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秦勉星陪蔣欣辰去了B市的歷史景點,公主祠。
蔣欣辰接的《春景麗》那位明麗公主,正是改編流傳公主祠里面的傳奇故事。這也是她接下戲本的初心,只是她不知道后面怎么變了質,鬼迷心竅般喜歡蕭夜璟。
“眠眠,你說公主又怨過駙馬嘛?”蔣欣辰有些心累地問。
秦勉星咽了咽喉嚨,淡然地說,“誰知道呢?公主險些被送去南蠻和親,這么一位俊逸少年護住她公主的體面,或許心動。
但身為公主的聲譽也被他毀去,更何況這男子從頭到尾利用公主,奪了她父親的皇位,最后還和和美美地同旁人成婚生子。”
“作為外人,不知道她到底如何想,但聽了故事,難免唏噓。”
她直直地看向祠中微微含笑的石像,一下子控制不住眼淚。
“眠眠,對不起,我真的好任性。一直不回應你,一直理所當然享受你對我的好,對不起。”
“我們總以為自己能感化別人、感天動地,其實就是童話看多了,自我感動。
我以為我可以改變蕭夜璟,改變他的冷漠,改變他的疏離,讓他合群些,不那么孤獨。
也許從我心疼他開始,我就一腳踏入了沼澤。像我這樣的人,連自己都護不好,怎么保護別人?”
“沒有,我們忱忱總是這么英雄氣概,讓眠眠自愧不如。”秦勉星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懷抱。
秦勉星大概知道了蔣欣辰喜歡蕭夜璟的原因,“眠眠,我們下午去學校看看吧?我也想知道B市藝校哪里和我們學校旗鼓相當?”
“好。”
也沒到下午,午間兩人就到了大學的小吃街附近。果然是藝術學校周圍,年輕漂亮的面孔和鮮活朝氣的氣色。或許是同行的緣故,雖然喬裝打扮,這次兩人都有被自家粉絲認出。
秦勉星買了小吃,就帶著蔣欣辰匆匆跑離了那兒,又不知道秦勉星從那兒找來的教授。
朱教授親自到保安室,將兩人領去了操場散步參觀。
“我聽小秦說,欣辰你喜歡表演?當初藝考也是自己堅持的。”
蔣欣辰臉一下通紅,她想起十七歲對秦勉星說下的豪言壯志。
“我要站在舞臺中央,感受人潮洶涌,不是為了體驗自己的渺小,而是感受自己的偉大。
當我為觀眾帶來溫暖或是慰藉,人們為我歡呼時,我可以驕傲承認這些榮耀。至少在未來的每一步作品能真正做到尊重藝術,無愧于心。”
這是蔣欣辰成為演員的初衷。
“少年有拼勁有理想是非常好的事情,就怕你們太多沉浸,敬業認真是好事,怕就怕過猶不及。”
朱教授苦口婆心,又端詳看起秦勉星,“這小子當初找上我,就是在戲里面出不來。”
“體驗派演戲,真情實感,情緒爆滿,導演拍的喜歡,演員選的也舒心。
就怕遇到個什么沉重的題材,就有好些個演員情緒出不來。不是這些演員技術不到家,恰恰相反,太到家了也是一種負擔。”
蔣欣辰去了公主祠后,也隱隱知道自己的問題出處。
“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出戲了,就時常晚上輾轉反側地睡不著,又想起那些個人物。想著想著就哭了,哭別人,也哭自己。
太痛苦了,不知道怎么疏解,就想下意識地跟著劇本走,停在劇本最開始的位置。這樣以后的磨難痛苦,就可以自欺欺人騙過去。”
秦勉星一直跟在后面不說話,聽到蔣欣辰說話,這才開口問她問題,“眠眠,你再站在明麗公主的角度去看蕭仲景這個人物,你覺得你如果是她最后又是什么心緒?”
“無悲無喜,放下俗世。痛苦是真的,開心也是真的,不幸也是真的。最后青燈古佛,真是徹悟了吧,大夢一場浮屠皆是空。
蕭仲景既然有了旁人,身為公主的尊榮便再也不會回頭茍且。若真是放不下愛不得,早就在城破換主之時,在那城墻邊跳下去了。她去城墻不是為了見證失敗,也不是為了迎接負心漢,她在告別。”
聽完她的心得感受,朱教授笑了,“小姑娘,接戲哪有回避人物的?你這是功夫不到家,下次得好好琢磨,至少文字小結不能少,下次讓勉星監督你,可不能在戲里面出不了嘍。”
蔣欣辰朝朱教授鄭重一拜,兩人回去氣氛也很輕松,就像他們在捅破窗戶紙之前的氛圍。
“眠眠,關于你喜歡我這件事,不知道你能不能寫份心路感受讓我借鑒借鑒?”
秦勉星粲然一笑,拉過蔣欣辰的肩,“你同意了?”
“這可得取決于你,一個晚上,一份心動報告,不過分吧?”
好像結了心里的疑團,一下子就撥開云霧見月明了。愛別人的首要前提,是愛自己。選擇一個根本不會愛上自己的人,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自虐行為。除了自我感動,收獲不到任何人的同情。
沒有一定要和蕭夜璟在一起的執念作祟,好像她真的最喜歡秦勉星,喜歡和他嘻嘻哈哈,輕松又開心,像個小天使。喜歡他的照顧和偏愛,不是心疼和委屈,是想獨占他視線,讓他滿心滿意都是她。
而她也不知不覺滿眼都是他,或許早就情根深種,只是她太遲鈍了,誤把心疼當喜歡。
若是喜歡,自然要求得滿心滿意。否則他身側另有佳人,何苦還要委曲求全?
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會省視他,也該省視他,怎么會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下意識地閉上眼睛,自欺欺人。那不是愛,那是自我感動式的奉獻。
不過蔣欣辰還沒來得及收下秦勉星的信,就匆匆被昊哥接回A市,公司決定將她暫時冷藏。
輿論一夕間爆發,關于蔣欣辰插足蕭夜璟和李渺莎,導致二人分手一時間輿論鬧得沸沸揚揚。
男主角沉寂默許,女主角住院深夜發文指責某女星陰魂不散。
一張蔣欣辰和李渺莎的微信截圖,更是將輿論炒到風頭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