖上原為奴籍,因變法改制,這才得以超脫苦海。只是,他縱然能脫離奴籍,卻仍是賤民。其身份地位,比之當朝權貴固然差了十萬八千里,比之間諜鄭國也有所不及。
他一鑿石頭的,連名字都沒有,能做到石室令已經是感激涕零、叩謝天恩了。他何曾想過自己能做九卿?
就算做夢也不敢想啊!
可趙高口中說的明明白白,將作府府令、位列九卿,絕不會錯!
石室令震恐驚駭,在那里呆滯半晌,竟失聲哭了起來。
他一邊哭一邊扣頭,嘴里嚷嚷的念叨著:“謝大王,謝大王……”
等終于將詔書拿到手里,石室令也顧不得其他,竟當場打開查驗起來。
趙高皺了皺眉,正要呵斥,嬴政呵呵笑了笑,問道:“你認得字?”
石室令咧嘴一笑,“不認得,但老奴認得大印。嘿嘿,嘿嘿……”
石室令憨直忠厚,他這么一笑,滿朝文武也都忍不住了,都附和著大笑起來。
趙高眼見眾人要起哄,唯恐他忘了禮儀、擾亂了慶典時的嚴肅氣氛,便低聲斥道:“還不退下!”
石室令“唉、唉”連聲,接著就對楚南雄一抬手,拜了拜道:“公子,老奴這府令怎么來的,大家都清楚。老奴謝過了!”
一直等他回到席位上,石室令仍是恍恍惚惚、驚慌不已。甚至連后面眾人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都記不得了。
石室令之后,便輪到了彭不更。這一點,更是出乎眾人意料。
彭不更是誰?瘋狗一條。滿朝文武、包括他的上司同僚,都與他有仇。他都咬了一個遍。
就連嬴政,也曾被他當面訓斥過好幾回。眾人還清楚的記得,當初嬴政要修驪山陵寢,彭不更入宮進言,第一句話說的是:“大王要死了?”
這等言語,判個大逆不道、拉出去腰斬都是輕的,哪怕是五馬分尸也不為過!
然而,彭不更似乎覺得還不過癮,末了末了又來一句:“大王要率陰兵攻打冥府、統一三界了?”
得虧嬴政有胸襟、有氣度,換作第二個人當國君,不滅了他的族能解氣?
因此,彭不更能受封是眾人全都想不到的。
況且,職位還不低。
趙高捧著詔書,高聲讀道:“彭不更忠心不二、剛正不阿,因調糧、進言有功,升內史府府丞為典屬國府令。年俸、年俸……”
趙高讀到這里時,突然忍不住嘰的一聲,笑了起來。
眾人目露驚詫,紛紛向他看去。
趙高即刻斂容正色,接著念道:“年俸兩百石,斗食!”
說罷,他一邊嘰嘰的憋著笑,一邊將詔書捧了起來、遮住了臉面。
斗食,即每天按斗發放俸祿。彭不更身為內史府府丞,原本俸祿一千石,為當朝重臣、府吏大員。后來連年被罰,從千石到比千石、八百石、六百石……
等終于淪落到二百石時,嬴政也就不罰他了,改為斗食。
換句話說:包吃包住。
他堂堂一名府丞,一千石的官階,卻是包吃包住的待遇,誰聽了不都得笑破肚皮?
眼下倒好,彭不更混了十來年官場,終于從府丞升到了府令,地地道道的府君??稍谫旱摲矫?,依然是包吃包住。
那些在底下正自發愣的群臣文武、甚至是四周圍觀的黎民百姓,再也忍不住了,全都指著彭不更、嘿嘿哈哈的放聲爆笑。
就連一向溫和如玉的楚南雄,此時也噗的一聲,低下頭捂住了肚子。
彭不更老臉一紅,撅著嘴嘟囔道:“斗食就斗食,有什么好笑的。你們不知道,府院伙房里的飯菜好著呢!”
他也說不上高興、也說不上難過,走到趙高面前領了詔書,隨意的拱了拱手,算是謝恩。之后便抬起頭,狠狠的白了楚南雄一眼。
楚南雄一愣,樂了。這詔書是相府馮去疾寫的、是嬴政親自查看的,與我楚某人何干?你要怪怪他們去,瞪我做什么?
然而,這事楚南雄是解釋不清的。彭不更能被封為典屬國府君、位列九卿,自然也是托了他的福。關于這一點,眾人全都清楚。只是這包吃包住嘛,當真令人捧腹。
彭不更后便是章邯與銅書鐵律,前者被封為少府、掌咸陽宮禁軍;后者被封為左右廷尉,掌天下邢獄;都在九卿之列。
至此,歲首大典中九卿之位已封賞完畢。新晉的五個席位,章邯、鄭國、石室令、彭不更、銅書鐵律,全因楚南雄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