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方承組與薛雨文對峙著,雙方的氣勢已經攀升到一定的程度了,“女魔頭”一聲令下。
“薛雨文同學挑戰方承組同學,雙方預備----開始!”
“薛雨文,沒想到你居然有信心挑戰我,這樣吧,想讓你出手,這場比試你是贏不了我的!”
方承組望著薛雨文挑了挑眉,此時的方承組像是換了個人一樣,一改往日老實靦腆的模樣。
這才是意氣風發的少年!
彭小琳從未見過這樣的方承組,不知不覺中,方承組在彭小琳心中的形象又高大了幾分。
“哼!方承組,你不要太囂張了!讓我先出手,你會后悔的!”
薛雨文也是被方承組的這一番話給激怒了。
“我先來就我先來,你可聽好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方承組聞言微微一笑道:“你這是在請我喝茶嗎?也太遜了吧---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薛雨文聞言,雙目微微一凝,此句詩出自方承組之口時竟被他說得如此得意!
“哼,算你狠!不過先前只不過是開胃菜,接下來才是我真正的實力!”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方承組嘴角微微揚起,他知道這句詩出自于李商隱的《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既然薛雨文用李商隱的詩來和他對決,那么他自然要以杜牧的詩與之一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哦?竟是杜牧的《江南春》,好,那我便如你所愿!”
薛雨文一下子便聽出方承組剛才是背的杜牧的詩句,隨后便是明白了方承組的一絲。
他用李商隱的詩,方承組用杜牧的詩,他們來一場“小李杜”的對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哈哈哈!薛雨文,想不到你還有幾分本事!”
見到薛雨文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方承組的臉上滿是笑容,若是薛雨文太蠢理解不了自己的意思的話,這可就讓方承組有些頭疼了。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
方承組和薛雨文,你一句我一句,斗得是不可開交,場下的同學也都是聽得紛紛瞪大了自己的雙眼。
“他們,他們好像都是在比拼的杜甫和李商隱的詩句誒!”
“杜甫?我去?兄弟你有沒有搞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等等,這些詩句哪一句是杜甫的?這些明明都是杜牧的詩好不好!”
“就是就是!薛雨文用的李商隱的詩,方承組用d杜牧的詩,而且雙方已經較量了十幾個回合了,三十多首不一樣的詩,真是厲害啊!”
“開玩笑,一位可是我們班的語文課代表,另一位則是這次月考的年級第一能不厲害嗎?”
一些稍微會背幾首李商隱和杜牧的詩句的同學,紛紛開始小聲討論了起來。
方承組和薛雨文給他們帶阿里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到目前為止,兩人各自背了二十多首杜牧和李商隱的詩句,而且沒有一句詩是出出自于同一首詩。
這說明這二人的詩詞功底極為扎實,對于華夏的詩詞文化的熱愛程度定是遠超常人!
“不錯,不錯,方承組和薛雨文二人的功底都是極為的深厚,對于世人稱之為“小李杜”,李商隱和杜牧的詩,二人竟是可以一口氣背出二十多首,即便是我,恐怕也達不到他們二人的這種地步!看來今年與古風市第一中學進行的飛花令,倒是可以讓這二人前去,為我函數市第一中學爭光!”
站在講臺下面的“女魔頭”林清照老師,看著方承組和薛雨文你來我往的對決很是欣慰。
今天下午上課之前,薛雨文找到她,說要向方承組挑戰,她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薛雨文是她的語文課代表,實力是毋庸置疑的,當然方承組這次月考更是驚艷到了她。
自然,她對于這場方承組與薛雨文之間的詩詞對決也是極為的期待,這場較量的勝利究竟會花落誰家呢?
“方承組,我承認你的強大超乎的味道想象,咱們也別用“小李杜”的詩了,直接用“大李杜”的詩來一決勝負吧!”
在接完方承組的一句詩后,薛雨文突兀地開口,此時他的額頭上已經隱隱約約能夠看到些許汗珠了,反觀方承組這邊倒是依舊是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
“大李杜”當然指的就是李白和杜甫了。
其實,薛雨文說出這種話來,完全是因為李商隱的詩,他已經快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可看方承組依舊是一副云淡風輕的樣子,薛雨文開始慌了。
所以,他才提出用“大李杜”的詩來與方承組一決勝負。
“好!總之要求你隨便提,我定當奉陪到底!”
方承組極為爽快地答應了薛雨文的要求,在他看來,不論是“大李杜”抑或是“小李杜”的詩,絲毫不影響最后的勝利者是他!
“老規矩,還是讓你先來吧。”
方承組對著薛雨文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立刻是讓薛雨文氣得七竅生煙。
從方承組的言行舉止,薛雨文能夠很清楚地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嘲諷之意。
難道他方承組就這么看不起他薛雨文嗎?
既然方承組都這么說了,那么薛雨文也是毫不客氣,率先開口。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喲?一上來就是將進酒?好!那我就再陪你玩玩兒!”
方承組嘴角流露出一抹淡淡地微笑。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