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2017)
- 張平 張連城 劉樹成
- 752字
- 2020-04-07 10:37:18
一、對2017年城市生活質量調查的說明
本次調查在調查方法、指標體系設置以及樣本的選取方面基本延續了以往的做法,略作調整。根據我國居民通信習慣的變化,本次調查采用電腦輔助電話調查(CATI)的方法對移動電話用戶進行了調查。在11位移動電話號碼中,前3位號碼是網絡運營商代碼,中間4位號碼是地區號,后4位是個人代碼。本次調查按照樣本分布,首先選取35個城市號碼段,再根據后4位號碼隨機抽樣,生成本次調查使用的樣本庫,從而保證了本次調查空間分布的合理性和廣泛性。
2017年中國城市生活質量體系(QLICC)仍然分為主觀滿意度指數體系和客觀指數(社會經濟數據指數)體系。主客觀指數均包含生活水平、生活成本、人力資本、社會保障、健康水平5個方面的分指數,各自反映了城市生活質量的某一特定方面。
主觀滿意度指數體系構成有兩個變化。第一個變化是社會保障滿意度指數內涵的變化。2011—2016年,社會保障主觀滿意度指數是由醫療和養老保障滿意度指數、城市安全滿意度指數的加權平均值構成。今年的社會保障主觀滿意度指數主要針對居民對醫療保險個人負擔部分是否滿意設計問卷,使問題更有針對性,調查結果更有現實意義。第二個變化是引進居民健康水平滿意度調查,并以居民健康水平滿意度指數替代生活感受滿意度指數。2011—2016年,生活感受滿意度指數由生活節奏滿意度指數和生活便利滿意度指數加權得出;2017年,通過國際通用的8條簡明量表(SF-8)調查方法得出居民健康指數來替代生活節奏和生活便利指數。這樣更能真實反映居民對生活質量的感受,并且可以進行國際比較。健康水平滿意度指數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各占50%的權重。賦值區間也是0~100,用T-score的方法處理調查數據,得到最終分值。
5個客觀分指數延續了以往調查方法,包括20個社會經濟指標,所有指標的取值均來自官方公布的數據,保證了指數的客觀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