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小時快學ETF(第二版)
- 上海證券交易所產品創新中心
- 630字
- 2020-04-10 15:57:58
ETF全球發展進程
20世紀70年代,指數化投資在美國興起。1993年,首只ETF在美國面世,即著名的SPDR,它以S&P500為標的指數。隨后又涌現出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QQQ、跟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EEM等成功的ETF產品。1998年,亞洲首只ETF——盈富基金在中國香港面世。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在美國,ETF交易量占到場內交易量的30%,每100個美國人就有兩人持有或間接持有ETF;在中國香港,持有ETF的投資人超過200萬,而其總人口也不過800多萬。

圖1.4 全球ETF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截至2016年底,美國1716只ETF的資產規模約為2.5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3.5萬億美元ETF總量的73%,是世界上最大的ETF市場。

圖1.5 美國ETF數量和資產規模增長
美國投資公司協會于2016年底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有一半的公募基金投資于特定指數的指數基金。在成熟市場中戰勝市場變得越來越困難,故而近幾年美國指數投資獲得資金的青睞,2016年共計有1970億美元流入了指數基金。
另外,我們在研究美國指數股市場時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持有指數股的美國家庭通常有著較高的教育背景和更多的家庭金融資產。我們可以理解為,高凈值客戶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無法直接參與市場投資,于是通過投資指數股的方式來取得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
2005年,上證50ETF在上交所上市交易,標志著國內ETF市場的誕生。隨后,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上交所ETF市場已成為全球ETF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6年底,上交所上市有99只ETF產品,包括64只股票ETF、7只跨境ETF、3只債券ETF、2只黃金ETF和24只貨幣ETF,市值共計3414億元,年交易量達到88535億元。

圖1.6 上交所指數股產品上市時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