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401戶
- 鄰居日記
- 染訢
- 2069字
- 2020-10-14 22:28:24
我和 401 的那戶已經是老相識了。我第一次見到 401 奶奶的那個那年 18 歲的孫子時,就知道他會成為我的好朋友,無話不談的那種。這種直覺伴隨了我前半段人生,我從未質疑過。
但是偏偏我這人又有些臉盲,記住了這張臉又忘記,再加上不怎么與他在樓道里碰見,所以總是一次次在社區活動里碰見,又一次次有想與他說話的沖動,但是又因為沒有時機而準備等到下次;往往等到下次又忘記了。真是一個完整又完美的莫比烏斯環呢。
于是我在一次分發粽子的時候,問了他是哪一戶,他面露懷疑又有點可視化的無奈:“我就是你在的那個單元的 401 戶啊。”至此,我終于認識了他了,雖然過程著實有些丟人。
可能是認識了的緣故,之后不論在樓道,電梯里,在這種社區活動中,我都能碰到他,并且禮貌地互相打打招呼,還能挨著坐,但是沒怎么說話。之后不久,社區組織他們這個年紀的青少年進行一次選拔,來參加全市什么“三好”還是“五好”青年評選活動。看得出機會難得,再加上社區書記極力鼓勵孩子的參與感,在場的青少年都輪著到講臺上講了一遍自我介紹和自己評選的優勢。唯獨他坐著,隊伍從他這里斷開了,但又無縫銜接了下一個。
我坐在他后面的座位上,饒有興趣地打字問他為何不上去表現一下自己,(之前我已經從社區的微信群里加到了他的微信)即使評不上也權當鍛煉說話能力了。他打字過來:“我有我自己想干的事情,絕對不會是這些。”我第一次從一個 18 歲,剛剛從高考的泥沼里掙扎出來,還未分清生活和學習的孩子嘴里聽到這樣的話。當然也許是我落后了,在一年后的現在,我已經聽過很多次這樣的話了,但都沒有從他口里說出來那樣真實,那樣令我觸動,誰知道為什么呢。
因為我見過好多承諾和信誓旦旦,很多被堅守的觀念,被堅持了十數年的興趣在一朝一夕之間卑微到凡塵里,最終都成為了羞愧和不自知。他身上有讓我不自覺間就選擇相信的力量,而他十分篤定。
他的姑姑和我倒不能說是熟人,但到底是有過點頭之交的,甚至之前在一些工作上的空暇時,也曾跟我聊過男孩家的一些情況。先是他父母常年都處在爭吵之中的狀態,動不動還拳腳相向;再說他這姑姑,女強人一個,好歹也是某公司的主管,也是歷經了一次婚姻失敗,之后便一直自己一人,連孩子都沒有,便一直對 401 的這孩子照顧良多,雖說她自己沒有太多的空閑時間,但就論她用心程度而言,是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育了。她告訴她的侄兒不用讀了,去她的公司去當一個小職員,能開十分可觀的工資。
但是明顯這個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他高考失利的時候,在家人一致對他的無聲的譴責中,他跑到我這里來“避難”,他會反省是否是自己的偏執和不屑阻塞了他的道路,這孩子骨子里有有不承認自己屬于卑賤的地方的驕傲,于是他被打壓到了土里,現在他意識到了這種問題,決定用最卑賤的方式最卑微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獨立和生活。
我從沒像佩服他一樣佩服堅持學習的孩子。
但是我其實沒有多喜歡好學生,以前和現在都一樣。當然,這話說出來是要被拉出去各種批判的。人們就會說“你這人是不是自己不優秀,所以就仇優秀啊,就跟窮人仇富一個心理啊?”想罵你的人永遠都能從蛋清里挑出魚骨頭來。
這種“好學生”的判定方法,還是得具體分人,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戰戰兢兢地從最簡單,最基礎地開始學習,尊重每一種生命的每一種活法,小心地走著自己的路,忽視主流和所有的指指點點,不計得失,只關注自身的提升,我從前和現在都祝福他們。
沒有成為優秀的孩子沒有經歷過憂愁和疲憊。優秀的人忘記苦難,失敗的人難言苦難,所以世人便道學習永無苦難。
現在是什么情況呢,大多數的孩子,這里就用大學生舉例子吧,從上大學開始就立下鴻鵠壯志,要考研,要考國考,要當老師,覺得追星挺好考研就考新媒體,覺得心理咨詢師比較能自詡成熟就考研考心理學。
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嘴里高喊著“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口頭語,身子卻已經不由自主地尋著前面的坦途走了過去從我這一年開始,所有的大學老師從大一開始就告誡我們:一定要考研!研究生一出來光憑學歷拿工資,就不知道高了多少!于是現在“全員考研”“全員備考”,大學儼然成了第二個高中。
研究生的專業性就像一個笑話。
從小我就很羨慕那些能安安穩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刷完三四套書眼也不眨,絲毫也不分神甚至還能趁下課沖到辦公室問老師題然后理所應當地在期末摘取一項又一項學科榜首。我為他們感到疲憊,但是人家好像只是享受于學習的熱情和快樂之中...真的嗎?學習真的快樂嗎?
我學習的目的執手讓我更好地享受生活,而不是為了考上一個更高的學習平臺學習更多的知識,永遠沉浸在不知疲倦的考試中。我無法在這些堆積著工具書之中找到認同感和存在感,反而只會愈加擠壓我對于未來的期盼和積極性。
當然只限于我。說這些話頗有些勸人平凡的意味在,但是隨著生活漸行漸遠,我已經看到太多的奇跡成為妄言,平凡的生活依舊平凡,追求優秀的人仍然不自知地追求優秀,忽視了家人,忽視了朋友,忽視了道路。
言盡如此,一條路走到黑,不是單說說那么簡單。不要以為自己一句話,就能囊括了這路上最基礎的倫理道德,最基本的活著,記住這些,也許不會讓你那么卑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