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采購國際規則研究
- 孟曄
- 4274字
- 2020-04-10 12:02:10
第一節 采購方法
2012年《政府采購協議》要求采購實體以透明公平的方式進行采購,采取與協議相一致的公開招標、選擇性招標和限制性招標等采購方式。除上述三種正式的招標方式外,《政府采購協議》也規定了可選擇的談判和電子拍賣兩種非正式的采購安排。
一、采購方式
根據招標過程的公開程度,《政府采購協議》規定了公開招標、選擇性招標和限制性招標三種正式的招標方式。
(一)公開招標
公開招標(Open Tendering),是指所有感興趣的供應商均可提交投標書的采購方式。采購實體通過在指定媒介發布采購公告的方式公開采購信息,協議參加方的供應商都可以參加投標競爭。在政府采購活動中,公開招標提供了最大程度的透明,并向最大數量的供應商開放競爭。因此,《政府采購協議》規定的程序性要求完全適用于公開招標。
考慮到透明度和競爭性的最大化,很多國際和國內政府采購制度或規則表達了對公開招標方式的偏好,將其作為主要或默認的采購方式,而《政府采購協議》沒有做出這樣的硬性規定,允許參加方國內政府或采購實體根據情況在公開招標和選擇性招標中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二)選擇性招標
選擇性招標(Selected Tendering),是指采購實體僅邀請合格供應商提交投標書的采購方式。采購實體根據政府采購項目的需要,向已符合參加條件的供應商發出投標邀請,收到邀請的供應商參加投標競爭。選擇性招標在一定程度上有的放矢,可以節約采購時間和成本。但由于有邀請范圍的限制,所以其競爭性是有限的,因而它在許多國際采購規則中僅作為公開招標的一種補充方式,只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才能適用?!墩少弲f議》沒有限制采購實體采用選擇性招標方式,而是從國際自由化角度對選擇性招標內在的濫用風險進行了防范。就選擇性招標方式而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就是采購實體如何選擇參與采購的合格供應商。根據《政府采購協議》,采購實體選擇合格供應商主要有兩種方式:
1. 通過資格預審方式
通常而言,采購實體可以采取資格預審的方式確定合格供應商。為了確保有效的國際競爭,采購實體發布意向采購公告邀請感興趣的供應商參加采購,并按照公平和非歧視的方式進行資格審查以確定合格供應商。
2. 建立供應商常用清單
采購實體將符合參加條件的合格供應商列入常用清單中。在選擇性招標程序中,采購實體可以從常用清單中選擇邀請參加投標的合格供應商。在采用這種方式邀請供應商參與投標時,應該使清單中的供應商獲得公平的機會,并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向申請加入該清單的供應商提供資格審查的機會。
為了確保選擇性招標下最有效的國際競爭,《政府采購協議》要求采購實體應允許所有合格供應商參加特定采購,除非采購實體在意向采購公告中說明了對允許參加投標供應商的數量限制和選擇有限數量供應商的標準。如果在邀請公告發布之日起不能公開獲得招標文件的,采購實體應確保依據上述規定選擇的所有合格供應商可同時獲得這些文件。
(三)限制性招標
限制性招標(Limited Tendering),是指采購實體與其選擇的一個或多個供應商進行聯系,并直接談判合同條款的采購方式。在限制性招標中,不存在競爭和價格機制,是競爭程度最弱的招標方式。作為單一來源采購,限制性招標不適用公開招標和選擇性招標的程序性規定。因此,《政府采購協議》嚴格限制采購實體使用限制性招標,只有在滿足以下特定條件時才可以使用這種招標方式。
1. 公開招標或選擇性招標不可行
如果采購實體沒有對招標文件的要求做實質性修改,可在以下情形下使用限制性招標方式:
(1)無人參加采購。
主要指沒有潛在供應商申請參加采購,或沒有供應商提交投標書。
(2)投標不符合要求。
雖然有供應商提交投標書,但這些投標書均不符合招標文件的基本要求。
(3)沒有滿足參加條件的供應商。
主要指沒有供應商符合參加采購的資格條件。
(4)串通投標。
采購實體提交的投標書屬于串通性質。
上述情形主要指公開招標或選擇性招標后無人投標,或沒有滿足采購實體要求的投標或供應商,導致公開招標或選擇性招標無法進行。
2. 唯一供應商提供
貨物或服務只能由一個特定供應商提供,并且由于以下任一原因不存在貨物或者服務的合理選擇或替代:
(1)有關要求針對的是藝術作品;
(2)保護專利、版權或其他專有權;
(3)由于技術原因而缺乏競爭。
上述情形主要指由于藝術、專利和技術等原因導致該貨物或服務沒有競爭,只能由唯一供應商提供,而沒有其他供應商可以提供。
3. 補充采購
采購實體向原供應商補充采購未包括在最初采購的貨物或服務,如果更換此類補充貨物或服務的供應商:
(1)由于經濟或技術原因,如與原采購所取得的現有設備、軟件、服務或安裝的互換性或共用性要求方面不可行;
(2)將對采購實體造成嚴重不便,或造成采購實體成本大幅增加。
上述情形主要指采購實體為已購貨物或設施更換配件,或因擴大現有貨物或服務的需要進行補充采購,但由于經濟、技術或對采購實體的影響等原因只能向原供應商采購。
4. 不可預見的緊急狀態
在絕對必要的情況下,如由于采購實體無法預見的事件所造成的極端緊急狀況,使用公開招標或者選擇性招標不能及時獲得貨物或服務。
上述情形主要指由于不可預見的極端緊急狀況,采購實體用公開招標或選擇性招標不能及時采購貨物或服務。
5. 商品市場采購
采購實體在商品市場上采購的貨物,主要指價值較低、價格和供貨穩定、采用公開招標程序造成采購成本過高的貨物。
6. 研究開發
采購實體采購應研究、實驗、探索或原始開發的特定合同及其執行過程中要求開發的原型或首次制造的產品或服務。首件產品或服務的原始開發可包括限量的生產或供應,以便取得現場測試結果并證明該產品或服務達到可接受的質量標準,適宜大量生產或供應,但并不包括為形成商業發展能力或收回研究開發成本而進行的大量生產或供應。
上述情形指的是采購實體為研究、實驗、探索或原始開發目的,采購特定原形或首次制造的產品或服務。
7. 資產特殊處理
采購實體在短期極為有利條件下進行的采購,如由于供應商財產清算、破產在管或破產等所產生的非常規資產處理,而不是向一般供應商的正常采購。
上述情形主要指供應商因清算、清償或破產等原因對資產進行的非常規處理,只有迅速采購才能取得通常難以得到的優勢。
8. 設計比賽
采購實體將合同授予設計競賽獲勝者,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組織競賽的方式與《政府采購協議》的原則相一致,特別是在有關意向采購公告的發布方面;
(2)由一個獨立的評判委員會對參加者進行評判以便將設計合同授予比賽獲勝者。
上述情形指在公開舉行的設計比賽中,通過發布公告邀請合格供應商參加競爭,并由獨立的評判委員會裁定將合同授予比賽獲勝者。
除上述適用條件外,《政府采購協議》對限制性招標的規范主要包括:一是使用方式。采購實體不得以避免供應商之間的競爭為目的,也不得以歧視其他參加方供應商或保護本國供應商的方式使用限制性招標。協議要求采購實體不得以規避競爭或歧視的方式使用限制性招標。二是書面報告。采購實體根據規定的適用條件使用限制性招標授予合同后,應為每個合同準備書面報告。報告應包括:采購實體的名稱,采購貨物或服務的價值和種類,以及說明按規定適用限制性招標的情形和條件,以證明使用限制性招標是合理的。采購實體在書面報告中應說明合理使用限制性招標的情形,在必要時供本國上級主管機關按照信息披露、國內審查程序以及爭端解決的規定使用。
二、采購安排
《政府采購協議》也規定了談判和電子拍賣兩種非正式的采購安排,它們可以適用于招標方式,但不是正式的采購方式。采購實體可根據采購情況決定是否在公開招標或選擇性招標中使用談判或電子拍賣。
(一)談判
招標程序的實踐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即招標人和投標人需要就某些問題進行磋商,而磋商的結果往往造成對原來約定條件的改變,從而形成對其他投標人的不公平。這就涉及公開招標和選擇性招標過程中是否允許談判的問題。通常而言,因談判會產生不公平待遇和歧視的可能性,在招標程序中一般不允許談判。但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政府采購協議》引入了談判的可能性,并一直延續至今。談判本身不是一種招標程序,但在規定的條件下,參加方可允許采購實體在公開招標或選擇性招標程序中同時采用這種安排。具體而言,采購實體在進行談判時應符合協議規定的前提條件和具體要求。
1. 前提條件
參加方可以規定其采購實體在以下情形下開展談判:
(1)提前表明談判意向。
采購實體在協議要求的意向采購公告中事先聲明將在采購中進行談判,即通過公告形式已提前表明開展談判的意向。
(2)確定最具優勢投標。
采購實體根據意向采購公告或招標文件中規定的具體評審標準進行評標后,沒有發現最具明顯優勢的投標。采購實體與供應商開展談判的目的是確定投標者的優勢和劣勢,并從中選擇最具優勢的投標。
2. 具體要求
《政府采購協議》對采購實體開展談判提出了非歧視要求,要求在以下方面做到一視同仁:
(1)選擇談判供應商。
采購實體應確保依照意向采購公告或招標文件中規定的評審標準來選擇參加談判的供應商。無論是排除供應商參加談判,還是選定供應商參加談判,采購實體都應根據事先發布的評審標準來進行。
(2)確定投標截止期限。
采購實體在談判結束后,應為仍然參加的供應商規定一個統一的截止期限以提交新的或修改的投標書。
(二)電子拍賣
伴隨著信息技術在政府采購實踐的廣泛應用,電子拍賣已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推廣。電子拍賣(Electronic Auction),也稱電子競標或電子逆向拍賣,是一種通過電子手段展示供應商的新報價或可量化的非價格評標因素折算的新價值,或兩者兼有,從而產生投標排序或重新排序的迭代過程。具體而言,在電子拍賣中,供應商通過互聯網在規定的時間內不斷提交價格更低的投標而相互開展競爭以贏得合同,采購實體按照其報價及其他事先確定的標準確定最終排名,并進而依據該拍賣結果授予合同(1)。由于電子拍賣的特點是電子采購系統以價格為基礎進行供應商排序和再排序,國際上趨向于將其應用于標準化貨物和服務的采購。
2012年《政府采購協議》提及了在招標過程中使用電子拍賣的可能性,采購實體可以根據情況選擇是否采用電子拍賣,但協議并未明確其適用條件,只對電子拍賣的程序進行了規范。如果采購實體在進行協議管轄的采購時有意使用電子拍賣,則該實體在電子拍賣開始前應向每個參加者提供:
(1)基于招標文件中所列評審標準并將在拍賣過程中所使用的自動排序或重新排序的自動評審方法,包括數學公式;
(2)在合同依據最具優勢投標授予的情況下,對競標要素的最初評審結果;
(3)有關拍賣活動的其他相關信息。
《政府采購協議》并未明確電子拍賣是獨立的采購方式,而是將其作為采購實體可在招標程序中選用的采購安排,其基本要求是采購實體在拍賣前應披露包括自動評審方法和競標要素的初評結果等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