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葬禮不僅僅是葬禮
- 神豪的游戲
- 孤寂與世長存
- 2419字
- 2020-05-18 23:35:19
第二天清晨。
陳昭起了一個大早。
在家里吃了一碗老媽她下的清湯雞蛋面后,陳昭就匆匆地出了門。
當陳昭緊趕慢趕的再走到劉老師家中的時候,遠遠的便是看到從這路口直到山腰的院子的路上,已經擺了好幾道充氣門。
臨近了看著那門上正中央掛著的白布上,有寫著劉睿魁老人千古的,也有記著劉睿魁同志追悼會的。
現在這個時候,陳昭也看得到在這下邊的路道上,停了不少的車輛,有不少的人是到來此地了。
看樣子,都是來給老師送行的。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人穿著很是時尚,本是上了年紀的人了,但是因著打扮看上去很是年輕了不少,也有的人穿了件老舊保暖軍綠大衣,站在空地上抽著旱煙,雖然年輕卻也是看得見的滄桑。
陳昭望著這些人在這下邊各自站立著,他并不覺得奇怪。
畢竟劉睿魁,不僅僅是年輕的陳昭,引領他人生路上的重要導師,同時也是在這個鄉鎮里交了幾十年的書,有小學,也有初中,差不多可以說是這十里八鄉農村里成長起來的幾代人都做過他的學生。
當然,瞧著這路邊停著的車里,有不少是高檔的,只屬于富人級別的豪車,這整個鄉里可從來沒出過能夠開這種車的人物,看著就不可能是老師的學生。
這些車的主人,會是到這里來,只有可能是因為劉老師的二兒子,劉達興吧。
老爺子的二兒子劉達興,此前陳昭并未有過了解也不曾見面過,老師以前的時候也從未在陳昭的跟前說起過他,陳昭也只是聽旁人說起過,這個老師的二兒子是個企業家。
從昨天見了面以后,陳昭感覺也不僅僅老師的這個兒子,劉達興可能不僅僅是個企業家。或許這也是為什么老師從來不談及其的原因所在。
但是陳昭現在無意糾結思量于此,他只是要好好的參加葬禮,再送上自己老師最后一程。
慢慢的往上邊走,那悲鳴濃重著的喪歌越發清晰的聽到。
還是在院前的空地,陳昭又看到了更多的人站在了這里,按著以往這里鄉下的習慣了,凡有白事,又是德高望重,頗有名望的長輩故去,通常都是要做上三天法事,擺上十來桌的宴席,叫鄉里鄉親們吃上三餐飯才算正常的。
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
對于自己的身后事,劉老師他很早就已經定下基調了。
他死后不做什么法事,不搞什么宴席,進行追悼會即可,儀式一切從簡,不躺進棺材里搞什么入土為安,送去火化后將骨灰盒放到公墓里同妻子放在一起便好了。
這是老爺子的意思,而現在,在這院子里,除了拉起來的追悼會橫幅,還有老師的黑白照片立在靈堂外,也確實是遵循著他的意思。
簡單卻與這家鄉的環境大有不同,這是老師的葬禮。
哦,可能還有別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大概也就是在靈堂外邊,是放著一個大紅箱子,在旁邊,便是陳昭所熟知的劉三叔,劉達明在旁邊提筆記錄著。
每當他記錄下一個人,這個人便是往這個箱子里投入一個紅包,
陳昭看見了也便是走了過去,先是到了大箱子前,從自己褲兜里拿出自己提前準備好了的三個紅包,“劉叔,這是我代表我們家,我父親和母親還有我的。”
低頭寫著的劉達興抬頭看向陳昭,見著他手里的三個紅包,“一家出一份,一百元就夠了。”
陳昭聞言,搖了搖手,“誒,這沒事的,我們家現在條件也好了,有條件的話,多出點也沒事情。”
陳昭的話,劉達明也沒有推劇,“嗯,那你放進去吧,我這就記下了。”
“好。”陳昭點點頭,他走到紅箱子,將手里的這三個紅包是投遞進了箱子里。
這是干什么。
看上去是收什么“份子錢”。
其實還真不是,這也是老爺子自己的安排。
倘若說他的葬禮,來了很多人的話,便是希望過來的還能夠記著他這老頭子的人,是多多少少出份錢,這份錢的用途,便是作為鄉鎮中學,村里小學,用來改善提升教學環境的學校經費來用。
在自己的葬禮上,是這樣的提議,在這灰山鄉又還是正南村,都可以稱得上是此前絕對沒有的。
可劉睿魁,他的老師就是這么安排了。老爺子這個老共產黨員,在這件事情上的做法很是獨特。
但是,沒有誰能夠是推拒,就算有,也不可能是擺在明面上來說。
因為,這是占據了道德制高點,拿葬禮的錢去用來當學校,給學生娃娃們的經費,這誰又能夠會不滿的無視呢。
在這農村里,過去的很多時候,家中有什么老人故去,哪怕條件一般的人家,都會是盡量的大操大辦,將白事做的漂漂亮亮的,總不至于太過磕磣,害了自己家在鄉里村里的面子。
面子,不管是讀了書的知識分子,又還是只識幾個大字勉強擺脫文盲水平的農民,都非常注重的。
更不要說對于在農村土生土長的人們來說,哪怕生前是清湯寡水,過著生活的孤單人,都想要自己死后,多少是可以風光一點,至少有人惦記著自己,是能夠給自己送終,能有人給自己操辦后事。
而像是老爺子對于自己的身后事,如此的安排,高尚的,既顯得有些與周邊大環境格格不入,但是卻又在情理之中。
投入了紅包的陳昭,看著靈堂那立著的老人照片。
劉睿魁,他的這位老師啊……
想想過往的一些事情,說句老實話,在被老師引導向共產主義之前,他跟老師的交道并不多。
而在與老師結下師生友誼之后,老師也從很少有苦口婆心,專門給他上課,教導他什么理論知識過。
只是叫陳昭自己去看書,看共產黨宣言,去看那些馬列的書,去看那教員的書,讓陳昭自己在實際的工作經歷中去體悟,感想。直到有什么疑問了,一個人琢磨不到答案了,才是再問道他,老師才會給陳昭解惑。
這位老師啊,真的是陳昭為之尊敬的人生導師,對于陳昭來說,他無疑最特殊的一位!
特殊在于,老爺子他真的是將一個理想主義者從生到死,將自己的信仰貫徹到全部。
這場葬禮也不僅僅是葬禮,也是作為一個模板,給到陳昭以一個方向,一個榜樣!
將來到了哪天,陳昭他垂暮老矣,將要死去的時候,也會是想到老師他給自己安排的身后事。
然后,或許便是按著老師他這樣的方式去做些什么吧。
只是,陳昭也不知道,到了那個時候,自己又是否有像是今天的他這樣。
是否可以踏踏實實的安心離開,覺得就算自己離開了,也會有著這么一個帶著理想,信仰的人,相信他,追隨他,在那遙遠的充滿光明與鮮花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光明的道路就在那里,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子子孫孫前赴后繼,去實現那遠大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得以徹底完成的偉大目標。”
陳昭低聲念叨著。
這是他的老師,平常最喜愛嘮叨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