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者的話
我國的古典小說,題材的豐富性、多樣性尤為突出。經過與古典小說專家學者的座談溝通,我們把中國古典小說(白話小說)依照題材內容的不同,大致劃分出如下幾個板塊——
有講述古代名臣斷案的作品,擬稱“名公斷案系列”;
有反映歷朝歷代開國進程的作品,擬稱“開國征塵系列”;
有以家族宗親為核心的英雄傳奇作品,擬稱“家將英雄系列”;
有筆墨集中反映市井生活的作品,擬稱“市井風情系列”;
有傳統武俠類作品,擬稱“俠義雄杰系列”;
有名著大作的續書,擬稱“名著續作系列”;
有表現人間歡愁冷暖的作品,擬稱“世情萬象系列”;
有揭露批判社會異變的作品,擬稱“狹邪煙粉系列”;
有記述神人奇事的作品,擬稱“奇人異事系列”等等;
當然,更有“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等影響深遠、成就輝煌的經典,擬稱“金聲玉振系列”。
將已然滿目的所謂“系列化”出版進一步推向細化、規整化,是“華夏古典小說分類閱讀大系”最根本的特色。強調“類型化”,既是對不同讀者口味的關照,也是對我國古代小說一次有機的整合;“分類大系”的各個系列,分,則旗號鮮明,聚,則大大皇皇。
“分類大系”充分考慮到廣大讀者閱讀的便捷,選擇了目前國內最權威、最流行的版本作底本,通過對疑難詞的釋義與注音,達成對閱讀障礙的“清剿”,版式方面,采用了以降低讀者視覺疲勞為目的的“稀疏化”設計。同時,這套精裝書以比平裝書還低的價位,更表現了它“接地氣”的通俗化、平民化的特質。
希望“分類閱讀大系”受到廣大讀者、收藏者的歡迎。
《英烈傳》又名《云合奇蹤》、《皇明英烈傳》、《皇明開運英武傳》等,章回體小說,全書分為十卷,共八十回。《英烈傳》的作者,過去曾有郭勛和徐渭、徐渭和空谷道人等多種說法,但據很多學者考證,這些說法難以令人信服,目前尚無資料證明。很有可能因為此書在屢遭禁毀中多有改動,先后有多人參與編次梳序。所以,此書的真正作者始終是個謎,今人大多認為是明代無名氏。《英烈傳》是由當時民間流傳的故事改編而成,描寫的是元順帝荒淫失政,各地起義興兵反元。青年朱元璋結交天下英雄,加入義軍后在眾豪杰的輔佐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自稱太祖皇帝。小說圍繞朱元璋的人生經歷,用大量夸張虛構的描寫,生動地塑造了一批英雄賢士的形象。如常遇春、胡大海、花云、徐達、沐英、劉伯溫、郭英、湯和、鄧愈、朱亮祖等人物,作者文采斐然,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深入人心。至今廣為流行的評書、鼓書、評話等曲藝作品,以及在舞臺上屢演不衰的系列戲劇,都是根據《英烈傳》加工改編所成。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五篇中說:“敘一時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數人……較顯者有《皇明英烈傳》。”從“較顯”二字反映出魯迅對這本書的重視。小說是在歷史的基礎上編寫的,客觀上反映了元代末年民不聊生的政治局面,揭露了當時嚴重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同時以朱元璋為中心,引出眾多風云人物,用簡潔的筆墨生動地塑造出徐達、常遇春、胡大海、花云、韓成、劉伯溫、朱亮祖等英雄人物,又以這些人物為重點,安排了一系列精彩場景,使故事引人入勝。
《續英烈傳》描寫的是朱元璋死后,其孫建文帝登基,引起諸王不滿,其叔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靖難,逼走建文帝,篡位為帝。后建文帝入寺為僧。三十多年后,至明英宗登基后,方被迎回宮內。
此次出版,我們對原書中的筆誤、缺漏和難解字詞進行了更正、校勘和釋義,對原書缺字的地方用□表示了出來,以方便讀者閱讀。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有限,其中難免有所疏失,望專家和讀者予以指正。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