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圖解磁性材料
  • 田民波編著
  • 12字
  • 2020-07-31 17:46:08

2.2 決定磁疇結構的能量類型

2.2.1 決定磁疇結構的能量類型之一

——靜磁能


磁疇理論最早由Landau和Liftshitz在1935年提出,他們使用能量極小值法給出了磁疇存在的理論基礎,并進而討論了磁疇的運動和磁導率問題。磁疇的存在可以說是鐵磁體中各種能量(包括靜磁能、磁交換作用能、磁晶各向異性能、磁致伸縮能)相互折中的結果,最終的磁疇分布狀態會使總能量達到最小值。為了降低交換作用能和磁晶各向異性能,鐵磁體的自發磁化方向會沿著易磁化軸方向。這樣,這兩種能量可以降低到最低。而磁化的過程中產生的磁荷會增加靜磁相互作用能,為了減少靜磁相互作用能,鐵磁體分為若干個磁疇,使得鐵磁體整體不顯磁性。磁疇內部的磁矩方向一致,磁疇與磁疇之間存在著疇壁,比較典型的疇壁為Bloch疇壁和Neel疇壁,這兩種疇壁與材料的幾何形狀相關,分別存在于薄膜和塊體材料中。

磁疇的成因說到底,是為了降低由于自發磁化所產生的靜磁能。圖2-7(a)表示整個鐵磁體均勻磁化而不分疇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正負磁荷分別集中在兩端,所產生的磁場(稱為退磁場)分布在整個鐵磁體附近的空間內,因而有較高的靜磁能。圖2-7(b)、(c)表示分割成若干個磁化相反的小區域。這時,退磁場主要局限在鐵磁體兩端附近,從而使靜磁能降低。計算表明,如果分為n個區域,能量約可以降至 1/n

圖2-7 決定磁疇結構的能量類型之一——靜磁能

  

圖中示意性地表明,減小磁性材料的疇尺寸是如何通過減小外部磁場來降低靜磁能的

本節重點

(1)磁疇的成因歸根到底是什么?

(2)何謂靜磁能?寫出永磁體所產生靜磁場的能量表達式。

(3)一個磁疇分為n個小磁疇,則靜磁能變為原來的1/n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丽区| 湄潭县| 梁河县| 达拉特旗| 穆棱市| 广昌县| 新昌县| 乾安县| 呼伦贝尔市| 镇赉县| 乐至县| 宁阳县| 海安县| 北川| 英德市| 湖州市| 宾川县| 白城市| 黑河市| 义马市| 宁武县| 平武县| 巴彦淖尔市| 禹州市| 新和县| 上虞市| 宁津县| 盐源县| 明水县| 新余市| 临武县| 长治县| 达拉特旗| 汾阳市| 偏关县| 曲阳县| 鹿泉市| 霍州市| 游戏| 普安县| 定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