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銹劑配方與制備
- 李東光主編
- 1894字
- 2020-05-06 20:23:38
除銹清洗劑(1)
原料配比

制備方法
(1)按照質量份稱量以下組分:酸-堿配劑5~10份,氧化-還原劑5~10份,金屬離子螯合劑5~10份,表面活性劑1~10份,殺菌滅藻劑1~5份,余量為有機溶劑加至100;
(2)在常溫下,先將酸-堿配劑5~10份、氧化-還原劑5~10份分別加入等量的有機溶劑,分別進行攪拌,然后混合在一起,得到混合液A;
(3)在混合液A中加入表面活性劑1~10份,攪拌3~5min后,再加入金屬離子螯合劑5~10份,繼續攪拌后,得到混合液B;
(4)在混合液B中加入余量的有機溶劑,攪拌3~5min后,最后加入殺菌滅藻劑1~5份,充分攪拌即成。
原料配伍 本品各組分質量份配比范圍為:酸-堿配劑5~10,氧化-還原劑5~10,金屬離子螯合劑5~10,表面活性劑1~10,殺菌滅藻劑1~5,余量為有機溶劑加至100。
其中的酸-堿配劑選用亞硝酸鈉或苯甲酸鈉;氧化-還原劑選用高錳酸鉀、三氯化鐵、氯化氫之一;金屬離子螯合劑選用GY-409;表面活性劑選用羧酸、磺酸、羥基所對應非極性烴鏈的組合,如8個碳原子以上烴鏈;殺菌滅藻劑選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有機溶劑選用甲醇、乙醇、甲醚、乙醚、甲酚、乙酚之一。
有機溶劑包括烴與鹵化烴、醇、醚、酮、酯、酚等及其混合物,主要用于溶解有機污垢,如油垢及某些有機化合物垢。
表面活性劑是指具有固定的親水親油基團,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張力顯著下降的物質。表面活性劑分為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等。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具有兩親性:一端為親水基團,另一端為憎水基團。親水基團常為極性的基團,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及其鹽,也可是羥基、酰氨基、醚鍵等;而憎水基團常為非極性烴鏈,如8個碳原子以上烴鏈。其分子中同時具有親水的極性基團與親油的非極性基團,當它的加入量很少時,即能大大降低溶劑(一般是水)的表面張力以及液界面張力,并且具有潤滑、增溶、乳化、分散和洗滌等作用。表面活性劑在家庭生活及工業生產的清洗中,有廣泛的用途。
酸-堿配劑。大多數酸-堿清洗劑都是由酸、堿的水溶液加必要的助劑組成的。此外,在高溫條件下以熔融狀態和污垢作用的酸或堿,使原來不溶解或難溶解于清洗介質中的污垢,轉化為易溶解的化合物,這類酸與堿通常稱為熔融劑。這種清洗劑對用溶劑或溶液難以清除的污垢,有良好的效果。選用能夠中和除銹的亞硝酸鈉或苯甲酸鈉。
氧化-還原劑是指主要借助與污垢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清除污垢的制劑,即為清洗用氧化劑或還原劑,包括熔融劑。氧化劑用以清除有還原性的污垢,如許多有機污垢。還原劑用于清除有氧化性的污垢,如銹垢。
氧化劑選用如下之一:
(1)典型的非金屬單質,如氟、氧、氯、溴、碘、硫等(其氧化性強弱與非金屬活動性基本一致);
(2)含有變價元素的高價化合物,如高錳酸鉀、濃硫酸、硝酸、二氧化錳、三氯化鐵等;
(3)金屬陽離子,如三價鐵離子、二價銅離子、一價氫離子。
還原劑選用如下之一:
(1)典型的金屬單質,如K、Ca、Na、Mg等(其還原性強弱與金屬活動性基本一致);
(2)有變價元素的最低價態化合物,如硫化氫、碘化氫、溴化氫、氯化氫;
(3)非金屬陰離子,如碘離子、溴離子、氯離子。
金屬離子螯合劑:借助與污垢中的金屬離了發生配合反應,使污垢轉變為易溶于清洗劑的螯合物,這種清洗劑或助劑即為螯合劑。它常用在銹垢及無機鹽垢的清洗中。
使用GY-409作為金屬離子螯合劑,可代替EDTA。成本遠低于EDTA,本品螯合能力強,效果好,易于操作。本品為有機磷化合物,對于二價金屬離子,如:鈣、鎂、鐵、銅等的螯合能力特別強,能形成穩定的絡合物,甚至對這些金屬的無機鹽類,如硫酸鈣、碳酸鈣、硅酸鎂等也有較好的去污活化作用,因而廣泛用于洗滌劑、日用化妝品、香皂等日化行業作為金屬離子螯合劑,可提高日化產品的質量。
殺菌滅藻劑,是可以殺滅被清洗表面的菌藻,剝離微生物污泥的化學藥劑。殺菌滅藻劑選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銨(簡稱1227,別名:潔爾滅、苯扎氯銨、殺藻胺DDBAC),是一種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屬非氧化性殺菌劑,具有廣譜、高效的殺菌滅藻能力,能有效地控制水中菌藻繁殖和黏泥生長,并具有良好的黏泥剝離作用和一定的分散、滲透作用,同時具有一定的去油、除臭能力和緩蝕作用。1227毒性小,無積累性毒性,并易溶于水,且不受水硬度影響,因此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電力、紡織等行業的循環冷卻水系統中,用以控制循環冷卻水系統菌藻滋生,對殺滅硫酸鹽還原菌有特效。
產品應用 本品主要用作除銹清洗劑。
使用本清洗劑清洗時,采用噴霧法清洗,只需1~2min,再用清水沖洗,就可達到99%以上的清潔度。
產品特性 本產品去銹效果強,清潔過程簡單,清洗速度快,工作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同時,制作工藝簡單,原料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