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金融危機史學家查里斯·金伯格在其研究金融危機的名著《狂熱、恐慌和崩潰——金融危機史》(Charles Kindelberger and Robert,Z.Aliber,2011:26)一書中寫道:“歷史學家把每一次(金融)事件都看成是獨一無二的。經濟學家恰好相反,在事件及其前兆中搜尋系統性關系,在數據中辨別模式。所以從歷史學角度觀察是特殊的,而在經濟學上則有一般規律?!眹H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克萊森斯(Claessens et al., 2011)等認為,本次國際金融危機與歷史上發生的金融危機一樣具有以下4個共性:①不可持續的資產價格飛升;②信貸繁榮導致的過度債務負擔;③系統風險的形成與累計;④監管的缺位與失敗。其他一些經濟學者也從其他角度對危機進行了剖析,如Kumhof和Rancière(2010),以及Piketty(2014)從收入不平等導致的經濟整體結構失衡的角度去解釋本次經濟危機的起源。而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1992、2008)的金融內生不穩定理論更成為解釋本次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理論框架。以下我們就從這6個方面對本次國際危機發生的原因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