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磁性材料
- 田民波編著
- 747字
- 2020-07-31 17:46:10
2.3.4 鐵磁體的磁化及磁疇、磁疇壁結構
——磁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質內部原子磁矩按同一方向整齊排列
鐵磁體由上述稱為磁疇的小磁體構成。在消磁狀態,由于小磁體隨機取向,其磁化彼此相抵消,總體磁化為零。如圖2-18(a)所示的狀態,自發磁化Ms平均總和為零。設想在圖中所示方向施加弱磁場,磁化方向與該磁場方向接近的磁疇④將逐漸擴大,磁疇壁相應移動(
→
)。圖2-18(b)表示了磁疇壁的結構,疇壁中原子磁矩逐漸向外磁場方向轉化,對于鐵來說,其厚度大約為100個到幾十個原子層。圖2-18(a)中只表示了磁化強度(M)-磁場強度(H)曲線的第一象限部分。M-H曲線或B-H曲線的全部即為右圖所示的磁滯回線(hysteresis loop),又稱履歷曲線。M-H、B-H關系不唯一,這也是鐵磁體的特征之一。
圖2-18 鐵磁體的磁化及磁疇、磁疇壁結構

磁化效應,是用外磁鐵將鐵變得有磁性的效應。鐵均有磁性,只因內部分子結構凌亂,正負兩級互相抵消,故顯示不出磁性。若用磁鐵引導后,鐵分子就會變得有序,從而產生磁性,這一現象就是磁化效應。磁化,就是物體從不表現磁性變為具有一定的磁性,其根本原因是物質內原子磁矩按同一方向整齊的排列。
所謂磁疇(magnetic domain),是指磁性材料內部的一個個小區域,每個區域內部包含大量原子,這些原子的磁矩都像一個個小磁鐵那樣整齊排列,但相鄰的不同區域之間原子磁矩排列的方向不同。各個磁疇之間的交界面稱為磁疇壁。宏觀物體一般總是具有很多磁疇,這樣,磁疇的磁矩方向各不相同,結果相互抵消,矢量和為零,整個物體的磁矩為零,它也就不能吸引其他磁性材料。也就是說磁性材料在正常情況下并不對外顯示磁性。只有當磁性材料被磁化以后,它才能對外顯示出磁性。
本節重點
(1)何謂磁化? 磁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磁化前后材料的微觀(結構)結構和宏觀(性能)有哪些變化?
(3)以鐵為例,畫出磁疇壁的磁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