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從你主觀的角度去為任何一個人定性,但這個人并不會因為你定的性而就此定格。
每個生命的個體都是在不斷的成長發生變化。大部分人都會走過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在每一個時期我們對這個世界都會有不同的認識,環境、自我認知都會影響到我們的行為。
自我認知有時候是有限而片面的,這樣我們就需要一個外部環境來給我們一個導向,這個環境的構成包括家庭、社會等等方方面面。
尊重是相互的,你給予了別人什么,你就會收獲什么。
或者說,你想得到什么,你就給予什么。
這個過程可能是需要耐心、愛心、寬容、等待等等,一系列的正能量潛伏、生根、發芽、生長。
但也有可能我們的對象是錯的。
如果是這樣也不必可惜,至少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同樣學習著生活的智慧,它可以幫助我們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容易的趨利避害,將我們不需要的再次排除,讓我們想要的更加清晰。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剔除的過程,我們想要的會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實際,越來越純粹。而我們也會越來越自我。
每一個自我的個體發生碰觸,都將不歡而散。
所以我們需要愛,需要血液相容的愛、需要舐犢情深、需要及時行孝、需要手足兄弟、需要愛人、需要朋友。
我們需要別人去愛我們容忍我們的一切,我們就得先去愛他們、包容他們的一切。
每一個生命得個體,不管多卑微,哪怕是一條狗,都需要被人珍視。這么淺顯的道理,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
生活的智慧還需要慢慢學習,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已經有足夠的情商可以在人事上游刃有余。
世界在變,我們也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