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常用服裝裁剪與縫制
- 孫美榮 劉海紅主編
- 13字
- 2020-05-06 20:12:59
第3章 服裝結構設計基礎知識
3.1 服裝結構設計方法概述
服裝結構設計是現代服裝設計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從藝術造型到縫制工藝的中間環節,是實現造型效果的根本手段之一。它一方面使造型設計的構思效果轉化為平面的衣片結構,另一方面為服裝制作工藝提供成套的樣板和實物。從程序上看,結構設計既是造型設計的繼續和補充,又是工藝設計的依據和基礎。但實質上結構設計存在于整個服裝設計系統及其過程中,是服裝設計的本質部分。
服裝結構設計方法很多,按其設計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即平面構成法(平面結構設計)和立體構成法(立體裁剪)。
3.1.1 平面構成法
平面構成法是以服裝效果圖為依據,運用一定的計算方法,在紙上或布料上繪制出該款式的平面結構圖的設計方法。平面構成法主要有比例法和原型法兩種。
比例法是按某一基本尺寸(如胸圍、臀圍等)的一定比例加上調整數確定的各部位尺寸進行結構制圖,如十分法、六分法、四分法、D式裁剪法等。這些方法雖然形式有所不同,但實質上都是運用數學中的比例關系來完成平面結構設計。
比例法的特點是操作方便,計算公式易于掌握,可直接在紙上或布料上進行量畫,裁剪過程一般一步到位。缺點是以衣為本,把人體置于從屬地位,公式適應面較窄,經驗成分較多,就件論件,只適用于常規款式或變化簡單的服裝。
原型法是由量體取得數據,畫出基本的原型圖,再根據服裝款式的要求,對原型的各主要部位進行調整,并通過省道、分割、組合等形式的技術處理,做出不同款式造型的平面結構圖。
原型法的特點是始終以人為本,公式計算較少,數據穩定準確,造型科學合理,適應各種款式變化,具有廣泛的通用性。因此,適用于時裝款式或變化復雜的服裝。因原型只是結構設計的基礎和過程,不是最終結果,所以裁剪過程一般要兩至三次才能到位,這樣顯得相對復雜一些。另外,原型應用也是較難掌握的,只有反復實踐、不斷總結,領會到其真正含義,才能運用自如。
3.1.2 立體構成法
立體構成法是直接在人體或人體模型上塑造服裝。早在公元13世紀前后,歐洲的一些國家已經利用立體裁剪法裁剪服裝,并沿用至今。其方法是用專用紙或坯布鋪在人體模型上進行款式造型,然后用大頭針固定,確定其輪廓,再取下樣衣進行修正與制版,便可裁剪成衣了。
立體構成法的特點是可以根據款式造型的需要,直接決定取舍。它既可以仿作設計效果圖,又可以即興設計和再創作,無需公式計算,像雕塑家進行雕塑一樣,方法直接、操作簡便。缺點是有些技術處理手法不太好掌握,用布做樣子而使成本有所增加。
3.1.3 兩種構成方法的關系
平面構成法和立體構成法在結構設計中相輔相成,兼而有之。平面構成法一般側重比例關系,其作用是將人體的立體形態分解、展開成若干不同形狀的平面裁片。立體構成法則側重整體造型,其作用是創造服裝整體或局部的立體形態。只有將這兩種裁剪形式有效地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才能設計出結構合理、造型美觀的服裝。
立體構成與平面構成的訓練,有助于掌握服裝的立體形態與衣片的平面形狀之間的轉化關系,為平面制圖中結構線的設計提供造型依據。